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6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341篇
测绘学   131篇
大气科学   307篇
地球物理   176篇
地质学   609篇
海洋学   33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22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基于Landsat/TM资料研究广州城市热岛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邓玉娇  匡耀求  黄锋 《气象》2010,36(1):26-30
利用Landsat/TM卫星资料及气象观测资料,基于覃志豪单窗算法对地表温度进行反演,根据热岛强度定义进行热岛强度、热岛范围的定量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初始地温、总辐射量、植被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之后,2000年至2005年间,广州市热岛现象呈现明显增强趋势,2000年11月1日、2002年11月7日、2005年11月23日热岛强度指数分别为1.15、1.20、2.89,热岛面积分别为235.44 km~2、261.09 km~2、381.42 km~2。人口增长刺激城市化加剧、温室效应增强使得地表蓄积热量增加是导致广州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2.
为认识并量化城市地区自然植被对城市气象特征的综合影响及其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趋势,本文基于区域边界层模式(Regional Boundary Layer Model,RBLM),利用敏感性数值试验的方法量化评估了冬季背景下,城市植被对苏州地区气象要素的综合影响,及其在不同绿化情境下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冬季城市植被会导致气温及城市热岛强度的下降,下降幅度随着植被覆盖率的提高而增大,当市区树木覆盖率分别为0、20%和40%时,日平均城市热岛强度分别为1. 8、1. 4和1. 0℃。与苏州市真实绿化情境相比,市区树木覆盖率分别为20%和40%的理想试验方案,可以导致市区日平均气温分别下降约0. 23℃和0. 84℃。城市植被还会通过叶面及土壤表面的蒸发蒸腾作用,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当市区树木覆盖率分别为0、20%和40%时,中午时空气比湿分别为2. 46、2. 61和2. 78 g·kg~(-1)。相同覆盖率条件下,草地绿化方案对气温和空气湿度的影响要明显弱于树木。城市植被会对区域地表能量平衡过程产生明显影响,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降低。当树木覆盖率分别为0、20%和40%时,中午地表净辐射通量最大值分别为433、382和332 W·m~(-2)。地面温度的下降以及植被、土壤的蒸发蒸腾作用,使感热减少,潜热增加。自然植被对城市气象要素的影响在冬季要明显弱于夏季。  相似文献   
83.
李光伟  敖杰  邢峰华  黄彦彬 《暴雨灾害》2018,114(3):281-287

利用NVAP-M卫星资料和ERA-I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79—2008年海南岛夏半季、冬半季和年平均大气可降水量(PW)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异常年成因。结果表明:海南岛及周围区域PW整体呈现南湿北干分布,有明显地区差异和季节变化。冬半季南海洋面大气可降水量达50 mm,随纬度增加,向北递减,五指山山区为低值中心,夏半季平均PW大于冬半季;海南岛8月平均值最大(55.05 mm),年变化为一明显单峰结构。近30 a来,海南岛PW呈总体减少趋势,减少率为0.53 mm·(10 a)-1;夏半季PW干湿异常年水汽通量存在较明显差异,来自孟加拉湾北部和南海的水汽输送及辐合是造成海南岛夏半季干湿年PW异常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4.
河北省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对区域地表平均气温序列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按照大中城市站、城市站、国家基本/基准站与乡村站等类别,对河北省区域内55个气象站1961~2003年和1981~2003年时段月、季、年平均气温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大中城市增温趋势最为显著,城市站、国家基本/基准站增温趋势较强,乡村站增温趋势最小,季节中以冬季增温为最大;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因素对大中城市站、城市站、国家基本/基准站年平均温度增加的份额分别占到44.7%、38.7%、39.7%.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因素对季节增暖的作用在夏秋季较大,冬季最小;近20年来各类台站增温趋势更加明显,但热岛增温效应对平均温度序列增温的相对贡献却在降低,说明近20年的迅速增温可能是由于大气环流和增强的温室效应引起的;近20年全省各类台站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增温与1961~2003年整个时段相比表现不一,部分站城市热岛增温效应绝对量趋于增强,部分站城市热岛增温效应趋于弱化或消失.因此,城市热岛增温效应对台站和区域平均温度序列的影响比较复杂,它受到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乡村台站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从上海市热岛演变看城市绿化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丁金才  周红妹  叶其欣 《气象》2002,28(2):22-24
近40年来,上海城市热岛面积扩大了7-8倍,强度增强了一倍,导致了高温灾害的增加。上海热岛的迅速扩张和增强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上海城市的建设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如何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减缓热岛效应影响,以保证上海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显示出的上海中心城区热岛强度减弱趋势表明,城市绿化建设对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基于遥感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热红外遥感和气候学的交叉融合为城市热岛效应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从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关系、人为热关系以及城市热岛效应演变4方面分析热红外遥感在城市热岛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探讨目前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城市地物真实温度难以获取,遥感和气候模型结合不密切;提出遥感和气候模型结合以及多平台、多尺度、多角度遥感的综合应用等是城市热岛效应遥感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7.
88.
Remnants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shoreline occur at Middle Lagoon on the far south coast of New South Wales. Relict beach sediments can be traced to a height of at least +4.8 m and are indicative of a former mean sea level of about +3 m. Thermoluminescence (TL) ages of 126 ± 13 ka and 114 ± 15 ka were determined for beach and aeolian facies respectively. Sands in the lower part of an exposure on the adjacent Gillards Beach gave TL ages of 108 ± 13 ka, but sands in the upper part of that exposure gave an age of 19.9 ± 3.5 ka. This chronological evidence of a stratigraphic unconformity in what was initially taken as pedogenic differentiation at Gillards Beach is supported by contrasting electron traps and colour centres in crystal lattices of quartz grains in these two samples. No tectonic displacement is apparent. This site provides the first evidence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sea level for 1000 km along the coast between Gippsland and Newcastle.  相似文献   
89.
梭梭和白梭梭主根周围土壤养分的梯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从娟  马健  李彦  李惠 《中国沙漠》2011,31(5):1174-1180
采用野外原位分层取样的方法,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两个主要建群种——生长于丘间低地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生长于沙丘顶部流沙地上的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主根周围土壤的pH值、电导率及养分的梯度变化状况。结果显示,梭梭和白梭梭根际微区(0~1 cm)pH值均较土体(1~10 cm)低,电导率和各养分在根际微区均出现了聚集现象,最大聚集率在0~0.2 cm圈层,梭梭、白梭梭的最大根际效应R/S分别为电导率1.17、1.23,有机质2.00、2.41,全N 2.64、2.86,有效N 2.42、3.26,有效P 2.14、1.71,全P 1.14、1.12(在两种植物根围土壤变化不是很大,但也存在正的根际效应),这说明梭梭和白梭梭根际微区均有显著的养分聚集的现象。结果还显示,梭梭根围土壤各因子均较白梭梭高,这可能是梭梭和白梭梭生活在不同生境所致。R/S分析表明,除有效磷外,白梭梭根际的“肥岛”效应均较梭梭明显,这说明了越是在养分胁迫的土壤环境,荒漠灌木的“肥岛”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90.
桂东南沿灵山断裂出露的马山印支期玄武岩的常量元素特征指示它属洋岛碱性玄武岩,微量元素含量显示出大洋板内玄武岩的特点。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表现为一组近于平行的向右缓倾曲线,(La/Yb)N=11.69,(Ce/Yb)N=8.64,(Ce/Sm)N=2.41,稀土总量随全碱含量增大有升高的趋势,表明它是亚速尔型洋岛。这首次为桂东南及毗邻的粤西南地区属古特提斯造山带、灵山断裂是古特提斯分支洋盆闭合后的缝合线提供了来自洋盆内地质记录的证据。结合粤桂交界区的最近研究成果提出了研究灵山洋演化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