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346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294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96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了满足昆明市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KMCORS)对高精度天顶湿延迟(ZWD)的需要,本文开发了适用于昆明地区的ZWD模型KM。KM模型是根据昆明探空站2015-2018年的探空资料,基于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建立的,同时采用2019年的探空数据,验证了KM模型的预测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广泛使用的SA模型相比,KM模型的RMSE由4.0 cm降至2.2 cm,精度提升了45%;KM和SA模型的Bias分别为0和-3.1 cm。该结果表明KM模型对ZWD估计具有无偏性,而SA模型在高原区存在过度估计的问题,KM模型具有比SA经验模型更优的预测性能,其应用将有助于提升KMCORS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2.
对流层延迟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计算的主要误差之一,其模型精度对测站坐标解算有较大影响,在高程方向尤为明显。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的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评估。采用SHA解算了中国陆态网GNSS跟踪站的对流层天顶延迟数据,对常用的对流层改正模型EGNOS/UNB3m/GPT/GPT2的天顶延迟量在中国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4种模型的RMS均为4~5 cm,各模型RMS之差小于1 cm,其中GPT2模型的RMS最小;4种模型的平均偏差(BIAS)为1 cm左右,GPT2模型的BIAS最大,为1.5 cm;时间上,各个模型在夏季精度普遍较低,这是因为夏季水汽丰富,对流层湿延迟变化较大;空间上,各模型在东南沿海精度较低,因为东南沿海气候湿润,湿延迟变化较大;各模型精度对测站高程不敏感,精度在比较高的测站并无明显降低。通过对不同模型在中国区域的精度分析,验证该改正模型可以为中国区域用户的对流层模型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3.
回顾了GNSS无线电掩星电离层反演的不同方法和应用实例,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4.
南极温度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天气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南极地区20个站1958—1983年逐年逐月温度资料和同期南方涛动指数、北半球高度场资料及我国大范围温度和降水资料,对南极地区冷暖变化规律及其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和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南极地区的温度和南方涛动都存在准3年振荡,我国华北地区的夏季温度与前期和同期南极大陆的温度存在显著的遥相关。 当南极大陆夏季温度偏高时,翌年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往往偏多,东北地区夏季温度偏低,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35.
A theory of the generation of plasma density irregularities with virtually no aspect sensitivity, in the lower ionosphere at high latitudes, by electron drifts aligned with the geomagnetic field, is presented. The theory is developed through fluid equations in which the destabilising mechanism involves positive feedback from electron collisional heating. When field aligned electron drift speeds exceed a few km s–1, this effect destabilises waves with wavelengths in excess of a few tens of metres in the lower E-region, where collisional effects are sufficiently large. Furthermore, the threshold conditions are almost independent of the wave propagation direction and the unstable waves propagate at speeds well below the ion acoustic speed. The role that this new instability may play in recent radar backscatter observations of short scale irregularities propagating in directions close to that of the geomagnetic field, in the lower E-region is also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36.
针对卫星信号中断后PPP需要重新收敛的问题,根据对流层延迟参数在短期内变化不大的特点,利用PPP中断前估计的比较精确的对流层延迟参数作为先验信息,提出了一种附加先验对流层信息约束的PPP模型加快PPP的重新收敛。实验结果表明,附加先验对流层信息约束模型的PPP重新收敛过程明显快于传统模型。附加先验对流层延迟信息的标准差越小,约束条件越强,PPP的重新收敛就越快。  相似文献   
137.
针对BDS单系统未校准相位延迟(UPD)估计以及不同时长精密单点定位(PPP)模糊度固定对定位精度影响的问题,该文选取56个测站估计UPD,利用未参与UPD计算的8个测站进行不同时长BDS静态PPP模糊度固定实验。结果表明:BDS星间单差宽巷和窄巷UPD在连续时段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估计精度满足用于PPP模糊度固定要求。时长越短模糊度固定率越低。以IGS周解为参考值,不同时长模糊度固定解较浮点解三维定位精度均提高12%以上,时长越短模糊度固定解精度提高越显著。因此,模糊度固定是提高BDSPPP定位精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8.
??????????????????(VTEC)??????????????????????????????????4?????????????????????Э????????????????С???????÷????????????????????????г????????????????????????????????????????????????????????(CODE)????????????????????????0.812???????????ο???в???4 TECu????????????????????????????????????????????γ20°?????????????????????????????????????1??7 TECu?????????????????2.4 TECu?????CODE????????20.14%????????????????3.5 TECu?????CODE???????????????????3.0 TECu?????CODE????????8.25%??  相似文献   
139.
本文利用2001年至2005年间CHAMP卫星及DMSP(F13,F15)卫星观测数据,对亚暴发生前后,亚暴初始位置所在磁地方时(Magnetic Local Time, MLT)东侧2 h(+2 h,MLT)至西侧4 h(-4 h,MLT)范围内等离子体对流速度(Vy)及热层纬向风速度(Uy)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研究发现在亚暴发生后的1.5 h内,所有MLT区间的Vy均明显增大,且峰值位置的地磁纬度向赤道侧移动,1.5 h后,Vy减小,峰值的纬度向极区移动,表明亚暴的发生能显著增强等离子体对流速度;在亚暴发生位置的西侧0~2 h内,Vy增幅最大,这表明亚暴对热层的影响主要在西侧,影响最大的区域是西侧0~2 h MLT区间;Uy在亚暴发生后3 h持续增大,其对亚暴的响应相较于Vy有1.5 h的延迟.  相似文献   
140.
刘祎  周晨  赵正予  赵庶凡  张学民  孔建 《地震》2018,38(1):74-83
地震会造成电离层电子密度扰动。 基于三维电场渗透模型和SAMI2模型, 模拟地震发生前产生的异常电场对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 地震前形成的附加电流会引起电离层产生异常电场, 且异常电场值与地震震级和地震发生时间有着明显的相关。 同时异常电场会使电子产生E×B漂移, 造成电子密度扰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 电子密度扰动逐渐减小且扰动区域会向着靠近磁赤道方向或远离磁赤道方向漂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