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9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2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8篇 |
地质学 | 7篇 |
海洋学 | 7篇 |
天文学 | 140篇 |
综合类 | 8篇 |
自然地理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232.
京津冀地区1992—2014年三阶段地面沉降InSAR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地面沉降灾害发育最严重的地区,几乎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提出了改进的时间序列InSAR技术——多主影像相干目标小基线干涉技术(MCTSB-InSAR),利用4颗卫星摄取的3个时段的时间序列SAR影像:ERS-1/2 SAR(1992—2000年)、ENVISAT ASAR(2003—2010年)、RADARSAT-2(2012—2014年),获取了京津冀地区1992—2014年间3个时段的地面沉降信息。经与京津两地120个以上水准测量数据进行比较,3个时段的地表监测结果的精度分别为8.7、4.7、5.4mm/a。分析了北京和天津两市22年间地面沉降的时空变化特征,其中北京市地面沉降呈不断加重趋势;天津市地面沉降在1992—2010年间发展迅猛,在2010年以后有所减缓。同时,本文也表明MCTSB-InSAR技术是有效可靠的,在大区域地面沉降监测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3.
234.
235.
粗/精轨道数据对卫星InSAR DEM精度影响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介绍InSAR系统中卫星轨道状态矢量内插方法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分析了轨道数据误差对参考椭球面相位、地形干涉相位和数字高程模型(DEM)精度的影响。以上海局部地区作为实验场,采用ERS-1/2卫星SAR影像数据,分别使用欧洲空间局粗略轨道数据和荷兰Delft大学空间研究中心精密轨道数据进行了干涉处理,生成了两种情况下的DEM,并对相关精度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精轨数据建立的DEM的精度明显高于基于粗轨数据建立的DEM的精度。 相似文献
236.
GeoSwath Plus系统利用相干原理能同时得到水深数据和声纳图,与传统侧扫声纳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GeoSwath Plus 125 kHZ系统和Klein 3000系统从工作原理、技术参数、数据采集和后处理平台以及实测数据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者接收数据存在差异,导致两者的用途也存在差异;GeoSwath Plus系统相比Klein 3000更加复杂,但适用水深范围较小;GeoSwath Plus采集软件较少,对后处理软件的要求更高,而Klein 3000数据采集和后处理软件都有多种选择;通过实测数据的比较发现,GeoSwath Plus的定位精度更高,但由于发射波束水平开角大于Klein 3000,加之采用悬挂式安装,导致得到的声纳图像对比度和分辨率比传统侧扫声纳Klein 3000要差一些。 相似文献
237.
238.
239.
地震干涉方法能够从背景或环境噪声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应用于地下地质构造成像。通过对煤田采空区产生的被动源地震信号进行干涉成像可以定位出采空区的范围。笔者等基于被动源干涉成像原理,采用被动源地震干涉方法进行震源定位研究。通过对不同界面数值模型进行被动源干涉成像测试,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而且测试结果表明被动源干涉成像横向分辨率高于纵向分辨率,不同的偏移速度对纵向位置影响较大,但对横向位置定位几乎没有影响。最后将其应用于实际煤田的采空区定位,成像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笔者等提出的被动源地震干涉成像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在实际煤田采空区探测应用中实用性。 相似文献
240.
Resolution improvements achieved with the ongoing space VLBI mission VSOP provide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for studying compact, parsec-scale jets in active galactic nuclei. Visibilities on space baselines contain structural information that cannot be recovered by super-resolving ground-array data at the same frequency. We illustrate this by discussing the results of recent VSOP observations of parsec-scale jets in 0836+710 and 3C27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