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1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405篇
测绘学   248篇
大气科学   235篇
地球物理   380篇
地质学   1178篇
海洋学   373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49篇
自然地理   171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基于公开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以及国内外航次调查积累的海底地形等资料,笔者编制了西太平洋海山区1:500万构造分区图.西太平洋海山区构造分区图包括1幅主图和3幅辅图,主图为《西太平洋海山区构造分区图》,共划分出了3个一级板块、22个二级分区块体、12个三级分区块体,3幅辅图分别为《西太平洋海山区地质构造图》、《西太平...  相似文献   
172.
我国作为海洋大国,近年来海洋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合成孔径雷达以其自身的技术特点在海洋遥感监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海洋监测中大多采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获取海洋数据,但因星载SAR受到卫星搭载平台和运行轨道等因素影响,对局部地区高时效的数据获取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无人机机载微型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对海岸带、海岛礁、海洋动目标高分辨率成像和应用分析研究,为无人机机载SAR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年来,在海洋贝类分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做出一系列开创性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建所以来我所海洋腹足类分类学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概述了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分析了现代腹足类分类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4.
联体线虫科是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中种类多样性较高的一个科,广泛分布于潮间带、浅海甚至超过6 000 m的深渊海底。联体线虫科目前已记录有19个属239个有效种(另有4个属由于原始描述较简单,被认为是疑似属),是当前海洋线虫分类学研究最为活跃的一个科。本文简述了联体线虫科的系统分类研究历史,回顾了这一类群的国内外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对3个亚科的分类进一步做了梳理,并列出了各个属的种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5.
在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时代需求下,茂名应着力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近年来,茂名海洋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海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海洋创新成果初具规模、海洋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海洋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奠定了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的基础,但也面临着海洋经济规模偏小且结构不够合理、现代化海洋产业进程缓慢、现代化海洋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且受到制约和缺乏保障等问题。未来应从加快供给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推进开放合作、优化海洋生态系统和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寻求茂名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的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176.
沉积相研究发展与人类的生存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密切相关.该文在简单回顾了近200年的沉积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和中国沉积学关注的学科热点问题.国际沉积学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国际大洋钻探计划、深-时气候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源-汇系统、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混合沉积、微生物岩、陆架边缘三角洲、重力流、细粒沉积、构造...  相似文献   
177.
生物气研究现状与勘探前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综合论述了生物气的特征及其研究进展,着重探讨了生物气成因、地球化学特征、勘探研究现状、生物气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并介绍了生物气系统概念和特征,最后叙述了生物气藏的分布和我国生物气藏的远景。生物气是在还原环境的生物化学作用带内有机质为厌氧微生物所分解的最终产物,它以甲烷为主,并含部分二氧化碳及少量氮气和其它微量气体组分,生物甲烷气δ13C1值一般小于-55‰。生物甲烷气的形成途径主要有乙酸发酵和CO2还原2种类型。生物气生成与其所处的沉积环境、古气候、有机质的类型和丰度、水介质性质、地质作用、沉积时间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生物气埋藏浅,分布广泛,一般存在于三角洲、大陆架和部分陆相沉积环境中,储层时代主要为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白垩纪的储量最丰富,古近纪、新近纪次之,第四纪生物气藏的规模一般较小。我国生物气勘探研究历史虽然不长,但生物气资源量丰富,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78.
深海矿产是地球上尚未被人类充分认识和利用的最大潜在战略矿产资源,近十年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申请到2块多金属结核勘探区、1块富钴结壳勘探区,在西南印度洋中脊申请到1块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研究阐明了我国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勘探区小尺度成矿规律,揭示了其成矿作用过程及古海洋古气候记录,探讨了...  相似文献   
179.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立80年来,十分重视野外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研究所建立了4个野外观测研究网络,引领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建设与发展;成立了2个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1个中国科学院数据中心,1个数据出版系统并于2016年加入了世界数据系统;拥有2个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站,1个中国科学院野外研究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野外观测研究平台和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本文回顾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中国物候观测网和禹城站、拉萨站、千烟洲站以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生态科学数据中心、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和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的发展历程。地理资源所台站(网络)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引领了中国野外观测研究事业的发展,支撑了地理学、生态学等重要科学成果产出,科技支撑能力和示范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华北平原、青藏高原以及南方山地丘陵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地球系统科学、野外台站、资源环境等学科和领域最大的科学数据汇聚中心,数据共享服务成效显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在未来发展中,地理资源所将充分发挥野外台站(网络)综合中心作用,强化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物候等观测研究网络的能力建设,稳步提升野外观测研究站条件保障能力和科学数据中心的数据汇聚能力、分析挖掘能力以及共享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和引领中国科学数据的共享,在科学研究和支撑国家需求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0.
孙鸿烈  石玉林  李文华  封志明  江东 《地理学报》2020,75(12):2610-26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资源科学研究在自然资源考察的基础上形成了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体系。本文系统总结中国资源科学从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到资源科学综合研究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初期(20世纪50—60年代)、区域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研究时期(20世纪70—80年代)、资源科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2000年)及现代资源科学迈向新发展时期(21世纪以来)等4个阶段,促进了中国自然资源的考察和开发利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对中国资源科学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当下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两个国家先进发展需求,资源科学研究要以史为鉴,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学科的新概念、新知识与新方法,促进资源科学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