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3篇 |
免费 | 112篇 |
国内免费 | 1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49篇 |
大气科学 | 91篇 |
地球物理 | 146篇 |
地质学 | 425篇 |
海洋学 | 184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156篇 |
自然地理 | 1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83篇 |
2021年 | 101篇 |
2020年 | 92篇 |
2019年 | 111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87篇 |
2013年 | 110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92篇 |
2010年 | 86篇 |
2009年 | 94篇 |
2008年 | 88篇 |
2007年 | 100篇 |
2006年 | 77篇 |
2005年 | 80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巴隆河西金矿床是东昆仑金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金矿床,其形成时代、地质特征与矿床类型尚不明确。本次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造-蚀变填图、锆石U-Pb定年和综合对比等方法,研究巴隆河西矿床的成矿特征和岩体侵位时代,以确定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与成矿时代。构造-蚀变填图发现巴隆河西矿床的金矿化赋存于花岗质岩体的9条构造蚀变带,明确了5个金矿体呈带状分布于北西西向断裂中,揭示金矿化与高岭土化、褐铁矿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等蚀变密切相关。赋含金矿化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侵位时代分别为202.5±1.8 Ma和222.1±1.1Ma,属于印支晚期,约束了巴隆河西金矿的形成时代。结合区域岩浆活动时限、巴隆金矿地质特征、矿体产状与中低温矿物组合特征,提出巴隆河西矿床为造山带型金矿,推断逆断层及其伴随的热液活动是巴隆河西矿床金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的关键因素,指出北西西向构造蚀变带是该区带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32.
33.
针对地质矿产调查的特点,介绍了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概念、基本方法,总结归纳了其在地质矿产调查中工作流程、实施步骤、注意事项,分析了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地质矿产调查中的应用意义。结合新疆黑山岭东南一带1:50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采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构造信息和矿化蚀变信息提取中,对遥感图像数据和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进行了融合处理和叠合显示,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34.
[摘 要]山后铅锌矿床位于福建省顺昌县高阳乡境内,目前已发现12 个铅锌矿体和3 个低品位矿体,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于F13、F14断裂之间的东岩组透辉(透闪) 石岩中,铅+锌品位7.21×10-2,求得铅+锌(332)+(333)金属量12.46 万吨,矿床达中型规模。通过对山后铅锌矿的地层、构造、岩体以及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分析,认为铅锌矿体受东岩组绿片岩层位控制,并受热液叠加改造,属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块状硫化物型矿床;总结出中-晚元古代东岩组绿片岩层、地表矿体氧化后常见有黑色的褐铁矿斑点、围岩常伴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硅化等蚀变以及物化探异常等找矿标志,其对省内乃至华南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36.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谱-空间多特征加权概率融合的高光谱影像分类方法。首先,利用最小噪声分离(minimum noise fraction,MNF)方法对高光谱影像进行降维和特征提取,并以得到的MNF特征影像作为光谱特征,联合灰度共生矩阵(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提取的纹理特征、基于OFC算子建立的多尺度形态学特征以及采用连续最大角凸锥(sequential maximum angle convex cone,SMACC)提取的端元组分特征,组成3组光谱-空间特征;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对每一组光谱-空间特征进行分类,得到每组特征的概率输出结果;最后,建立多特征加权概率融合模型,应用该模型将不同特征的概率输出结果进行加权融合,得到最终分类结果。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利用ROSIS和 AVIRIS影像进行试验,总体分类精度分别达到97.65%和96.62%。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不但较好地克服了传统基于单一特征高光谱影像分类的局限性,而且其分类效果也优于常规矢量叠加(vector stacking,VS)和概率融合的多特征分类方法,有效地改善了高光谱影像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37.
38.
39.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and spectral fidelity are basic standards for evaluating an image fusion algorithm. Numerous fusion methods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s have been developed. Some of these methods are based on the intensity–hue–saturation (IHS) transform and the generalized IHS (GIHS), which may cause serious spectral distortion. Spectral distortion in the GIHS is proven to result from changes in saturation during fusion. Therefore, reducing such changes can achieve high spectral fidelity. A GIHS-based spectral preservation fusion method that can theoretically reduce spectral distor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onsists of two steps. The first step is spectral modulation (SM), which uses the Gaussian function to extract spatial details and conduct SM of multispectral (MS) images. This method yields a desirable visual effect without requiring histogram matching between the panchromatic image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MS image. The second step uses the Gaussian convolution function to restore lost edge details during SM. The proposed method is proven effective and shown to provide better results compared with other GIHS-based methods. 相似文献
40.
基于PS-InSAR的京津城际铁路地面沉降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可以大范围监测地表形变,对高速铁路运行沿线具有较好的监测能力。本文以ENVISATASAR数据为基础,采用PS—InSAR监测北京和天津地区的地面沉降的特征,通过临轨基准转换完成了两个区域的拼接,实现了在同一基准上的大尺度京津城际铁路沿线地面沉降的监测。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掌握了京津城际铁路沿线地面沉降的分布,以典型区域为样方分析其时间序列演化特征,并分析城际铁路不均匀地面沉降的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