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3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290篇
测绘学   122篇
大气科学   229篇
地球物理   404篇
地质学   794篇
海洋学   270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45篇
自然地理   127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浅层地下水补给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数据整理分析,查明滹沱河流域平原区1976-2005年以开采量、灌区引水量和河道过水量为代表的人类活动逐渐增强,分析了浅层地下水补给在大气降水减少和人类活动逐渐增强背景下大幅减少的响应特征:综合补给量所占比率由1976-1980年的21.6%下降到2000-2005年的11.3%.随后,从开采量、河道过水最和灌区引水量三个方面分析了浅层地下水补给响应人类活动的变化特征:地下水补给量与开采量呈y=65.412x-0.2576模式随降水量增减而负相关变化;河道渗漏补给量和渠水入渗量在地下水位不同埋深条件下表现出随来水量、引水量增加而增大的态势,但在不同埋深条件下,河道渗漏补给量与来水量之间、渠水入渗量和引水量之间关系不同.  相似文献   
62.
湖泊沉积物蓄积的磷在湖泊环境发生变化(如pH值、Eh改变)时,往往能释放到水体,形成湖泊内源释放,造成湖泊富营养化。因此了解湖泊沉积物磷的蓄积特征,对于湖泊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有重要意义。通过长江中游龙感湖不同部位钻孔的 210 Pb、沉积物磷和其他环境指标分析表明,近百年来东部湖区沉积速率明显大于西部湖区,北部湖区略大于南部湖区,人类活动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主要通过修建水库和闸坝,改变龙感湖水系结构,也改变了龙感湖的物源供给,因而西部湖区沉积速率略有放缓,东部湖区变化不明显。龙感湖沉积物磷的浓度空间上表现为东部高于西部,这与不同物源磷的背景值相关,时间序列上近百年来呈上升趋势,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在确定沉积物磷背景值的基础上,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磷的增加量表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类活动导致沉积物磷的增加量持续上升,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增加幅度更大,这一特征与人类活动的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63.
王仕禄 《第四纪研究》2010,30(6):1186-1192
营养盐载荷增加、富营养化以及全球增温等对湖泊温室气体的影响目前认识还很有限,原因之一在于对湖泊温室气体产生的动力过程了解不够深入,缺少高时间分辨率的现场观测数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富营养的太湖梅梁湾水体,每一小时收集一个样品,直接分析N2 O和CH4饱和度、CO2分压(pCO2)以及其他地球化学参数。在7月份的观测中,N2 O和CH4显示出显著的昼夜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质降解是调节湖泊N2 O和CH4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人为活动是控制湖泊温室气体大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但沉积物-水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温室气体浓度在短时间尺度上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湖泊温室气体除了受人为活动影响外,湖泊自身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也是重要的调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4.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人类生存环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北方农牧业交错带是我国生产最不稳定的地带,风、旱、冻、雪等灾害频繁出现,具有敏感而脆弱的人地关系。文章在研究了该地带人类生存环境的演化及其规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百年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65.
针对极端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用于日长(Length-Of-Day,LOD)变化预报过程中,样本输入方式对预报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跨度、连续和迭代3种样本输入方式对日长变化进行预报。结果表明,不同的样本输入方式对预报结果有很大影响,样本按跨度输入的预报精度最低;样本采用连续输入方式在短期和中长期预报中预报精度较高,但计算速度较慢,较适合中长期预报;样本按迭代输入方式的短期预报精度稍优于连续输入方式,而中长期预报精度则不如连续输入方式,但具有较高的预报效率。这对于日长变化的实时快速预报有着较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6.
研究了溶液pH值、离子强度、氨基酸和微量金属元素对珠江口悬浮物电泳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电泳淌度(负值)的绝对值开始逐渐增大,至pH值为8左右开始下降;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电泳淌度的绝对值也相应增大,至10-2时趋向平稳;氨基酸对电泳淌度无影响;而微量金属元素(Fe)对电泳淌度的影响取决于该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67.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have been measured and sampling for ichthyoplankton has been conducted monthly, since April 2001, at three stations, located at the inner (1), middle (2) and outer (3) shelf of the central Cantabrian Sea.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of the ichthyoplankton collected from July 2001 to June 2004. Fish larvae from 99 species, belonging to 37 families, were identified. Families with higher number of species were Gadidae, Sparidae and Labridae. The larval fish assemblage was dominated by pelagic fish species, with Sardina pilchardus, as the most abundant. There was a pronounced spring peak in larval abundance, dominated by S. pilchardus. A smaller peak, dominated by S. pilchardus and Micromesistius poutassou, was recorded in late winter at Stns 2 and 3. This pattern was evident for the three-year study.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is study was limited to the coastal larval fish assemblage inhabiting the central Cantabrian Sea shelf. This assemblage was temporally structured into other three assemblages: winter, late winter–spring and summer–autumn. Temperature was apparently a key factor in larval fish assemblage succession. In a scenario of global warming, this study constitutes a basis to evaluating the ongoing changes in the pelagic coastal ecosystem of the central Cantabrian Sea.  相似文献   
68.
根据历史资料、数据和相关研究,结合研究区域背景,分析苏北废黄河三角洲的演变。结果显示,岸线演变在发育阶段和侵蚀阶段分别为向海延伸约90 km和侵蚀后退约22 km,面积相差约800 km2,三角洲地貌演变表现为岸线平直-曲折-平滑-平直的过程。在废三角洲陆海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运用演化模式分析三角洲的演变过程。该三角洲演变可以分为7个演变阶段,发育期在径流和潮流作用下以沙洲并陆淤积延伸方式进行,侵蚀期在波浪和潮流作用下以沙洲合并侵蚀后退和淤积外长交替侵蚀的方式。泥沙输运、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废三角洲的演变有重要影响,巨量的来沙是三角洲发育的原因,泥沙平衡被打破是侵蚀的主要原因。发育期中,泥沙输运影响淤积速度和位置,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黄河河道迁移、输沙量和产沙量;侵蚀期中,泥沙输运影响侵蚀状态,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海岸带冲/淤,气候变化将影响三角洲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69.
Abstract. We describe the basic ecology of two key-hole limpets, Fissurella crassa and Fissurella limbata , which are heavily harvested by coastal shellfishermen (mariscadores) at the rocky intertidal of central Chile. The ecological role of human predation on these species was assessed. Anthropic exclusion from a stretch of the rocky intertidal at Las Cruces (non-harvested area) for about two and a half years resulted in changes of the densities and size distributions of these fissurelid species as compared to populations in control zones (harvested area). Differential human predation generates, on key-hole limpets, responses of different intensities related to the accessibility of man to the mesohabitats (sheltered platforms, exposed platforms and vertical walls) and fringes of the intertidal (mid-low intertidal and Lessonia nigrescens fringe). Thus, size distributions and mean densities of both fissurelids differ widely between the harvested and non-harvested areas on both platform habitats but not on vertical walls. In the mid-low intertidal fringe, differences are greater than in the less accessible L. nigrescens intertidal fringe. Moreover, we discuss the way in which other species, directly harvested by mariscadores (i. e., the mollusc Concholepas concholepas) can affect the keyhole limpet populations of central Chile rocky shores. Finally, we highlight the ecological role of these limpets on the dynamics of intertidal ecosystems and how they can modify community landscape.  相似文献   
70.
航道疏浚是海岸带人类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对近岸海洋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葫芦岛航道疏浚为例,通过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放射性同位素分析和激光粒度分析等方法,对航道疏浚区及邻近海域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航道疏浚产生的沉积物与现在海底沉积物在粒度组成、黏土矿物组合和210 Pb、137 Cs放射性强度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可以作为示踪航道疏浚物质扩散和影响范围的指标;(2)葫芦岛海域的航道疏浚物在潮流的作用下沿西北和西南2个方向扩散,不同程度地加入到表层沉积物中,个别地方疏浚沉积物直接覆盖到原沉积物之上,导致海底原地沉积物属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