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2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471篇
测绘学   716篇
大气科学   542篇
地球物理   345篇
地质学   399篇
海洋学   689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210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程哲  裴斅思 《地下水》2012,(2):14-17,126
为了研究颗粒配比对风积砂中毛细现象的影响,本文通过9种不同颗粒配比的风积砂进行室内竖管法毛细水上升高度试验,得出了如下结论:(1)在单一砂样试验中,粗砂(粒径0.5~2 mm)、中砂(粒径0.25~0.5mm)、细砂(粒径0.075~0.25 mm)、粉土(粒径<0.075 mm)的最大毛细水上升高度分别为7.5 cm、16.0 cm、30.5cm、98.0 cm;(2)在混合砂样试验中,中砂和粉土以9:1、8:2、7:3、1:1混合,最大毛细水上升高度分别为32.0 cm、51.0 cm、71.0 cm、73.0 cm。揭示了风积砂平均粒径越小,最大毛细水上升高度越高,并建立了风积砂毛细水上升高度h(cm)-时间t(min)lnh=a(lnt)2+b(lnt)+c形式的预测模型,其中a、b、c是与风积砂物理性质有关的物理量,为生态保护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介绍了RE400型履带式多功能潜孔锤钻机的研制过程和总体结构布局设计,分别叙述了钻机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该钻机的试验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93.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influences of pH, acidity and ionic intensity of the solutions on the 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 spectra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humic acid. When the pH value is low and the acidity and ionic intensity are high, the resonance Rayleigh spectra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both show a tendency of increasing, though the former’s intensity is much higher.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data, th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occurrence and enhancement of the 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 spectra of humic acid were explor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particle enlargement caused by aggregation, the increase of heterogeneity, the increase of hydrophobility, the formation of interface, etc., are th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occurrence and enhancement of the 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 spectra of humic acid. As the intensity of the 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 spectra of humic acid is much higher, 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 spectroscopy can be used as a newly developed spectrum technology, which is more sensitive and simpler, to study humic acid and its complicated behaviors.  相似文献   
994.
介绍了LXZJ4000型履带式坑道钻机的研制背景和总体结构布局设计,并分别叙述了钻机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该钻机的试验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95.
天然软土地基路堤临界高度一种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福  战高峰  佴磊 《岩土力学》2013,34(6):1738-1744
考虑地表硬壳层应力扩散作用、硬壳层的抗剪强度、中间主应力 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从实际情况下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出发,依据极坐标表示的弗拉曼公式和统一强度理论,推导出天然软土地基临塑与临界荷载公式,提出天然软土地基上路堤临界高度的一种计算方法。结合算例,探讨了软土层和硬壳层静止侧压力系数 、中间主剪应力系数 取不同值对路堤临界高度 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 的改变对路堤临界高度 影响很大,新的理论公式更能反应软土地基承载力的实质,对覆有硬壳层的软土地基上路堤的修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以构建剩余地形模型高程异常的数字地形模型的分辨率及其参考面的选择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两者对剩余地形模型高程异常计算效率及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将DTM2006.0模型作为参考面时,在海岸带区域产生较大的误差,而在陆地与RET2012和RET2014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2)在构建我国东部地区剩余地形模型高程异常时,为保证计算效率及精度,计算时内外圈的积分半径分别取50 km和200 km,SRTM数据的分辨率分别采用7.5″和15″,参考面模型使用RET2012。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多相孔隙介质弹性理论,给出了非饱和土中不同弹性波的传播方程。根据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建立了各势函数波幅值之间的关系式,讨论了入射剪切波在不同饱和度土层分界面上的反射与透射问题。在无限空间非饱和土体中存在3种压缩波和1种剪切波,因此,当剪切波传播到不同饱和度的非饱和土层分界面上将分别在上、下土层激发产生4种反射波和4种透射波。推导出不同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振幅比例系数和能量比例系数的理论表达式,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值分析。在数值算例中分别研究了各反射波与透射波的能量比例系数(即能量反射率和能量透射率)受入射频率、入射角度以及上、下土层土体饱和度变化的影响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各能量反射率和能量透射率不仅与入射角和入射频率有关,而且其受上、下土层饱和度变化的影响也同样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998.
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在工作面小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构造是导致煤炭资源回采困难及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利用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对义安煤矿11061工作面进行了透射法探测。通过CT成像可以分辨工作面内与煤厚相当的小构造,同时还能获得围岩高应力区及瓦斯富集带等地质信息。探测结果可作为煤矿安全回采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利用长时间序列的卫星观测数据,对南海海域的风、浪场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海面风距平场VEOF分解后得到的第一模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即季风特征,说明季风是影响整个南海风速的主要因素;第二模态具有较强的区域变化特征,是季风转换时期的距平场特征;第三模态反映的是海面风距平场受陆地地形影响所表现的分布特征。有效波高距平场EOF分解后得到的第一模态、第二模态与风距平场的前2个模态的空间分布较为相似,并且,风、浪距平场第一模态间的相关系数达0.76,均说明南海作为边缘海其波浪场与风场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有效波高第三模态的分布与风场的第三模态相关性较弱,反映的是受海底地形影响所表现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Transmissions of oblique incident wave from a row of rectangular piles a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 The incident angle of plane wave is taken as , there then is the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This is a paradox). In this paper, by means of the approximate relation between the transmitted and incident wave angle found from the shape of a slit, the paradoxical phenomenon is remov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inuality of the pressure and flux and the analysis of flow resistance at the row of rectangular piles, formulas of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 are obtained. The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 coefficients predicted by the present model quite agree with those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in previous refer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