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6篇 |
免费 | 103篇 |
国内免费 | 13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2篇 |
大气科学 | 34篇 |
地球物理 | 230篇 |
地质学 | 285篇 |
海洋学 | 115篇 |
天文学 | 16篇 |
综合类 | 42篇 |
自然地理 | 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选取乌加河地震台2015-2018年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分析数据异常变化,结合观测环境及实地调查,发现存在降雨、雷电、金属管线、农田灌溉、设备漏电等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并总结各类干扰曲线形态、变化幅度、影响时间、干扰频次等特征,以便正确认识并排除地电阻率干扰,为地震异常信息识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2.
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概念最早是由加拿大Houlding在1993年提出的。三维地质建模是指采用适当的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建立能反映地质构造的形态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地质体物理、化学属性空间分布等地质特征的数学模型。Minexplorer软件集高效快捷、地质分析自动化、二维GIS制图与三维可视化为一体,能对原始勘探资料和地质编录成果数字化,有效管理、分析地质勘探多元数据,可构建理想的三维勘探辅助决策模型,科学计算矿床资源储量、实现储量动态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制图。 相似文献
63.
根据地质构造及地震台网分布特征,将青海地区分为柴达木盆地、青海东北部、青海东南部3个区域,运用青海地震台网记录的112条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利用Atkinson方法得到3个区域的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Q值最大,青海东南部Q值最小。采用Moya方法反演得到3个区域24个地震台的场地响应,其中15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在频率域不平坦,9个台站稳定性相对较好,GOM(格尔木)作为国家基准地震台,具有良好的观测环境,场地响应曲线稳定。 相似文献
64.
建立了求解自然裂纹和水力裂纹扩展的扩展有限元法,对裂纹附近区域的节点采用广义形函数,并采用线增函数消除混合单元,以提高裂纹附近的精度。引入水力劈裂的非耦合模型,即假设裂纹中的水压力为均布力;用砂浆法(线段-线段接触法)结合增广型拉格朗日乘子法处理受压裂纹段的接触条件。并通过算例分析了以下内容:计算了受压裂纹和裂纹面分布均布水压力的水力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并与解析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模拟了水力裂纹对自然裂纹面的影响,并分析了自然裂纹面上的接触力和接触状态。 相似文献
65.
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研究进展与展望(Ⅱ):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铁磁形状记忆合金(Ferromagnetic Shape Memory Alloy,简写为FSMA)本构模型研究的重要性。以时间为顺序,重点介绍了FSMA本构模型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仔细分析了各种FSMA本构模型在理论基础、适用范围、精度以及复杂程度等方面的特点,讨论了各种理论应用于FSMA本构模型的局限性,指出了它们在面向应用时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由于FSMA兼具磁致形状记忆效应、热弹性形状记忆效应等多种独特性能,使对其本构模型的研究存在一定困难,进一步的研究还有待开展。最后指出,对既能揭示FSMA微观机理又能预测其宏观热磁力学行为的本构模型、描述FSMA所有特性的统一模型、面向应用的FSMA简化本构模型等问题,尚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6.
台风作用下淤泥质海岸动力地貌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200509号麦莎台风(近似百年一遇)作用前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实测的海岸地形和水文资料,利用分形技术、冲刷深度和闭合水深等相关概念分析淤泥质海岸的剖面变化、岸线进退以及地形冲淤,进而探讨海岸响应台风作用的动力地貌行为.结果表明:1)台风作用前后的海岸动力地貌过程表现为水下类似沙坝的堆积体削平、凹处填洼,水下平台发育锯齿或较小的坝--槽,海岸剖面的分维数降低,剖面坡度处于平缓;2)麦莎台风对海床的整体冲淤幅度不大,这可能是由于研究区大潮讯的增水致使波浪对海床的塑造能力减弱以及码头的遮蔽作用造成;3)台风作用对海岸的冲刷深度约为0.8 m,闭合水深为9.5 m,近岸-1 m邻近区成为海岸响应台风作用最敏感的地带;泥沙主要在0 m到闭合水深区间的海床发生纵、横向运移. 相似文献
67.
68.
69.
70.
庐枞盆地泥河铁矿床成矿岩体三维形态学分析及找矿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河铁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庐枞盆地的西北部,属玢岩型铁矿床,前人对该矿床的基础地质研究已有一定成果,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表明泥河铁矿床的形成与辉石闪长玢岩顶面形态关系密切。本文选择泥河铁矿床闪长玢岩为研究对象,以钻孔资料为依据,采用离散光滑插值法建立成矿岩体的精细三维模型,重现了闪长玢岩体的形态特征,将三维模型离散化后提取岩体顶面并通过三维形态分析方法进行数值分析,提取了岩体表面的隆起、凹陷形态,并与已知矿体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矿床成矿岩体隆起形态与矿体位置的对应关系。本文通过多次实验确定最佳表达的滑动窗口尺寸和与成矿岩体形态有关的找矿指标,结果证明利用10×10个单元的滑动窗口可以识别80%以上矿体。本文对三维成矿预测中三维空间分析方法进行探索,证明成矿岩体三维形态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这一方法可直接应用于与泥河铁矿床类似的玢岩型铁矿床三维成矿预测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