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8篇 |
免费 | 478篇 |
国内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15篇 |
大气科学 | 74篇 |
地球物理 | 699篇 |
地质学 | 258篇 |
海洋学 | 112篇 |
天文学 | 26篇 |
综合类 | 147篇 |
自然地理 | 23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90篇 |
2020年 | 106篇 |
2019年 | 104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129篇 |
2016年 | 114篇 |
2015年 | 109篇 |
2014年 | 102篇 |
2013年 | 140篇 |
2012年 | 106篇 |
2011年 | 129篇 |
2010年 | 78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109篇 |
2007年 | 116篇 |
2006年 | 100篇 |
2005年 | 75篇 |
2004年 | 76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井间断层分析的研究,是油气储层地质研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其中重要的控制作用。它是利用测井资料,以地层分层为基础,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井间断层分析的一种井间断层自动分析方法。动态波形匹配算法是本次研究采用的主要算法,它能够很好地建立井间地层之间的对比关系,通过曲线拟合、特征提取、匹配代价计算等步骤,自动绘制井间地层对比的路径图解。本文在对各种构造的路径图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正断层、逆断层、不整合、同沉积断层、犁式断层和地层尖灭等30种情况下的路径图模式,提出路径图模式及相关概念。在大港油田的实例分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分析黄河流域交通供给水平特征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适配性,对交通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交通供需适配性具有重要参考。论文基于黄河流域现状综合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基础数据,分析了黄河流域县域交通优势度分异特征,并探讨了交通与县域发展质量的空间适配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县域交通优势度有待提升,在人口与GDP方面呈现一定错配特征;高优势度县域集中分布在济南—郑州—西安—兰州通道沿线。黄河流域交通供给均衡性水平高于经济社会差异;样带交通优势度呈现陇海—兰新“一”字型样带>“几”字湾样带>南北纵向“1”字型样带的分布态势,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城镇化、经济基础是影响黄河流域县域交通优势度的主要因素。“几”字湾样带和南北纵向“1”字型样带还受到高程、坡度等自然因素的制约;流域40.05%的县域处于初级适配状态,38.78%的县域为交通劣势型,集中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沟壑区和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亟需提升交通设施对该类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现有多源同比例尺道路网匹配方法中,大多只利用道路自身特征进行匹配,而较少顾及道路周边要素对匹配过程的影响和约束,从而影响了道路网匹配效果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系统误差改正后仍存在一定位置或旋转偏差的道路数据进行匹配时,这种影响尤为明显。本文借鉴人类对陌生环境的空间认知特点,提出了一种顾及邻域居民地群组相似性的道路网匹配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城市骨架线网确定与道路相邻的居民地群组,进而计算居民地群组空间关系和几何特征相似度来获得对应道路的匹配结果。其特点在于:对存在位置或旋转偏差的道路数据匹配,以其邻域空间内居民地群组的整体相似性指标来带动道路自身匹配,实际上是增加了周边居民地群组对道路匹配过程的约束,更具鲁棒性。试验及对比分析表明,本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系统误差改正后仍存在较大位置和旋转偏差的道路数据间的匹配问题,提高匹配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采用矩谐分析方法构建地磁基准图的边界震荡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二维经验模态分解的区域地磁异常数据边界补偿方法.采用二维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区域地磁异常数据进行多尺度分解, 对分解所得小尺度本征模态函数分量, 利用总体Hilbert变换法进行瞬时频率和瞬时幅值特征提取, 通过自采样和特征匹配进行边界补偿; 将大尺度分量之和作为趋势项, 利用三角函数方法建立模型并计算边界之外的大尺度磁异常值.实验证明, 相比当前已有方法, 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对区域地磁异常数据进行矩谐分析的边界震荡问题, 稳定提高构建地磁基准图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YANGTaibao YUYongtao LIJijun ANCongrong LIUJinfeng ZHANGJunyan 《山地科学学报》2004,1(2):128-142
Paleomagnetic determinations on lithologieal profiles of two paralleled long drillin gcores covering the past 130 kyr B.P., GT40 and GT60,from the Yanchi Playa in the arid Northwestern China indicate that a series of pronounced paleomagnetic excursions have been documented. By correlating our results with published regional and worldwide reports 4 excursion events out of 10 apparent reversal signals (labeled from GT-1 to GT-10) were identified as excursion events coeval with the Mono Lake Event (28.4 kyr-25.8 kyr), Laschamp Event (43.3 kyr-40.5kyr), Gaotai Event (82.8 kyr-72.4 kyr) and the Blake Event (127.4 kyr-113.3 kyr), respectively. GT-9 correlates with the above-mentioned Gaotai Event,GT-7 and GT-6 correspond to two stages of the Laschamp Event and GT-5 to the Mono Lake Event. It is noteworthy that the so-called Gaotai Event has not been reported as a pronounced paleomagnetic excursion in the Northwestern China. Every magnetic excursion event corresponds to paleointensity minima, anteceding those established abrupt paleoclimatic change events, such as the Younger Drays and the Heinrich Events (H1-H6). Here, we tentatively propose that these geomagnetic excursions/reversals can be viewed as precursors to climate abruptness.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stages when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shifted between a temporal normal and a negative period, the earth‘s magnetic paleointensity fell correspondingly to a pair of minima. Although more precise chronology and more convincing rock magnetic parameter determinations are essentially required for further interpretation of their intricate coupling mechanism, these results may have revealed, to some extent, that the earth‘s incessantly changing magnetic field exerts an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onset of saw-tooth shaped abrupt climate oscillations through certain feedback chains in arid Central Asia or even North Hemispheric high latitude regions. 相似文献
17.
ZHANGQiaoping IsabelleCouloigner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学报》2004,7(2):89-95
This paper presents a tramework for road network change detectlon In order to upctate the Canadian National Topographic DataBase (NTDB). The method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road extraction from IRS-pan images (with a 5.8 m spatial resolution) by using a wavelet approach. The feature matching and conflation techniques are used to road change detection and updating. Elementary experiments have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framework could be used for developing an operational road database updating system. 相似文献
18.
?????λ????????????????з??????????????????????????????????????????????????????Ч??????????е?????????????о????????????????????????????????????????С???г?????????????г???????????????????????????????????÷???????????????????о??н???????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分层匹配的地理信息服务语义发现框架,实现用户输入关键词与地理信息服务的语义匹配。框架基于Word Net知识库,利用消歧技术确定所提取词汇的含义;根据所提取的信息来源以及相关关系将地理信息服务上下文划分为6个信息层匹配,并使用遗传算法确定各信息层在匹配过程中具有的权重。最后将所提出的发现方法与常用的发现方法做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地理信息服务语义发现的查准率。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离心力场环境下微型土压力传感器与土介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匹配误差特性,结合匹配误差理论,通过液体标定试验和离心力场中土介质标定试验,讨论了微型土压力传感器在模量相对较大土介质中的非线性响应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试验分析表明:在液压条件下微型土压力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特性;在离心力场环境中微型土压力传感器表现出的显著非线性响应特性是由加载过程中土介质模量的改变引起;基于建立的匹配误差随土介质模量变化的关系曲线对测试数据进行非线性修正,可明显提高微型土压力传感器在模量相对较大土介质中的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