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375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284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80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声景是文化景观的重要构成,在塑造地域文化个性、培育地方身份认知、确立居民地方感知等方面,具有特殊价值和独特优势.随着声景理念的不断推广,基于地理学视角对声景时空特征、空间意义和社会文化关联等方面的研究,不仅拓展和深化了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而且促进了地理学与声景学跨学科研究的融合发展.本文在对声景概念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从声景的时空分异特征、声景与地方感知、声景与居民福祉、声景的社会文化关联、声景的地理实践应用、特殊音乐声景的地理学研究等6 个方面,对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声景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并以此构建了地理学视角下声景研究的逻辑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地理学视角下声景研究的特点和差异.国内文化地理学以音乐现象为主要基点,并逐渐扩展到音乐之外的其他声音类型;国外学者在音乐地理学之外,相对系统地采纳了声景学的理念和方法,拓展了地理学视角下声景研究的方法和路径.研究结果对拓展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实现基于声景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北京郊区女性居民一周时空间行为的日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彦威  张雪 《地理科学》2014,34(6):725-732
伴随城市空间向郊区急剧扩张,郊区已成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疏解城市人口和功能的重要空间。作为兼顾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工作者,郊区女性居民的日常生活面临着新的挑战。基于2012年北京居民日常活动与交通出行调查的第一手资料,采用时间地理学研究框架,以一周的活动日志数据为基础,从时间节奏和时间分配的角度分析郊区女性的时间利用特征,并通过标准置信椭圆对GPS轨迹数据进行了活动空间刻画,探讨不同活动在城市不同空间中的发生日间差异。结果表明,在时间上,郊区女性的日常生活具有规律性、丰富性和细碎性的特点;工作日的时间分配以工作活动为中心,从周一到周四的差异性不显著;休息日的时间分配以家务和休闲活动为主,并且在休息日内部出现周日出行时间相对较少的差异。在空间上,大部分郊区女性居民选择在郊区附近就业,日常生活中的购物、休闲活动也主要在郊区空间发生;在休息日,购物活动向城区空间内延伸,休闲活动的空间范围虽然相比于工作日有所扩大但仍主要在郊区空间内部完成。  相似文献   
993.
重庆市地下空间普查组织与实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地下空间分为地下管线和地下构建筑物空间两部分,阐述了地下空间的特点,并从重庆本地实际特征出发,制定了地下空间分类标准;探讨了重庆地下空间普查的不同阶段,论述了地下空间普查的工作组织模式和推进方法,分析了地下空间普查实施技术路线,搭建了地下空间数据库;总结了重庆市地下空间普查技术方法,对我国山地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4.
Google Earth软件具有免费、开放、简单易用等特点,对丰富教学资源和改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oogleEarth平台,在《城市遥感技术》教学中,对于遥感成像和影像特征、遥感解译标志及方法、城市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城市遥感专项调查等章节的理论教学,应重点运用遥感影像的搜索、标注和显示等功能;对于遥感影像地图制作、地类信息提取、演变信息提取等实验教学,应重点运用采集、存储、查询、分析、显示和输出等集成功能。实践表明,Google Earth值得在地学教育模式革新中推广。  相似文献   
995.
"数字城市"是城市管理和规划体制的一次大变革。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借助云计算、物联网、传感网,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手段,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3维描述,从而构建城市发展的数字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构建面向未来的全新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996.
地理国情监测是动态掌握自然资源分布、生态环境变化、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本文综合介绍黑龙江省地理国(省)情监测的现有基础,列举了已有具体实践,并结合黑龙江省的工作重点及基础测绘现状提出黑龙江省地理国(省)情监测方向,阐述了主要技术手段及监测成果与发布。  相似文献   
997.
西方金融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金融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已受到越来越多地理学者的重视。本文试图总结国外学者在金融地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当前主要研究议题,提出对我国金融地理研究的启示。国外金融地理学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理学家开始关注金融机构在引导特定地区资本流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80年代,学者们转向研究金融在西方社会中的角色、特定金融制度的空间组织与运作、金融中心的发展、金融流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等; 90年代以来,金融地理研究中出现了三个贯穿、且相互增强的研究对象,即解除管制、技术创新及全球化,相关研究中出现了文化制度转向。当前主要研究议题包括: 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及萎缩; 金融排除及其带来的地方货币系统的研究;货币地理学研究等。根据国外的研究进展及经验,我国可以在金融服务网络的空间格局、货币流地域差异、金融排除及其相关的社会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98.
999.
Geographers have been slow to address issues about abstinence, drinking and drunkenness, but the importance of alcohol on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agenda has underpinned recent growth in this field. Explorations of the gendered geographies of drinking are one important strand in this emerging field, but there is currently a paucity of research on women and gender (as opposed to men), and a dearth of research which looks beyond a rather narrowly specified range of public drinking environments. This paper addressed these short-comings through 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xamination of different men’s and women’s alcohol consumption in private as well as diverse public drinking environments in 21st Century Britain. The paper emphasises the importance of gendered moralities in shaping gender and intra-gender differences in drinking levels, locations and motivations, and explores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apparently separate public and private drinking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000.
The inclusion of new groups of workers has been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nion renewal efforts. Several unions in Canada have begun to dedicate significant resources to better organize and represent Aboriginal workers. Drawing on interviews with union activists, organizers and representatives from two national public sector unions in Canada, we present an overview of union strategies to engage with Aboriginal peoples. Results suggest that understanding the distinct territorial context of Aboriginal peoples’ relationships to work and unions has been necessary to the success of these union strategies. This approach begins by drawing connections between Aboriginal peoples’ present-day relationships to work and their prior occupancy of, and dispossession from, lands and resources. Because of the geographical specificity of how the colonial experience affected Aboriginal peoples’ relationships to work and unions, unions have had to adopt non-normative approaches to their engagements with Aboriginal peoples. In workplaces where settlers were dominant, addressing racism in the workplace and gaining support for initiatives to hire and train Aboriginal workers were important. Alternatively, in Aboriginal workplaces, organizing was a priority. Here questions of union legitimacy have taken precedence and the focus of unions has been on partnership building. Most importantly, however, engagement with Aboriginal peoples has brought attention to the colonial practices within unions and helped to foster growing Aboriginal voice within the labour mov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