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13篇
  免费   2620篇
  国内免费   2965篇
测绘学   4501篇
大气科学   2459篇
地球物理   2958篇
地质学   7466篇
海洋学   2792篇
天文学   428篇
综合类   1813篇
自然地理   368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451篇
  2021年   624篇
  2020年   677篇
  2019年   786篇
  2018年   567篇
  2017年   883篇
  2016年   770篇
  2015年   927篇
  2014年   1116篇
  2013年   1205篇
  2012年   1203篇
  2011年   1356篇
  2010年   1105篇
  2009年   1167篇
  2008年   1221篇
  2007年   1401篇
  2006年   1323篇
  2005年   1229篇
  2004年   1128篇
  2003年   942篇
  2002年   947篇
  2001年   743篇
  2000年   675篇
  1999年   604篇
  1998年   531篇
  1997年   449篇
  1996年   370篇
  1995年   330篇
  1994年   307篇
  1993年   216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丁亮  钮心毅  宋小冬 《地理学报》2016,71(3):484-499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上海市域内手机用户的工作地和居住地,获取就业者的通勤数据,测度上海中心城的就业中心体系.首先用就业者工作地数据生成就业密度分布图,基于中心城的就业密度识别就业中心.随后,用就业者工作地和居住地数据分别从就业密度和通勤联系两方面测度各中心的能级,分析各中心的腹地和势力范围.研究发现:① 上海中心城的就业中心呈主中心强大的弱多中心体系;② 就业密度越高的中心与其他地区的通勤联系一般也越强,但通勤联系在各中心间的差异更显著;③ 能级越高的中心腹地面积越大,但势力范围不一定越大;④ 相比于能级,职住功能混合度对职住平衡的影响更大;⑤缺少就业中心的地区势力范围呈交替状.本研究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解决既往就业中心体系研究因空间单元较大,缺少通勤数据在中心识别,通勤联系测度等方面受到的局限,希望能为构建上海中心城就业多中心体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42.
地质遗迹区划是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的基础,该文根据山东省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空间分异和山东省大地构造二级构造单元,划分出3个地质遗迹大区,再以其自然分布规律、遗迹形成时间、空间、成因和地质构造单元的关联性进一步划分出8个地质遗迹区和24个地质遗迹集中区,从而建立了山东省重要地质遗迹自然区划系统,亦为地质遗迹保护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3.
针对PDA产品信息采集不全、屏幕小不易图形编辑、维护保管难及数据库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文章将更新数据的编辑、审核和更新入库功能移至服务器端。在系统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功能设计等基础上,利用组件式GIS开发、空间数据拓扑分析、软件系统集成、地理建模等先进技术,对土地集约利用数据库实时更新系统进行开发,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采集和更新内外业一体化,进而实现与"土地集约利用终端系统"的完美对接,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系统提供了实时、准确的数据源。  相似文献   
944.
在分析土地生态系统安全内涵的基础上,以肥城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4个指标构建土地生态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法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肥城市2000—2013年的土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4年来,肥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处于波动状态,土地生态系统安全面临着诸多压力。最后提出了提高土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5.
Despite numerous and significant writings by historians of geography and biographers from other disciplines, and his authorship of the first geography textbooks written in and for the new American republic, most geographers are largely unaware of the contributions of Jedidiah Morse in academic geography. Writings about Morse suggest that he had alienated himself from many of his contemporaries early in his career through his authoritarian brand of Calvinistic republicanism, a perceived contradiction of that style with his entrepreneurial ambitions, his role in the controversial Bavarian Illuminati, and a dispute with a noted New England historian. But subsequent, broader intellectual movements sealed Morse's fate as a forgotten geographer (to most), including the end of the Second Great Awakening, Transcendentalism, Darwinism, and the “new,” process‐based geographical thinking inspired by Carl Ritter, Alexander von Humboldt, and Arnold Guyot. Regardless of the reasons for Morse's lost legacy, his contributions to geographical education are important and should be remembered.  相似文献   
946.
Coseismic landsliding presents a major hazard to infrastructure in mountains during large earthquakes.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for road networks, as historically coseismic landsliding has resulted in road losses larger than those due to ground shaking. Assessing the exposure of current and planned highway links to coseismic landsliding for future earthquake scenarios is therefore vital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This study presents a method to evaluate the exposure of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to landsliding from scenario earthquakes from an underlying quantitative 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a proposed new highway link in South Island, New Zealand, for a scenario Alpine Fault earthquake and compared to the current network. Exposure (the likelihood of a network being affected by one or more landslides) is evaluated from a regional-scale coseismic landslide hazard model and assessed on a relative basis from 0 to 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Haast-Hollyford Highway (HHH) would be highly exposed to coseismic landsliding with at least 30–40?km likely to be badly affected (the Simonin Pass route being the worse affected of the two routes). In the current South Island State Highway network, the HHH would be the link most exposed to landsliding and would increase the total network exposure by 50–70% despite increasing the total road length by just 3%. The present work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assess coseismic landslide hazard of infrastructure in mountains with seismic hazard, and potentially identify mitigation options and critical network segments.  相似文献   
947.
随着旅游地学的兴起和地学科普的需求,红层与丹霞地貌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赣东北贵溪市象山地质公园发育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丹霞地貌景观,成景地层为上白垩统圭峰群河口组以砾岩为主的红色碎屑岩,冲刷侵蚀界面、粒序层理和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这为沉积环境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判断标志。对该套成景地层进行厘米级实测,另外选择2处砾岩露头进行砾石统计以获取碎屑颗粒粒径、岩性、磨圆度和风化程度等信息。在实测厚度为40余米的地层柱状图上,识别出7种岩相类型,即正粒序砾岩、逆粒序砾岩、无沉积构造砾岩、平行层理砾岩、交错层理砾岩、聚集状砾岩、砂岩。砾石以中砾(2~5 cm)为主,磨圆度低,风化程度中等,成分以凝灰岩为主(58%~665%),其次为石英、花岗岩、砂岩。砾石成分和砾向分析结果说明,盆地南部早白垩世凝灰岩提供了主要的碎屑物质。根据野外实测红层剖面和砾石统计分析,认为成景地层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产物。河口组红层沉积时期,盆地边缘断层活跃,间歇性强降雨事件导致冲积扇朵叶上洪泛河流搬运的沉积物供应充足,最终在剖面上形成砾岩和砂岩频繁互层及其厚度横向不稳定的现象。在中国东南地区晚白垩世总体干燥的古气候背景下,河口组中河流作用主导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可能指示了古气候向湿润转变,降水增加,相对丰富的水系将粗碎屑搬运到盆地区发生沉积。  相似文献   
948.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北山北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明显,且分布有额勒根乌兰乌拉斑岩型钼(铜)矿。以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为依据,以地质认识为基础,研究了区内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特征、地球化学场特征及综合异常特征。认为区内主成矿元素为Mo、Cu、Au,主要的控矿层位为咸水湖组火山岩段,成矿有利侵入体为石炭纪花岗闪长岩。划分出5种综合异常类型,其中与斑岩钼(铜)矿系统有关的综合异常和与奥陶系建造有关的综合异常是今后解剖找矿的重点。  相似文献   
949.
福建龙海杨梅产地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建省是中国杨梅重要产地,其中龙海市浮宫杨梅因其独特品质而名扬海外,是当地的名特优农产品。以龙海杨梅产地为研究区,系统采集了35套岩石-土壤-杨梅果实样品,测定了主量组分、植物营养有益元素、有害元素以及土壤部分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研究表明:受地质背景影响,浮宫镇及其周边杨梅产地土壤中植物营养有益元素的有效度及其有效量普遍高于东泗镇,而有害元素含量较低,为浮宫杨梅的优质高产、富硒杨梅产出提供了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P、Mn、Cu、Zn、S有效态含量与其全量显著正相关;研究区岩石、土壤Se含量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采集的35件杨梅果实样品富硒率高达74.3%;植物营养有益元素的富集系数明显高于有害元素,显示出杨梅对营养有益元素的选择性吸收以及对有害元素的阻遏作用。  相似文献   
950.
秦旭平  李德威  刘建雄  毛晨 《中国地质》2018,45(6):1188-1204
粤东南地区广泛发育燕山期NE-SW走向的拆离断层系统。文章对恩平-新丰拆离断层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重点研究了拆离断层之下韧性剪切带中的糜棱岩和拆离断层上盘与高角度脆性正断层伴生的硅化岩。初步认为,研究区热隆伸展构造于燕山早期开始形成,糜棱岩的变形温度在350℃左右,硅化岩内石英中气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155℃~326℃,盐度在2.74%~21.61% NaCleqv,平均盐度为11.17% NaCleqv,古热液流体沸腾时的温度在235℃~241℃,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含硅热液的成分为富含Si、CO2的NaCl-H2O溶液。硅化岩流体包裹体的H-O稳定同位素组成表明古水热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作用的产物。沿着正断层分布的硅化岩可能是燕山期古水热型地热能的重要标志。燕山期热隆伸展构造系统及其深层与浅层相结合的古水热系统对认识现代地热能的类型、成因及其分布规律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