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73篇
  免费   2129篇
  国内免费   2690篇
测绘学   3344篇
大气科学   2200篇
地球物理   2214篇
地质学   6245篇
海洋学   1710篇
天文学   411篇
综合类   1328篇
自然地理   2340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341篇
  2021年   456篇
  2020年   473篇
  2019年   582篇
  2018年   402篇
  2017年   558篇
  2016年   517篇
  2015年   638篇
  2014年   782篇
  2013年   791篇
  2012年   904篇
  2011年   1019篇
  2010年   808篇
  2009年   860篇
  2008年   898篇
  2007年   1084篇
  2006年   1016篇
  2005年   988篇
  2004年   906篇
  2003年   771篇
  2002年   772篇
  2001年   591篇
  2000年   568篇
  1999年   462篇
  1998年   451篇
  1997年   382篇
  1996年   330篇
  1995年   288篇
  1994年   269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低级序复杂断块构造应力场定量模型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对现河低级序帚状断块构造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沙一、东营及现今3期构造应力场定量模型,研究了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地质时期应力强度不同,应力的方向和大小都有变化,认为应力值由老到新呈增大趋势。最大水平主应力在平面上自帚状构造的撒开端向收敛端逐渐变低,在剖面上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断裂带是应力低值区,也是油气富集区。提出应力转换带为应力低值区,也是低幅断鼻构造的有利分布区,还是开发中后期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992.
长江三峡巴东复杂斜坡系统成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所在的扇形大斜坡是一个复杂斜坡系统。斜坡后缘边界的挤压变形带是斜坡整体沿其底界面(T1j^3-T2b^1)之间岩层界面向长江发生重力蠕滑作用的结果,不存在“巴东断裂”问题。斜坡系统内部未发现成规模的褶皱,也不存在数量众多的内动力成因的断裂带。巴东斜坡区浅表生变形破坏类型可概括为侧向拉裂、“雪崩式”垮塌、表层风化、侧向滑移张剪破裂、岩层折断变位、软岩膝折剪破裂和压扭破裂又重胶结7种重力卸荷破坏力学模式。斜坡系统内部发育分期分区(块)滑动(滑坡)现象,但不存在构造地质意义上的“断层”形迹。在地貌形态上,巴东大斜坡被4条冲沟分割成5个斜坡单元。在斜坡地质结构、成因类型与空间分布上,巴东大斜坡可划分为3个层次,即表层崩塌滑坡成因为主的堆积层(第一层次),冲沟分割且浅表生地质形迹发育的层状顺倾的中间基岩层(第二层次)和整体连续顺倾的深层基岩层(第三层次)。分形几何计算证明,巴东大斜坡的地貌形态尚处于侵蚀发育的青(幼)年期。FLAC^3D数值模拟发现,在长江侵蚀下切的不同阶段,巴东斜坡体前缘和后缘接近底界面位置塑性变形区分布集中,但不具备沿深层界面发生整体滑动剪出的可能性。基本认识是,“巴东复杂斜坡系统”是在官渡口-东瀼口向斜南翼(单斜山)的地质背景下,持续经受长江快速侵蚀下切外动力作用,河谷岸坡快速临空导致其自身重力产生强烈的侧向卸荷与滑移等浅表生地质改造作用过程而形成的,可简单地概括为“重力成因论”。  相似文献   
993.
几种电法仪器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介绍了几类物探电法仪器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强调了物探资料的合理解释必须与地质认识相结合的重要性,物探工作要做实做细,对物探原始资料要选择合理的方法与参量进行计算处理,结合一些具体的勘测实例,说明各种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4.
岩溶地区水库渗漏是碳酸盐岩地区兴建水利枢纽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可溶岩广布、岩溶发育强烈、地形复杂地区。拟建兴文县新坝水库地处岩溶地区,存在岩溶渗漏的可能性。通过对该水库库区地质概况、岩溶水系统进行分析研究,论证了水库潜在的三条岩溶渗漏途径均不会发生渗漏;并利用库区降雨量与泉流量进行水均衡计算,计算结果进一步论证了该水库不存在岩溶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995.
GIS在鄂东地区第二轮铁矿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对与成矿有关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分析,确定成矿的有利靶区.利用GIS(MAPGIS)功能对鄂东地区大量的铁矿地质信息进行二次开发,验证铁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确定了铁矿成矿与地层、岩浆岩、构造和磁异常有着紧密的联系,并据此对鄂东地区隐伏铁矿床进行预测,圈定了4处可供第二轮找铁矿的有利目标靶区.  相似文献   
996.
New UBV-photoelectric observations of the well-known massive X-ray binary system Cyg X-1/V 1357 Cyg are obtained near the primary minimum.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se observations confirms the existence of additional blue radiation which appears as a narrow peak with an amplitude of 0.01–0.02 mag near phase 0.00 on the light curve (the superior conjunction of the relativistic component), firstly detected by Lyuty (1985). This emission does not appear at every orbital cycle. The appearance of this narrow peak of additional blue radiation on the light curve of Cyg X-1 can be explained as the radiation of relativistic electrons in the disturbed magnetic field of the optical star in frames of the model proposed by Ikhsanov and Fabrika (1990).  相似文献   
997.
介绍城市综合管网建设必要性,着重讲述了系统的设计目标、系统设计原则、设计方案、以及利用GIS等数据格式建立综合管网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998.
简要介绍了IKONOS卫星遥感影像适用于地理信息产品生产的特点,然后通过试验生产,并与传统的航片相比较,详细分析了利用IKONOS影像作为数据源生产1∶10000基础信息产品在精度、生产流程、工作效率、生产周期、外业工作量和价格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999.
介绍了GeoMedia Professional软件在油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工作中的应用,并针对设置工作空间、数据库、特征类的坐标系统时容易混淆的问题,及该问题引起的不同数据库之间的坐标系统不一致,以及一个数据库中个别特征类的坐标系统参数不正确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了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Dawsonite, NaAlCO3(OH)2, is widespread as a cement, replacement and cavity filling in Hailaer Basin in China and Bowen-Gunnedah-Sydney (BGS) basin system in Australia. The origin of dawsonite is emphatically contrasted and analyzed through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 Dawsonite δ13C values ranging from -4.0×10-3 to 4.1×10-3 are remarkably consistent through the BGS basin system. The calculated δ13C values of CO2 gas in isotopic equilibrium with dawsonite range from -11.3×10-3 to -4.6×10-3. These values indicate carbon of dawsonite came from inorganic CO2 gas accompanied by magmatic activity. In Hailaer Basin, the Dawsonite δ13C values ranging from -4.64×10-3 to 2.12×10-3 are also consistent. The calculated δ13C values of CO2 gas in isotopic equilibrium with dawsonite range from -11.82×10-3 to -5.11×10-3. According to the coincidence of dawsonite-bearing well and CO2 gas well with mantle source,lying along deep fracture within or adjacent to Yanshanian granite,it is concluded that CO2 gas forming dawsonite is derived from mantle related to magmatic process during the Yanshanian. A little biologic origin carbon owing to petroleum charging intervened when dawsonite form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