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51.
本文报导一例多次复发的囊性颅咽管瘤,应用^32P腔内放射治疗成功,随访4.5年无复发,生活自理,视力维持术前状态,复查CT囊腔缩小50%以上,可以认为立体定向腔内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孤立的或多发的囊性颅咽管瘤病例应作为外科手术首选方法,但仍需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以观察和确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2.
摘要:南秦岭构造带出露于勉略断裂和虞关—留坝断裂之间,是一条复杂的增生杂岩带,也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增生杂岩带内马道地区发育一套由黑云母片麻岩、片岩组成的变泥质岩,内部包含有石英岩、大理岩及超基性岩等岩块,构成了典型的“block in matrix”结构。选取了含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样品进行详细的岩石学研究。结果显示,北部变质岩样品中的石榴子石具有弱退变质成分环带,利用岩石矿物组合中的石榴子石-黑云母温度计、石榴子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组合温度-压力计,估算峰期压力为078~079 GPa,温度为705~707 ℃,退变质时期压力为064~076 GPa,温度为602~650 ℃,揭示出岩石峰期高角闪岩相变质后,经历降温减压过程。南部岩石样品中含有特征的十字石+蓝晶石组合,样品中的石榴子石具有进变质成分环带,其峰期压力为049~057 GPa,温度为553~562 ℃,相当于低角闪岩相。通过与其他典型增生杂岩带变质岩的剥露机制对比,认为马道变泥质岩的变质作用演化与南秦岭地区碰撞作用有关,而其剥露过程则主要受到双重逆冲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53.
经重新研究,将原登封群分为3套岩石序列:(1)新太古代构造地层单位登封岩群,为变质表壳岩系,代表绿岩建造;(2)新太古代构造岩石单位,为变质侵入岩系;(3)古元古代侵入岩系。它们共同构成嵩山花岗岩—绿岩地体。新太古代岩石经历了嵩阳运动第一幕(约2.5Ga)、第二幕(约2.2Ga)和中岳运动(约1.9Ga)3个重要变质变形期,据此建立的p—T—t—D轨迹显示花岗岩—绿岩地体变质变形与陆壳碰撞隆升过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4.
通过对ODP184航次1147/1148站位约4MaB.P.以来沉积物中来源于定鞭金藻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对南海北部晚上新世以来的古海洋生产力、表层海水温度及CO2分压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探讨.定鞭金藻生产力与硅藻生产力一样在0.9MaB.P.以前比较稳定地保持在较低水平,而0.9MaB.P.后定鞭金藻生产力较高,且呈现冰期低间冰期高的波动,硅藻生产力则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由C37烯酮不饱和度指标获得的南海北部4MaB.P.以来表层海水的UK′37温度与浮游有孔虫壳体δ18O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能显示出0.9MaB.P.来的19个氧同位素期,表明将U37K′37温标应用到晚第四纪以前基本上是可行的.由δ13C37:2计算的表层海水pCO2显示,晚上新世的pCO2要高于300μL/L,而第四纪的pCO2尽管存在波动,却基本上在300μL/L以下.计算出的晚第四纪的pCO2十分稳定,与同期的大气pCO2历史变化不一致.这可能与计算中简单地假定某些参数(如生长速率)为常数有关,这些参数在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中可能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5.
杨璐  梅亚东  叶琰  林玉茹 《水文》2016,36(1):37-45
对金沙江下游及三峡段3个水文站1954~2008年径流序列和2个气象站1951~2008年降雨、气温序列运用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法进行趋势性检验,利用有序聚类法、均值检验法分析突变性及小波分析法进行周期性诊断,并应用Pearson法对径流、降雨和气温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研究区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和年际变化不显著。(2)金沙江下游段屏山站的径流量呈上升趋势,并在1997年发生突变,但该区域宜宾站的降雨量呈下降趋势并在1991年发生突变;三峡段寸滩站和宜昌站的径流量呈下降趋势,分别在1968年和2005年发生突变,同时该区域沙坪坝站的降雨量呈上升趋势并在1961年和1995年发生突变。(3)径流和降雨时间序列都存在小于10a的主周期以及20a以上的次周期。(4)各水文站夏季径流量受同期降雨量和同期气温的共同影响,而秋季径流量受前期气温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6.
Recent observations of failure and damage of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under seismic action has led to an increasing interest for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site ground motion. In particular, when dealing with saturated soils, the current engineering practice does not usually go beyond the simplified u p formulation of the Biot's equations describing the coupled hydro-mechanical behaviour, thus neglecting some terms of fluid inertial forces, despite the presence of more refined formulations, for example, the u U formulation. Therefore, a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validation of the u p formulation as compared with the u U formula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work, wher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he u p formulation, which is also derived and illustrated in this text.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formulations and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is provided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permeability and dynamic actions, which are representative of a wide scenario of site ground properties and seismic hazard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n particular, the soil response is analysed in terms of acceleration and pore pressure time history, frequency content,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um, and amplification ratio of acceleration. This study extends the discussion of the limits of applicability of the u p formul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rigorous solution of Biot's equations (obtained here with u U formulation) to the context of a complex dynamic regime provided by the vertical components of real earthquake records, and paves the way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157.
FPSO纵摇运动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宗  陈刚  杨建民 《海洋工程》2008,26(1):12-17
FPSO船体姿态运动(纵摇和横摇)会对FPSO与穿梭油轮的靠泊、FPSO上直升机的起降、海上的补给等作业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如能实现在一定时间内对FPSO船体姿态运动进行预报,则可大大提高这些作业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用AR(p)模型拟合FPSO纵摇运动,然后运用AR(p)模型的线性最小方差预报法进行预报,预报实例中用到的数据来自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用时间序列法对FPSO纵摇运动进行极短期预报具有一定的精度和较小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