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65篇
地质学   206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31.
鉴于概括平差模型的参数系数矩阵可能为非列满秩的情况,本文从概括平差模型实质出发提出一种以解方程组为基础的通用解法,该方法显著的特点是无论系数矩阵是否为列满秩均可求解。最后用具体实例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思路简单、通用性强,而且也为进一步认识概括平差模型的实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32.
In order to explore how to extract more transport information from current fluctuation, a theoretical extraction scheme is presented in a single barrier structure based on exclusion models, which include counter-flows model and tunnel model. The first four cumulants of these two exclusion models are computed in a single barrier structure,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re obtained. A scheme with the help of the first three cumulants is devised to check a transport process to follow the counter-flows model, the tunnel model or neither of them. Time series generated by Monte Carlo techniques is adopted to validate the abstraction procedure, and the result is reasonable.  相似文献   
933.
Researchers continually demonstrated through published literature how LiDAR could create unparalleled measurements of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orest height. There are a number of studies conducted utilizing waveform LiDAR products for terrestrial monitoring, but those that deal specifically with the assessment of space-borne waveform LiDAR for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of phenology is very limited.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waveform LiDAR system and looks into satellite sensors that could link waveform LiDAR and vegetation phenology, such as the proposed NASA's Global Ecosystem Dynamics Investigation (GEDI) and the Japanese Experimental Module (JEM)-borne LiDAR sensor named MOLI (Multi-footprint Observation LIDAR and Imager). Further, this work examines the richness and utility of the waveform returns and proposes a spline-function-derived model that could be exploited for estimating the leaf-shooting date. The new approach may be utilized for ecosystem-level phenolog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934.
漫衰减系数是一个重要的海洋光学参数,能够为水体环境变化、水质分析以及水产养殖等方面提供基础性数据.针对目前船载实地测量效率与分辨率低、卫星遥感反演精度与分辨率较低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机载LiDAR测深水体波形的漫衰减系数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分层异构模型的机载LiDAR波形分解算法得到水体散射回波,利用激光在水...  相似文献   
935.
数字地震波形分析软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首先概述了数字地震波形分析的重要性及该领域一些主要波形分析软件的概况,然后介绍了笔者研制的《数字地震波形分析—WAVE Version 2004》软件;详细描述了该软件的设计目标、研制思路、系统特点、系统框架、操作界面、技术特点、方法功能等;最后给出了一个实际应用的实例。通过一些用户的反馈意见,认为该软件可作为当前地震学研究与分析预报工作中的一个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936.
基于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地震震中附近50 km范围内15个地震观测台站记录的2020年11月1日—2021年5月30日的气枪震源信号,采用互相关时延检测技术提取这15个台站各自稳定震相(Sg震相)的走时变化时间序列,并对漾濞M_S6.4地震前后各台站的走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漾濞M_S6.4地震前10天左右,有4个台站走时开始出现异常,其中,Ey211和Ey213台走时呈"V"型变化结构,Ey210和CHT台走时呈上升趋势。(2)漾濞M_S6.4地震后短期内,大部分台站走时出现了明显的趋势性变化,以维西—乔后—巍山断裂为界,断裂带两侧台站走时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断裂以东的EYA、HDQ、YSW09台走时呈上升趋势,变化最为显著的为HDQ台,走时差变化量为0.067 s;而断裂带以西的所有台站在漾濞M_S6.4地震当天(或震后1~2天)开始出现明显趋势性下降,走时下降持续时间在4~9天间,走时差变化量在-0.053~-0.201 s间,其中走时差下降量最大为53 285台,最小为CHT台。  相似文献   
937.
相关分析在气象科研和业务中具有广泛应用,是定量分析气象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首先系统综述了气象科研与业务中不同计算形式的相关分析算法,然后重点阐述了相关分析在气象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全窗口滑动相关和相关系数的扫描式多尺度突变检测算法.接着介绍了大数据研究领域中新发展的相关分析算法,简析了其对气象相关分析的启示....  相似文献   
938.
抛载系统是水下机器人安全工作的核心关键部分。以“思源号”全海深ARV(自治缆控水下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开展ARV作业过程中压载水下释放问题研究。通过在ARV底盘下侧布置下潜抛载模块,上艇体两侧对称布置上浮抛载模块,设计了一套基于电磁驱动的超高压水下抛载系统。利用Maxwell 2D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非接触式电磁铁作了静磁场数值分析,得到电磁铁的磁力线与磁通密度分布图,验证了抛载电磁铁可以满足压载吸附和抛弃的功能。设计了一种非磁性钛合金隔离片,用于消除电磁铁断电后存在的吸附效应,解决了抛载失败的问题。开展了电磁吸力测试、可靠性试验、超高压试验以及深海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全海深ARV抛载系统能够在深海环境下实现水下释放压载,为全海深ARV实现上浮下潜和水下浮态控制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39.
针对深渊生物资源研究的需求,自主研发了用于全海深深度的深渊沉积物、水体和宏生物的保压取样装置,深渊沉积物保压转移装置,深渊微生物原位过滤及保存装置和高压培养高压酶学测定装置。在深海模拟环境验证了取样装置在万米深度下的工作性能。相关装置在“探索一号”科考船的TS15、TS21-1和TS21-2大洋科考航次中,搭载“奋斗者”号载人潜器、“2号”深渊着陆器、“原位实验”号着陆器于西菲律宾盆区和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了海上试验,成功获取了万米深度沉积物、水体和宏生物保压样品以及微生物原位过滤滤膜;成功进行了沉积物保压样品的保压转移试验。初步形成了深渊海域生物资源取样的装备技术体系,为深渊海底生物和基因资源开发,深渊生命过程等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