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30篇 |
免费 | 192篇 |
国内免费 | 35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9篇 |
大气科学 | 62篇 |
地球物理 | 340篇 |
地质学 | 951篇 |
海洋学 | 132篇 |
天文学 | 16篇 |
综合类 | 95篇 |
自然地理 | 3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78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103篇 |
2008年 | 96篇 |
2007年 | 104篇 |
2006年 | 100篇 |
2005年 | 92篇 |
2004年 | 95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85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76篇 |
1998年 | 77篇 |
1997年 | 69篇 |
1996年 | 73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断裂分布空间结构的信息维D1避免了容量维D0的缺陷,考虑了每条断裂对信息维所作的贡献,从新的角度反映了断裂分布的空间结构特征。计算结果表明湘中盆地北部信息维为1.792,南部信息维为1.685。南北两部分分属于信息维不同的两个自相似系统。结合区内锑矿床的分布特征,可发现信息维的大小对成矿流体的运移和矿床定位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锑矿(点)产出较多、矿床储量较大的地区,其信息维值较大。 相似文献
952.
运用分形理论讨论了线性非平衡态下矿物(岩石)—水溶液界面的迁移系数,得出了迁移系数与固相颗粒表面分形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3.
用查表插值法实现CIE L^*a^*b^*与CMYK颜色空间的转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了CMYK假4维空间的概念,并通过GCR将CMYK假4维空间变成CMY三维空间,从而实现L^*a^*b^*颜色空间与CMYK颜色空间坐标的一一对应。给出了立方体插值、三角柱插值、四面体插值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3种插值方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954.
混沌动力学研究提出的方法,可以从观测数据角度重建系统的演变规则。本文在扼要介绍非线性数学模型反演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时序资料重建复杂系统动力学特征的方法,求得苏北溱潼凹陷演化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并对系统Lyapunov指数、熵及Lyapunov维数的变化特征和溱潼凹陷演化过程的混沌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初步分析,为分析盆地演化特征提供了方法。系统信息维的变化特征,反映了滤潼地区断陷阶段活动剧烈、凹陷阶段活 相似文献
955.
956.
动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土微结构变化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天津滨海新区典型结构性软土的动力特性,采用动三轴试验和压汞试验,对交通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土微观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取原状土和动荷载作用后的土样进行压汞测试,用分形理论对压汞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孔隙分布特征,提出孔径划分的方法,给出了卓越频率与土体孔隙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动荷载作用后,天津滨海新区典型软土的孔隙分布发生改变,可分为3种类型;利用Menger海绵模型研究交通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土的孔隙分布特性是可行的;用孔隙分维数可实现对卓越频率的预测以及路基土体变形行为的机制分析。 相似文献
957.
基于数字图像灰度相关性的类岩石材料损伤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类岩石材料石膏试件单轴压缩试验,获得材料在荷载作用下从损伤到破坏的整个时间序列的数字图像。以试件表面数字图像的灰度相关性的变化为依据,建立损伤量度来表征材料表面损伤和破坏的发展。通过图像处理,建立损伤演化的二值图,并采用分形和多重分形谱理论对材料表面损伤的演化进行描述。研究结果表明,图像灰度相关性系数分布的演化与试件表面的变形局部化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存在对应关系。随着试件表面损伤量增加,分形维数与应变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多重分形谱图的曲线形状从开始的对称光滑单峰形式,逐渐向左侧集中发展,其谱宽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58.
两个原因使我们必须开展深部探测.一是寻找深部资源,二是更好地理解形成和控制陆内成矿的深部动力学过程,预测新的矿集区.在深部探测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地质调查项目资助下,作者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开展了系统的多尺度、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包括:成矿带尺度的宽频地震探测及"廊带式"综合探测,矿集区尺度的骨干剖面探测和三维建模,矿田尺度的三维探测与反演模拟.探测结果在三个层次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和新发现,完善了相关探测方法技术.主要包括:揭示了成矿带岩石圈结构、深部过程及对成岩、成矿的控制,提出了成矿带形成的动力学模型,诠释了在狭窄的成矿带内形成大规模金属堆积的深部因素;揭示了典型矿集区地壳三维结构、组成和断裂分布,建立了矿集区三维结构模型和区域成矿模式,推断了主要控矿岩体、地层的空间展布,预测了新的找矿靶区;开展了"玢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多金属矿床综合地球物理探测试验,总结了勘查模式,预测了深边部找矿靶区;提出了硬岩区反射地震数据采集设计、激发到接收的有效措施,探索了地震弱信号提取、噪声压制、静校正和偏移等处理新技术、新方法;提出了强电磁干扰区电磁去噪的数字形态滤波等技术,完善了二/三维带地形和考虑各向异性情况的电磁正反演技术. 相似文献
959.
2000-2012年中国北方海岸线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遥感和GIS 技术获取了中国北方“三省一市”2000 年、2005 年、2008 年、2010年、2011 年与2012 年共6 期大陆海岸线的时空分布情况;采用网格法计算了各个时期海岸线的分形维数;分析了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海岸线长度变化与分形维数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海岸线动态变化的原因。2000-2012 年,研究区海岸线长度持续增加,总共增加了637.95km,年均增加53.16 km。从区域上看,以天津市与河北省所在的渤海湾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强烈;从时间过程上看,2008 年后海岸线长度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其中2010-2011 年是海岸线长度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变化强度为2.49%。2000-2012 年研究区海岸线的分形维数不断增大,其中渤海湾区域海岸线分形维数变化最剧烈;历史海岸线的长度与分形维数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2;通过对大量海岸线动态引起的整体海岸线长度变化与分形维数变化的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局部海岸线长度增大(或缩减) 会导致整体海岸线分形维数增大(或减小),并且呈正比例变化。从2000-2012 年各时段海岸线动态对应的各类沿海工程的面积汇总情况来看,港口建设、渔业设施建设以及盐场建设分别占前三位,人类工程建设是中国北方海岸线变化最主要原因;与人类活动影响相比,自然变化如河口淤积与侵蚀对海岸线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