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5篇
  免费   806篇
  国内免费   1123篇
测绘学   1388篇
大气科学   751篇
地球物理   1148篇
地质学   2478篇
海洋学   723篇
天文学   83篇
综合类   480篇
自然地理   85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281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293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31.
拉萨地块松多榴辉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角闪石、多硅白云母、绿帘石、金红石。石榴子石环带不明显,核部成分均一,从核部到边部,镁铝榴石和钙铝榴石含量降低,可能分别记录了榴辉岩峰期及退变质过程信息。绿辉石显示微弱的成分环带,硬玉含量从核部到边部略有升高,部分绿辉石边部发育韭闪石退变质边,反映了在减压过程中外来流体进入体系的过程。多硅白云母具有高的Si含量(3.5~3.6),其中石榴石包体中的多硅白云母相对基质中的白云母有更高的Si值。本文利用Thermocalc变质相平衡模拟软件,结合详细岩相学观察,在NCKMn FMASHTO体系下,模拟松多含多硅白云母榴辉岩的变质演化过程。其中,榴辉岩峰期矿物组合为g+o+law+phn+ru,石榴石核部最大镁铝榴石值和石榴子石包体中多硅白云母最大Si值确定的榴辉岩峰期温压条件约为620℃,32×105Pa,榴辉岩经历了近等温降压的退变质过程。相平衡模拟结果表明拉萨地块松多榴辉岩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并经历了相对快速的折返过程到中部地壳层次。  相似文献   
632.
高晗  韩立国  凌云  张盼  宋超  孙慧秋 《世界地质》2015,34(4):1098-1105
本文将黏弹固体骨架与各向异性多孔弹性模型相结合,并将地层黏弹性的特性考虑其中,更好地刻画了快P波和横波在地震频带的衰减现象。将多孔黏弹模型模拟结果同传统弹性模型模拟结果对比显示,多孔黏弹模型在模拟真实储层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33.
对陕西延安新宝塔山隧道Q2原状黄土进行了不同加载速率的无侧限抗压与贯入抗拉试验,研究了Q2原状黄土抗压与抗拉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加载速率对宝塔山Q2原状黄土抗压和抗拉强度影响较大,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随加载速率增大而增大;高径比对抗拉强度也有较大影响,试验时当高径比控制在1.0左右时,高径比对宝塔山Q2原状黄土的抗拉强度影响相对较小,因此采用轴向压裂法测量黄土的抗拉强度时,高径比宜控制在1.0;在试验加载速率范围内,加载速率对宝塔山Q2原状黄土的压拉比影响不大,其压拉比在9.88~13.68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634.
Important ecological changes of the Earth(oxidization of the atmosphere and the ocean) increase in nutrient supply due to the break-up of the super continent(Rodinia) and the appearance of multi-cellular organisms(macroscopic algae and metazoan) took place in the Ediacaran period,priming the Cambrian explosion.The strong perturbations in carbon cycles in the ocean are recorded as excursions in carbonate and organic carbon isotope ratio(δ~(13)C_(carb) and δ~(13)C_(org)) from the Ediacaran through early Cambrian periods.The Ediacaran-early Cambrian sediment records of δ~(13)C_(carb) and δ~(13)C_(org),obtained from the drill-core samples in Three Gorges in South China,a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simple one-zone model of the carbon cycle of the ocean,which has two reservoirs(i.e.,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 and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The fluxes from the reservoirs are assumed to be proportional to the mass of the carbon reservoirs.We constructed a model,referred to here as the Best Fit Model(BFM),which reproduce δ~(13)C_(carb) and δ~(13)C_(org) records in the Ediacaran-early Cambrian period noted above.BFM reveals that the Shuram excursion is related to three major changes in the carbon cycle or the global ecological system of the Earth:(1) an increase in the coefficient of remineralization by a factor of ca.100,possibly corresponding to a change in the dominant metabolism from anaerobic respiration to aerobic respiration,(2) an increase of carbon fractionation index from 25‰ to 33‰,possibly corresponding to the change in the primary producer from rock-living cyanobacteria to free-living macro algae,and(3) an increase in the coefficient of the organic carbon burial by a factor of ca.100,possibly corresponding to the onset of a biological pump driven by the flourishing metazoan and zooplankton.The former two changes took place at the start of the Shuram excursion,while the third occurred at the end of the Shuram excursion.The other two excursions are explained by the tentative decrease in primary production due to cold periods,which correspond to the Gaskiers(ca.580 Ma) and Bikonor(ca.542 Ma) glaciations.  相似文献   
635.
变权组合预测模型在大坝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变权组合预测模型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以监测某大坝沉降量为实例,研究基于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和灰色模型GM(1,1)的变权组合。通过预测该大坝坝内沉降量,比较两种单一预测模型和变权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误差平方和,证明变权组合预测模型在沉降预测中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36.
概括了当前GIS中最短路径算法,分析了元胞自动机在最短路径分析算法中的原理及应用现状,并从两个方面对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最短路径算法进行优化即直线优化的元胞自动机最短路径算法。(1)将A*算法中的启发函数引入元胞自动机模型,提出了直线优化元胞自动机最短路径模型;(2)考虑道路网特征对最短路径算法的影响,得出具有道路网自适应性的最短路径分析模型。最后选取不同形态特征的shp道路网数据,验证了优化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637.
既有铁路曲线整正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志强  杨育林 《测绘科学》2015,40(4):147-150
针对传统方法进行既有铁路曲线整正测量精度低、效率低、安全性差,难以满足维修养护中大机作业要求的问题,提出了将现代测绘技术应用于既有线测量的方法。建立全线统一的三维控制网,并加大轨道控制网点位密度,有效地方便了线路中心坐标采集以及调线作业;采用了初拟合与调整、考虑调线控制关键点、进一步细化拟合与调整的平面曲线优化方法;创造性地采用非接触性测量方法,进行桥梁偏心的精确测定。所提方法应用于数条长大既有线路进行实践检验的结果表明,曲线整正测量精度明显提高,并在面对复杂曲线时也能较为快速地拟合出拔量最小的优化曲线,其在生产中切实可行,能够满足现代化既有线维修养护需要。  相似文献   
638.
针对目前线状符号绘制方法在转折处无法很好地保证复杂图元的几何关系,从而影响显示效果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仿射变换的线状符号绘制算法,解决了在保证任意复杂符号的几何拓扑关系不变情况下转折处的平滑过渡难题,实现了线状符号的高效、美观绘制。最后经实际应用验证,该方法能够满足地理信息系统符号化显示和计算机制图需求。  相似文献   
639.
马丽  鞠才  朱菲 《测绘科学》2015,40(7):29-33
针对高光谱数据预处理中传统降维算法的不足,文章提出采用线性局部切空间排列(LLTSA)算法进行降维,并在低维空间中,以数据点到背景流形的最小距离为度量进行异常目标检测。面向异常目标检测问题的降维算法,需要考虑计算量和异常污染两个问题:为减少计算量,选择图像中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训练数据进行LLTSA降维并求取用于泛化的投影矩阵;为避免异常信息对背景特性的影响,应该选择不含异常的背景训练数据建立背景流形。背景训练点的选择基于递归多层分割算法,结合分割块的大小和分割块被近邻点重构的误差,去除分割结果中可能包含异常的区域并尽可能多地保留背景信息。实验结果表明LLTSA可以利用少数特征有效区分背景和异常,基于LLTSA的检测算法比经典RX和核RX算法具有更好的异常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640.
将抗差估计的思想融入到二次曲面模型粗差探测的算法中,设计出对模型误差特别是粗差具有抵抗能力的粗差探测算法。稳健初值的选权迭代法即为抗差估计的一种,首先是通过线性规划的单纯形解法来计算观测值的残差,然后再根据残差和有关的参数,按所选择的权函数,计算每个观测值的权,经过迭代计算求得观测值的残差。通过实例证明,具有稳健初值的选权迭代法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和粗差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