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8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384篇
测绘学   362篇
大气科学   672篇
地球物理   239篇
地质学   288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80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22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Snow cover ablation in the Great Lakes basin is a common and hydrologically important process during the cold season, contributing to a majority of the basin's runoff, and less frequent, extreme ablation events are highly impactful due to an increased flooding risk and warrant specific investigation. A brief climatology of extreme ablation events is presented, where extreme is considered within the top 5% of the distribution. Using synoptic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individual weather 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extreme snow ablation in the Great Lakes basin are isolated. A single pattern deemed the most influential in generating extreme ablation events, southerly flow-1, is examined in detail, and three case studies are presented to determine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surface energy fluxes responsible for ablation. Over 75% of extreme ev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southerly flow patterns that predominantly ablate snow with sensible heat fluxes, while rain-on-snow patterns induce the remaining extreme events from 1980–2009. Type southerly flow-1 is responsible for 45% of the extreme events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southerly advection of warm air into the basin, where sensible heat fluxes of 45–125 Wm−2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majority of energy transfer into the snowpack. When compared with an average ablation event, an extreme ablation event for southerly flow-1 exhibits air temperatures, dew point temperatures, and wind speeds that are 3.8°C, 3.0°C, and 1.2 ms−1 warmer and faster than an average event, indicating a greater potential for larger ablation.  相似文献   
972.
该文结合章丘市1∶2000地形图绘制项目的具体实践,认为航空摄影测量产品误差来源主要为空三加密这一重要工序,影响空三加密精度的因素主要为:影像质量(分辨率、清晰度、重叠度)、像控点选取及精度、加密点的选取及加密解算方法、加密人员的经验等。找出影响空三加密精度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办法,结合生产实践解决了1∶2000地形图绘制空三加密精度问题。  相似文献   
973.
利用汕尾站、广州站和阳江站1953-2008年56a的逐月降水量、逐月的日最大降水量作为基本资料,探讨广东省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长期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Morlet小波变换表明各城市降水量存在着7.8a和11a等周期变化,与厄尔尼诺和太阳黑子的运动周期相关。其次运用皮尔逊Ⅲ型分析3城市的最大日降雨量的极值分布情况,其中阳江站5年一遇的年最大日降水量300mm,达到特大暴雨的标准。M-K检验表明阳江站和广州站降水量分别于1971、1981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由少雨期进入多雨期,且R/S分析表明其增长趋势持续至今,但不同站点有各自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974.
从高温热浪、极端气候事件、空气污染、海平面上升等角度综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就气候变化对媒介传播性、水源性、食源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及部分慢性非传染病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重点,包括法律体系的建立、机理的研究、疾病负担的测量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  相似文献   
975.
位场总水平导数极值位置空间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万银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9):2257-2270
通过对位场总水平导数函数性质的研究表明,位场总水平导数不是位函数,因而利用位场总水平导数构造新的边缘识别方法时会出现"奇点",使得计算结果的稳定性下降.对单一边界、双边界、多边界模型重力异常总水平导数和重力异常垂向导数总水平导数极值位置的空间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重力异常垂向导数总水平导数和化极磁力异常总水平导数的极值位置相同,与重力异常总水平导数的极值位置空间变化规律相似.利用位场总水平导数极大值位置能够准确识别单一直立边界地质体的边缘位置,但不能准确识别其它任何形体的边缘位置,其识别结果的偏移量大小随地质体的埋深、水平尺寸以及倾斜程度等变化,但能收敛于某一固定值;重力异常垂向导数总水平导数比重力异常总水平导数的峰值更加尖锐、横向识别能力更强,其极大值位置更靠近地质体上顶面边缘位置,但存在"次极大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6.
荒漠河岸林胡杨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荒漠河岸林胡杨叶片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和全钾(K)等化学组分在生长季不同月份和不同微生境间的变化以及它们彼此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杨叶片C,N,P和K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9.08%~46.16%,0.28%~2.81%,0.05%~0.18%和0.35%~2.03%,平均值依次为43.51%,1.49%,0.102%和1.17%。叶片C/N,C/P和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6.26~146.61,258.08~908.67和2.89~26.67,平均值依次是37.24,466.27和15.14。叶片平均N含量显著低于全国落叶树平均N含量,P含量与全国落叶树的平均P含量较为接近。胡杨叶片C/N明显高于全球陆生植物的C/N比值;N/P比值说明胡杨生长受到氮和磷元素的共同限制。在生长季,胡杨叶片C、N、P和K含量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最高值出现在5月,最低值出现在9月;微生境间,C,N,K含量和N/P比值从河岸低地,河岸平地,河岸沙堆,戈壁到沙丘间逐渐升高;C/N趋势恰好相反,P含量没有太明显的变化。叶片C含量与N、K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含量呈弱正相关,N-K和P-K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77.
多重分形与Kriging插值在地层模型生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长虹  朱合华 《岩土力学》2011,32(6):1864-1868
为了建立三维数字地层,采用钻孔信息构建三棱柱,以适合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特点。钻孔数据具有局部的、随机的、异常的特征,另外,钻孔数据具有一定的结构特点。传统的数理统计方法无法很好地解决空间样本点的选取、空间估值和2组以上空间数据的关系等问题,借鉴地质统计学的Kriging方法给出全局区域内一种距离加权插值算法,先根据空间数据得到统计特征,再根据统计特征进行插值,并引入多重分形理论弥补Kriging方法的滑动加权平均缺陷,度量区域化变量的局部奇异性。通过对地层模型插值结果的观察,得出该算法可以获得良好的全局和局部特征插值效果  相似文献   
978.
近50 年西南地区极端干旱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60-2009 年西南地区108 站逐日气温、降水等资料,计算年、月地表湿润指数,并进行标准化,统计极端干旱发生频率,对年际、年代际、季风期和非季风期的极端干旱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 整体上,四川盆地西南部、横断山区南端、广西南部沿海和贵州北部是近50 年来年极端干旱发生频率明显增加的地区;年代际变化上,20 世纪60-80 年代极端干旱呈逐渐减少趋势,高发区交替出现在东南-西北-东,90 年代下降明显,整个地区都转湿,进入21 世纪后,极端干旱距平呈现正距平,且增幅较大,区域间差异却显著减小。(2) 季风期与非季风期的极端干旱变化有很大差异,季风期极端干旱频率在不断增加,多发生在四川盆地周边海拔较高的山区、广西大部和“帚形山脉”地带,海拔对季风期极端干旱发生频率有一定影响;非季风期缓慢下降,整体偏湿。(3) 通过滑动t 检验和小波分析发现,季风期西南极端干旱在2003 年发生突变,非季风期在1989 年突变,年极端干旱发生频率是季风期和非季风期的突变叠加的结果;年极端干旱存在准5年和准12 年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979.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with the Ocean-Atmosphere Coupled Model CCSM and Ocean Model POP under the green- house gas emission scenario of the IPCC SRES A2 (IPCC, 2001), and on the earth crust subsidence and glacier melting data, the relative sea level change is obtained along the coast of China in the 21 st century. Using the SRTM elevation data the submergence of coastal low land is calculated under the extreme water level with a 100-year retum period. The total flooding areas are 98.3× 10^3 and 104.9× 10^3 km2 for 2050 and 2080, respectively. For the three regions most vulnerable to extreme sea level rise, i.e., the coast of Bohai Bay,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ogether with neighboring Jiangsu Province and northern Zhejiang Province,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the flooded areas are 5.0× 10^3, 64.1×10^3 and 15.3 × 10^3 km2 in 2050 and 5.2 × 10^3, 67.8×10^3 and 17.2 × 10^3 km2 in 2080,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80.
广义极值分布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广义极值分布研究地震最大发震震级的规律,给出了广义极值分布下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相关公式与方法,并对台湾地区历史地震资料进行极值统计分析,发现最大震级超过7级的地震理论发震次数与实际发震次数完全一致,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几年发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