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8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384篇
测绘学   362篇
大气科学   672篇
地球物理   239篇
地质学   288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80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22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 (CMIP5) models project a robust response in changes of mean and climate extremes to warming in China. Under a scenario of a 1% CO2 increase per year, surface temperature in China is projected to increase more rapidly than the global average, and the model ensemble projects more precipitation (2.2%/℃). Responses in changes of climate extremes are generally much stronger than that of climate means. The majority of models project a consistent re- sponse, with more warm events but fewer cold events in China due to CO2 warming. For example, the ensemble mean indicates a high positive sensitivity for increasing summer days (12.4%/℃) and tropical nights (26.0%/℃), but a negative sensitivity for decreasing frost days (-4.7%/℃) and ice days (-7.0%/℃). Further analyses indicate that precipitation in China is likely to become more extreme, featuring a high positive sensitivity. The sensitivity is high (2.4%/℃) for heavy precipitation days (〉 10 mm d l) and increases dramatically (5.3%/℃) for very heavy precipitation days (〉 20 mm d-1), as well as for precipitation amounts on very wet days (10.8%/℃) and extremely wet days (22.0%/℃). Thu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ore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generally show higher sensitivity to CO2 warming. Additionally, southern China is projected to experience an increased risk of drought and flood occurrence, while an increased risk of flood but a decreased risk of drought is likely in other regions of China.  相似文献   
952.
结合建立整合矿井近井点任务,阐述GPS网布设的主要准备工作、外业施测、内业处理、精度评定、成果可靠性分析,为建立井下首级测量控制系统提供了高精度的平面起算依据,对整合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3.
三维激光扫描点云带来了大量客观世界信息,但在数据处理及可视化方面也给研究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单纯的三维明暗处理技术产生的点云图像并不具备可量测属性。为了获得真实的立体感,点云的可视化可以通过透视投影变换和OpenGL技术产生左右两幅点云图像,通过双目立体观测的方法去重现点云实体世界。本文分析并验证了双目立体观测点云精度。  相似文献   
954.
DTM法土方量计算是工程施工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选取不同的高程点将获得不同的DTM,进而会影响到工区内土方量计算的精度。本文对不同工区的多种高程点选取方式进行了实验及分析,从中总结了一种较为有效的并兼顾精度的工区边缘高程点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955.
本文基于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960—2016年夏季(6—8月)长江流域的极端高温(Extreme High Temperature,EHT)事件的强度、暖昼、暖夜发生日数的年代际特征及其对应大气环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EHT事件与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夏季长江流域的极端高温事件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1960—1970年和2002—2016年为暖时期,1971—2001年为冷时期。相较于冷时期,暖时期在高温强度、暖昼和暖夜的发生日数方面均明显偏暖。针对于该极端高温年代际特征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暖时期位于长江流域北部的对流层中高层异常反气旋和偏北偏西的西太平洋副高有利于该地区下沉运动的增强,进而有利于极端高温的出现。同时,在对流层低层,位于中国东部的异常反气旋将低纬地区的暖湿气流携带至长江流域,这也有利于长江流域EHT事件的发生。此外,进一步分析表明,AMO与长江流域夏季EHT事件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明显的关系,AMO超前中国夏季长江流域的EHT事件6~8 a,这对预测中国长江流域极端高温事件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56.
曹群 《东北测绘》2013,(4):153-154
通过实例,阐述了为保证测绘成果质量,对测量控制点的兼容性进行分析、对控制点进行优化选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如何进行控制点的选择和优化。  相似文献   
957.
非兴趣点的剔除,主要工作是将高程突变的单点、点簇,以及建筑物非顶部点云予以剔除,是机载LiDAR数据预处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筑物提取的基础.文中分析LiDAR数据中非兴趣点的特点,针对传统基于扫描线剔除方法在剔除建筑物非顶部点云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扫描线和虚拟格网相结合的非兴趣点剔除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够有效地剔除非兴趣点,同时减少误剔除率.  相似文献   
958.
基于DEM的山地鞍部点分级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通过流域边界线上高程相对低点的自动识别,实现基于DEM数据的地面鞍部点自动获取。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法所提取的地面鞍部点具有层次结构显著、提取精度高、操作简便、便于确定重要性等级及与山顶点空间关系等优点,对于DEM地形特征点簇的构建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9.
形态学滤波是一种典型的机载LiDAR点云数据滤波方法,然而滤波过程中还存在某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本文在回顾现有各种形态学滤波算法的基础上,分析了特殊地形下点云数据内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内插算法;深入探讨了两种不同数据组织形式的滤波算法,指出基于不规则离散点和基于规则格网两种滤波方法各自的优势及不足;最后通过实验数据对两种方法在滤波性能和效率上给出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960.
刘涛  崔高嵩  郑义东  王沫 《测绘科学》2013,38(4):128-129
针对传统曲线压缩算法对复杂等值线压缩效率低,无法保留小角度狭长地带的不足,本文提出首先选取等值线的重要特征点,然后基于这些特征点,利用中间线法对等值线进行压缩化简的方法,并进行编程实现;同传统Douglas-Peucker法相比,在压缩效率和压缩效果上有所进步,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