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220篇
地质学   361篇
海洋学   261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Steven M. Wondzell 《水文研究》2011,25(22):3525-3532
Many hyporheic papers state that the hyporheic zone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stream ecosystems, and many of these papers focus on the biogeochemical effects of the hyporheic zone on stream solute loads. However, efforts to show such relationships have proven elusive, prompting several questions: Are the effects of the hyporheic zone on stream ecosystems so highly variable in place and time (or among streams) that a consistent relationship should not be expected? Or, is the hyporheic zone less important in stream ecosystems than is commonly expected? These questions were examined using data from existing groundwater modelling studies of hyporheic exchange flow at five sites in a fifth‐order, mountainous stream network. The size of exchange flows, relative to stream discharge (QHEF:Q), was large only in very small streams at low discharge (area ≈ 100 ha; Q < 10 l/s). At higher flows (flow exceedance probability > 0·7) and in all larger streams, QHEF:Q was small. These data show that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in the hyporheic zone of small streams can substantially influence the stream's solute load, but these processes become hydrologically constrained at high discharge or in larger streams and rivers. The hyporheic zone may influence stream ecosystems in many ways, however, not just through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that alter stream solute loads. For example, the hyporheic zone represents a unique habitat for some organisms, with patterns and amounts of upwelling and downwelling water determining the underlying physiochemical environment of the hyporheic zone. Similarly, hyporheic exchange creates distinct patches of downwelling and upwelling. Upwelling environments are of special interest, because upwelling water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thermally or chemically distinct from stream water. Consequently, micro‐environmental patches created by hyporheic exchange flows are likely to be important to biological and ecosystem processes, even if their impact on stream solute loads is small. Published in 2011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潜流交换研究涉及地表水-地下水系统交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影响因素和生化作用等方面,是近年来水文学、生态学、环境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潜流交换过程包含水流运动、溶质运移以及能量传输过程。以稳态流动条件作为控制因素的潜流交换研究成果已经不能满足相关学科发展的要求。因此,近年来非稳态潜流交换过程的研究及其成果渐受关注。当前相关研究多以物理模型试验为主(如室内水槽试验、示踪试验),辅以数值模拟或遥感技术进行验证,进而总结非稳态潜流交换过程水动力交换和能量交换过程规律。未来研究应在多时空尺度,集合多种高精度监测手段,研究潜流交换中的影响因素(如河流水位波动),开发更精确的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系统认识非稳态潜流交换过程。有关非稳态潜流交换的研究结论将有效指导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围填海对海洋水动力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近10年来,中国海岸带围填海活动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的发展态势。围填海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对海洋环境与生态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针对围填海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别从水动力和生态系统两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围填海改变了海洋的自然几何属性(原始岸线、地形地貌、海湾面积),引起水动力环境的变化(潮汐系统和海湾水交换能力),进而影响了海湾的环境容量;围填海破坏了生物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影响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水动力与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可显著影响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加速富营养化进程,恶化水质,增加生态灾害风险。目前,围填海后的生态修复策略主要有增加生物量、建设自然保护区、退陆还海3种方式;而生态补偿策略则多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境面积的大小为线性关系”,通过对其经济价值的量化后进行生态补偿与实施相关政策。国际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量化参数逐步纳入实际管理,并在线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逐步纳入一些非线性的理念,使生态补偿机制更为合理化;而我国对于围填海生态效应的定量化研究及科学理论在管理政策中的实际应用仍亟待提高。整体而言,全面、准确地评估围填海对海洋环境与生态的影响离不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分析预报等相关专业软件访问前兆数据库时存在的性能与安全问题,本文设计了地震前兆数据库系统共享接口软件。该软件可以隔离数据库与应用程序,对应用程序的数据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与控制,切断非法、低效的数据访问请求;同时,使用连接池、数据缓存和数据压缩等技术提高前兆数据的访问速度。软件无需安装Oracle客户端,易于使用,屏蔽了数据库表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地下水与地表水交换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利用水力联系、水头差、水温、氡-222、氢氧稳定同位素构建综合识别方法(HHTRO),对新汴河宿州段地下水与地表水水量交换进行识别,并计算交换量。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单位河长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水量变化范围为8.69~366.82 m3/(d·m),地下水补给地表水的水量变化范围为0.72~120.90 m3/(d·m);研究河段左岸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单位河长净补给量为45.26 m3/(d·m);河段右岸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单位河长净补给量为214.33 m3/(d·m);研究河段地下水与地表水水量交换以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为主,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比例为55.14%。本研究可推动地下水与地表水交换量计算方法的发展,为流域或区域水资源评价提供必要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6.
累托石的阳离子交换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济美 《矿物岩石》1992,12(1):96-101
累托石是二八面体云母层与蒙脱石层1:1规则间层矿物。本文阐明累托石矿物结晶构造与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关系。阳离子交换性能在累托石定量与定性、改型、合成交联累托石和有机累托石等方面的应用。并介绍氧化钛交联累托石和在机累托石的有关特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过氧化钠(Na_2O_2)熔样,743阳离子交换树脂快速分离,0.4mol/L柠檬酸25ml洗脱稀土,无需浓缩,即可用lCPS-PGS2单道扫描直读光谱仪直接测定15个微量稀土元素。在选择的最佳测量条件下,本法测定下限为0.005~g/ml(Eu)-0.50μg/ml(Ce),标准加入回收在88%—110%之间,样品分析精度为3.3%—17%,样品分析结果与参考值相符。本法适用于一般地质样品中微量稀土元素的例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Annual heat balance and equilibrium temperature of Lake Aegeri,Switzerla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mean heat budget of Lake Aegeri, Switzerland, is 950 MJ·m–2, comparable to that of neighbouring lakes. The annual variation in the net heat flux can be adequately described using a six-term heat balance equation based on 12 years of monthly mean meteorological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Although the magnitude of the net heat flux is dominated by the radiative terms of the equation, the one-month backward shift of the net flux and total heat content extrema from the solstices and equinoxes respectively is due to the phase shift of the non-radiative with respect to the radiative terms. A linear approximation was used to express the net heat flux in terms of a heat exchange coefficient and an equilibrium temperature. The former varies from 17 to 28 W·m–2·K–1 in the course of a year; fluctuations in the latter are found to depend mainly on fluctuations in cloud cover and relative humidity, whilst the effect of fluctuations in air temperature and wind speed is slight.  相似文献   
19.
Mo同位素的研究在地学领域应用广泛,它可以示踪Mo的全球循环、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成矿过程、天体演化过程等。应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MC-ICP-MS)分析Mo同位素比值前需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以富集Mo和去除Zr、Ru、Fe、Mn等干扰元素。处理某些Fe含量特别高且Ca含量也高的特殊地质样品(如含大量黄铁矿的钙质泥岩、钙质页岩等),若根据传统的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双柱法,需多次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Fe,步骤较繁琐且Mo回收率也会降低,而根据传统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单柱法,使用1mol/L氢氟酸-0.5mol/L盐酸介质会产生较多CaF_2沉淀影响分离纯化效果。针对此类特殊地质样品,本实验使用同一阴离子树脂柱(AG1-X8,100~200目)对样品进行两次淋洗,第一次使用6mol/L盐酸,第二次使用1mol/L氢氟酸-0.1mol/L盐酸和6mol/L盐酸。结果表明Mo的回收率96%,干扰元素的去除效果好,尤其是Ru的去除率接近100%,比原方法提高了约12%。对实际样品进行实验的结果也显示,Mo的回收率和干扰元素的去除都符合要求,δ~(98/95)Mo测定值与文献报道值一致。改进后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单柱-二次淋洗法适用于Fe、Ca含量较高的特殊样品,降低了分析成本,也适用于绝大多数地质样品。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土壤Hg污染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城市土壤Hg异常/污染是中国普遍存在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文章对北京市近1000km2范围内的地表土壤、壤中气、大气干湿沉降、大气颗粒物、大气中的Hg含量水平和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查明北京地表土壤Hg平均含量为0.41mg/kg,大气干湿沉降物中的Hg平均含量为0.194mg/kg,壤中气Hg的平均含量为559.65ng/m3,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中的Hg含量分别为0.59和0.67ng/m3,大气中的Hg平均含量为3.13ng/m3。北京市自2000年起实现了由燃煤转变为燃气的减排措施,导致干湿沉降物中的Hg沉降通量显著减少,2006年大气干湿沉降物中Hg的沉降通量1.837mg·m-2·a-1,北京市城区(近1000km2)Hg全年沉降为1837kg,空气中总Hg浓度由1998年的8.3~24.7ng/m3下降到2006年的3.13ng/m3,大气颗粒物中Hg含量由2003年的1.18ng/m3下降到2006年的0.59ng/m3(PM10)和0.67ng/m3(PM2.5),表明北京市煤改气减排措施的实施显著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通过对土壤中Hg的存在形式研究,发现土壤中有硫化物(辰砂)及各种Hg盐(HgCl2)的含Hg矿物,Hg也可以各种吸附方式或壤中气方式存在。研究证实北京壤中气Hg与大气Hg存在显著的相关性(n=131,R=0.267,p<0.01),表明壤中气Hg是大气Hg的重要来源之一。利用2005年地表土壤总Hg与Hg释放速率的线性方程估算,土壤Hg平均释放速率为102.42ng·m-2·h-1,2005年土壤释放进大气的Hg通量为936.70kg。在查明土壤中存在大量辰砂矿物的同时,还分布有大量具有高温熔融特征的金属微球粒和玻璃质微球粒,证明燃煤和冶金烟尘是地表土壤Hg的主要来源。土壤中Hg、S、pH和辰砂颗粒浓度在空间上的高度耦合性表明,碱性条件下,土壤中高含量的S和Hg是辰砂形成的重要原因。按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北京市I级土壤Hg环境质量的面积为176km2,Ⅱ级为808km2,Ⅲ级为24km2,超Ⅲ为36km2。Ⅲ级、超Ⅲ级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内的中心城区。城南(长安街为界)大气Hg环境质量明显优于城北,在北四、北五环之间的部分地区,大气颗粒Hg的环境质量为Ⅲ级或超Ⅲ级。在地表土壤Hg含量较高的中心城区,居民每天因呼吸摄入的Hg高达364ng,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每年实现10%节能减排的目标,对北京市未来50年土壤Hg含量的时空演变趋势预测,预测2050年北京因干湿沉降带来的Hg输入量为16.03kg,地表土壤释放Hg的输出量为37.36kg,明显大于Hg的输入通量,土壤Hg的环境质量将得到根本改善。预测到2040年Ⅲ级土壤Hg环境质量的区域将完全消失,到2060年以Ⅰ级土壤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