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246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比较了在太阳平静和扰动时期“资源一号”卫星星内粒子探测器对卫星舱内高能粒子的观测结果,发现在平静时期观测结果很好地反映了辐射带高能粒子在该高度上的分布情况.在扰动时期,粒子探测器观测到高能粒子分布出现重大变化,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影响高能粒子在近地空间分布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22.
库区蓄水型人工增雨效果评估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降水影响系统分型,给出了以同一影响天气系统下的降水时段为评估单元,对降水前后目标区和控制区的流域面雨量、入库流量和作业前后雷达回波参量进行评估,并对2005年夏季增雨作业个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雷达回波参量在作业前后有明显的变化,平均增雨率为19.61%,投入产出比为1:37,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3.
一种基于直方图均衡化改进的图像增强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国泉  秦军  陈于林 《四川测绘》2007,30(4):152-154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灰度图像直方图均衡化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的灰度图像直方图均衡化的改进算法。该方法给出了较合理的变换关系,使运算结果有较大改善,而且保留了传统算法的快速、自动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4.
柴达木盆地东缘晚更新世气候变化的(古)土壤发生记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郝永萍  方小敏 《地理科学》1998,18(3):249-254
柴达木盆地东缘典型剖面(古)土壤及其黄土线质的宏观特征和理化分析表明,本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曾有几次较大的波动,反映了全球冰量影响的气候波动以及东亚季风气候的强弱变化特征。揭示出气候变化过程中温度和降水并不同步,温度主要受地球轨道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的影响;降水则主要取决于冬、夏季风的浊弱对比关系,夏季风盛行时,降水丰沛。间冰段古土壤Sm的土壤发生特征和强度,揭示了除低温引起的蒸发减少外,降水丰沛也是  相似文献   
25.
于2013-2014 年在三沙湾选择增殖放流区Ⅰ区和Ⅱ区, 开展了2 批次的缢蛏增殖放流, 计 放流缢蛏苗数量约3747 万粒。采用对缢蛏生长、生物量动态变化和滩涂底质主要因子跟踪监测的方 法, 开展对缢蛏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研究结果, 2 个增殖放流区的缢蛏密度和缢蛏生物量都比对照 区有极显著提高, 共收获65 吨缢蛏大规格苗, 增殖放流产出比为1: 8.0-9.0, 获得了一定的资源增 殖效果和经济效益。放流期间, 滩涂底泥中的氧化还原电位、硫化物和有机碳等浓度在增殖区Ⅰ区、 Ⅱ区和对照区之间都无显著差异(P>0.05), 但, 底泥中Ⅰ区、Ⅱ区的氧化还原电位平均值分别比对照 区提高了26%和18%, 硫化物浓度平均值分别比对照区降低了45%和34%, 有机碳浓度平均值分别 比对照区下降了5.8%和6.8%, 表明, 缢蛏增殖放流获得了一定的改良底质环境效果。  相似文献   
26.
The extraction of the weakly excited anti-symmetric Lamb wave from a submerged thin spherical shell backscattering is very difficult if the carrier frequency of the incident short tone burst is not at its frequency of greatest enhancement. Based on a single channel iterative time reversal technique, a method for isolating the subsonic anti-symmetric Lamb wav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approach does not depend on the form function of a thin shell and any other priori knowledge, and it is also robust in the presence of some stochastic noise. Both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sonic anti-symmetric Lamb wave can be identified, even when the carrier frequency of the incident short tone burst is away from the frequency of greatest enhancement. The phenomenon may also be observed even in the case that the subsonic anti-symmetric Lamb wave is submerged in the noise, other than the case with the Signal to Noise Ratio being less than 10 dB, when the amplitude of the noise is comparable with the specular wave. In this paper, each iteration process contains a traditional transmission and time reversal transmission steps. The two steps can automatically compensate the time delay of the subsonic anti-symmetric Lamb wave relative to the specular wave and within-mode dispersion in the forward wave propagation.  相似文献   
27.
《Atmósfera》2014,27(3):227-237
The O+ ion density measured by the SROSS-C2 satellite during solar minima (year 1995, F10.7 = 77) and maxima (year 2000, F10.7 = 181) has been analyzed for studying diurnal, seasonal, latitudinal and geomagnetic variations. The study region covers an area encompassed between 5-3 5° N latitude and 65-95° E longitude over India at a ~500 km altitude (F2 region). The year 2000 shows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in the annual average of O+ ion density and attainment of post sunset secondary enhancement compared to 1995. Attributed to photoionization, daytime shows a maximum ionization compared to nighttime. However, attainment of post sunset secondary maxima is attributed to the strong pre-reversal enhancement in the vertical E x B drift. The effect of geomagnetic activity Kp through the E x B drift dynamic movement on O+ ion density distribution studies indicates periodicities of seven and nine days in 1995 and 2000, respectively, and polynomial dependency of the O+ ion density on geomagnetic activity Kp. Further on, stratification of the O+ ion density according to latitude (5-35° N) indicates high density in mid-latitudes (12-24° N) compared to high and low latitudes, except in the winter of 1995, which shows a distinct trend (i.e., density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  相似文献   
28.
由于地震构造的许多重要信息在卫片上显示往往比较隐晦,必须对其进行增强处理,以取得最佳的解译效果。本文以历史上曾发生过八级地震的华县地震构造带为例,讨论辐射增强、多波段频谱变换、空间变换假彩色增强、分类等计算机图象处理方法的若干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在不同背景条件下的处理效果,为分析该地区活动断裂、地质构造等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也为这种处理手段在地震构造信息分析等方面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熊雨  邓华锋  李建林  程雷  朱文羲 《岩土力学》2022,43(12):3403-3415
为了提升微生物固化砂土的效果,考虑火山灰的多孔结构及活性特征,设计进行了火山灰增强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固化砂土试验,综合宏观物理力学试验和微细观检测,系统分析了火山灰对微生物固化砂土的增强效果及增强机制。结果表明:(1)火山灰能够显著提高砂土微生物加固过程中的固菌率和胶结物产量,火山灰掺量在10%左右达到最佳,与常规MICP相比,固菌率提高了118.28%,胶结物生成量提高了29.55%。(2)火山灰的掺入提高了固化体的抗压强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不同围压下固化体的抗压强度提升了52.26%~62.96%,破坏时的应变增加了100.00%~112.58%。(3)火山灰掺入后,固化体的孔隙大小及孔隙率明显减小,整体的密实性及抗渗性能进一步提升,孔隙率从20.12%减小为14.17%,渗透系数降低了一个数量级。(4)火山灰对微生物固化砂土的增强机制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方面,火山灰在砂颗粒间起到了良好的充填作用,大幅减少了颗粒间的大孔隙,使得固化体的密实性增强;另一方面,火山灰良好的吸附作用有效提高了试样内细菌的含量,使固化体碳酸钙的产量及分布的均匀性均增加;第3方面,火山灰中的活性物质参与反应生成的胶凝物质与碳酸钙晶体形成复合凝胶体,使得固化体的胶结性能和密实程度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30.
董晓波  王晓青  付娇  胡海涛  张权  杨洋  吕峰 《气象》2020,46(6):850-856
由于受到高空风场的影响,人工增雨防雹火箭真实的弹道轨迹和射程与理论弹道值具有不一致性。为增强实施增雨防雹作业的科学性、精准性及其作业效果评估准确性,研制了一套人工增雨防雹火箭播撒作业跟踪系统。该系统分为火箭定位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两部分,利用卫星定位模块加上数据传输电台模式将火箭飞行轨迹实时传输至地面。并开展了一次人工增雨防雹火箭弹道跟踪实弹发射试验,发射两发人工增雨防雹测试火箭,除初始阶段4~5 s卫星定位失锁而没有数据外,其余时间所有数据均接收完整。结合高空风场数据对人工增雨防雹测试火箭进行风偏修正后的实际弹道更接近于理论弹道,风偏修正意义明显,有利于增雨防雹火箭精准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