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290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221篇
地质学   525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风廓线雷达回波信号强度定标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风廓线雷达返回信号功率定标通常通过返回信号信噪比和系统噪声功率的估算得到。该方法存在着噪声电平的确定、外部噪声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了定标的精度。采用信号源分别对接收机和信号处理器进行定量测试,进而对雷达系统进行定标,是另一种可行的办法,该文利用这种方法对CFL-03风廓线雷达进行了定标,并利用该雷达在东莞2009年7月和8月探测资料与广州S波段天气雷达和地面雨量计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该定标方法得到的回波强度与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和地面雨量计资料估算的回波强度基本一致,平均标准差在1 dB左右,表明这种定标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2.
Trends in graded precipitation in China from 1961 to 2000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aily precipitation rates observed at 576 stations in China from 1961 to 2000 were classified into six grades of intensity, including trace (no amount), slight (≤ 1 mm d^-1), small, large, heavy, and very heavy. The last four grades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so called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 1 mm d^-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emporal trend of the graded precipitation days are examined. A decreasing trend in trace precipitation days is observed for the whole of China, except at several sites in the south of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while a decreasing trend in slight precipitation days only appears in eastern China. The decreasing trend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race precipitation day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warming trend and corresponding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in China for the same period, indicating a possible role played by increase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 cloud formation processes. For the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days, a decreasing trend is observed along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and for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Southwest China, while an increasing trend is found for Xinjiang,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Northeast China and Southeast China. The decreasing trend of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days for the middle- lower Yellow River valley and the increasing trend for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valley are most likely linked to anomalous monsoon circulation in East China.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the trend in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depends upon the region concerned.  相似文献   
133.
气溶胶对北京中尺度对流系统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利用可分辨云模式(WRF),模拟研究了不同气溶胶浓度对北京地区2001年8月23日一次产生强降水和冰雹的对流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溶胶浓度的增加不利于对流云的发展,导致地面降水减小,但是对降水结构没有明显影响。气溶胶浓度增加导致云中水成物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均发生变化,其中云水、冰晶和雪含量增加,而雨水、霰和雹含量减小。从云微物理学分析发现,气溶胶浓度减小有利于高层云的形成,云滴有效半径随着气溶胶浓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4.
This paper discusses modern techniques of identification of reservoir rocks of complex mineral composition in low-thickness layers. The principal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he elaboration of an optimal set of petrophysical investigations used for interpretation of well-logging (WL) data.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lies in generating a mineral-component model of sediments and in finding a range of admissible values of every macro component and its petrographic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35.
利用GNSS-MR(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Multipath Reflectometry)技术反演积雪深度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卫星遥感技术。目前大多数研究仅使用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数据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为了扩展GNSS-MR算法的应用,介绍了基于GNSS-MR算法的雪深反演模型。首先,通过多项式拟合分解GLONASS观测数据获取高精度的信噪比残差序列;然后,利用Lomb-Scargle谱分析法对其进行频谱分析可解算雪深值。选取IGS中心的YEL2站2015年11月到2016年6月共243天的GLONASS卫星L1波段反射信号的SNR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并以美国国家气象数据中心提供的加拿大Y-H (Yellowknife Henderson)气象站的实测雪深数据为真值,将反演雪深与实测雪深进行对比验证。所得实验结果如下:(1)与GPS卫星的反演值相比,基于GLONASS-MR(GLONASS Multipath Reflectometry)技术反演积雪深度的精度同样能达到厘米级,RMSE仅3.3 cm,反演值与实测值的空间分布趋势一致且相关性较强,其相关系数R2高达0.969;(2)不同的积雪深度对信噪比的振幅频率与垂直反射距离具有直接影响;(3)对同一卫星而言,信噪比的频谱振幅强度峰值与其对应的反演值存在线性相关;(4)在相同条件下,采用多颗GLONASS卫星数据比单颗GLONASS卫星数据反演雪深的效果明显更优。基于反演的高时间分辨率产品,分析该地区雪深日变化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陆基CORS站的GLONASS-MR技术在用于实时、连续的雪深变化监测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6.
介绍了一种采用锁相环技术(PLL)产生高稳定度正弦信号的宽频带频率合成器方案,在该系统中采用锁相环频率合成器芯片ADF4360-7设计锁相环电路.简要分析了该芯片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频率合成器的电路参数.通过该系统实现的宽频带本振信号的输出频率范围达到500 MHz~1 GHz.  相似文献   
137.
吴爽爽  胡新丽  章涵  周昌  龚辉 《岩土力学》2019,40(9):3610-3617
桩-土剪切位移对桩基负摩阻力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桩周土体沉降与桩身应变的监测结果建立了计算桩-土剪切位移量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浅中层桩-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在桩顶自由条件下该试验场地桩-土剪切位移量在4~5 mm;对于深层桩-土没有达到该剪切位移量,负摩阻力则无法发挥至极值。根据负摩阻力的发挥特征,改进了规范中嵌岩桩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了桩周土竖向有效应力与桩土剪切位移的影响。使用该方法计算的负摩阻力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获得的下拉荷载能够达到安全与经济的效果,可供工程设计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8.
含圈闭气体的地下水流称为准饱和流,准饱和流中的圈闭气体对含水层渗透系数有重大影响。通过柱试验开展了粉砂、细砂、中砂和粗砂4种介质圈闭气体饱和度与准饱和渗透系数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圈闭气体饱和度明显受介质的粒径影响,在细粒介质中圈闭气体饱和度明显较大;4种介质圈闭气体饱和度在0~15%范围内,准饱和渗透系数与完全饱和相比减少了32.82%~56.38%,且准饱和渗透系数与圈闭气体饱和度之间可表达为一个负线性相关的经验公式;该公式与Faybishenko公式等效,但形式简单,参数较少,使用方便;准饱和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可概化为圈闭气体占据了原有的有效孔隙,造成原有效孔隙度减少,从而使渗透系数减小。利用该理论,Kozeny-Carman方程能较准确地描述准饱和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而基于哈根-泊肃叶方程的渗透系数公式则存在较大误差,不适用于描述准饱和渗透系数;试验结果证明了室内测定饱和渗透系数时排除圈闭气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9.
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是进行储层有效厚度统计、储层划分和油藏储量估算的重要依据,研究区石炭系火成岩储层岩性较为复杂,岩石种类较多、组分差异性大并且空间分布及内中的多种属性有着极不匀称的变化,当前国内外学者利用物探资料来判断准西石炭系火成岩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的相关研究较少。采用分布函数曲线法和物性试油法分别研究并互相验证进而综合判定物性下限值,避免单一方法的随机性。在此基础上,求取研究区不同层段的物性下限值,建立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与储层埋藏深度的拟合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多为低孔、中低渗储层,中部区域孔渗相对较高,物性较好,向北部和南部物性逐渐变差;研究区石炭系1500~1900 m及1900~2300 m火成岩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分别为5.09%、4.93%,渗透率下限分别为0.252 mD、0.198 mD;研究区石炭系火成岩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与储层埋藏深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0.
本文主要对PCM编码式的布设模式进行分析和改进,介绍PCM编码式和闭锁深度倍数式2种站点布设模式,然后在最小有效距离(MED)为6.31倍断层闭锁深度的情况下,通过精度评价方法对比2种布设模式的结果,发现二者相差不大。进一步研究MED的合理选择,结果表明,MED取20倍的闭锁深度比6.31倍的闭锁深度更为合理。在MED为20倍的情况下对比研究PCM编码式和常规闭锁深度倍数式布设模式的优劣,结果表明,PCM编码式的布设模式优于常规模式。将PCM编码式的布设模式应用于川滇地区的巧家-东川剖面进行检验,发现PCM编码式的结果优于目前站点分布得到的结果,说明合理的站点布设可得到精度更优的结果。本文研究对于断层形变监测中精确获取形变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