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290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221篇
地质学   525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中国大陆岩石圈等效粘滞系数的计算和讨论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大陆岩石圈的流变结构对岩石圈动力学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岩石圈等效粘度的估计是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基础和重要的问题。文中对利用实验室流变实验结果估算岩石圈流变结构的计算方法中包含的多种不确定性进行了讨论,包括岩性、温度、应变速率、实验室速率数据外推到地质构造运动速率等因素对等效粘滞系数估算的影响,并以温度和应变速率的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对中国大陆地壳和上地幔等效粘滞系数做出了估计。中国中地壳等效粘滞系数一般在1021~1024Pa.s,下地壳等效粘滞系数在1021~1022Pa.s,其中青藏高原下地壳等效粘滞系数较低,约为1019~1020Pa.s;与前人研究认为青藏高原存在柔性下地壳流动的结论吻合。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消落区土壤磷释放的环境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峡库区消落区万州段为试验基地,选取释磷能力较强的紫色冲积土,根据三峡水库消落带的"干湿交替"空间和时间特征,进行万州断面土壤磷释放的影响因子的实验室模拟试验和万州江面淹没的对照试验。研究发现,随着淹水时间的变化,各种形态的磷在前5~10d各形态磷变化有相当的差异,随后变化趋势趋于稳定。TP有降低的趋势,土壤磷有一定的释放。野外研究表明Olsen-P在淹水10周左右到达最大值,以后缓慢降低。淹水时土壤Olsen-P增加,干燥后降低。多次淹水时每次淹水后土壤的有效磷水平都略有增加,落干后相较上次落干后有效磷水平降低,最后一次淹水后相较与初始时Olsen-P水平低16.7%。随着淹水深度增加,土壤的Olsen-P水平在淹水时由淹水前20.53mg/kg提高到43.23mg/kg,增加110.6%。当上覆水磷浓度较低时(<2mg/L),磷吸附到达平衡的时间较短,约需要6周。当上覆水磷浓度较高(>2mg/L)时,磷吸附到达平衡的时间较长。微生物活动对淹水土壤的磷释放有一定影响,有微生物时磷的释放高于无微生物者0.048mg/L。种植植物的土壤在淹水后Olsen-P含量大于土壤直接淹没时的释放量,种植狗牙根(Cynodondactylon)和野地瓜藤(Ficustikoua)的土壤中Olsen-P分别较未种植物土壤释放量高出21.5%和12.7%。  相似文献   
13.
浅谈西部测图工程野外测绘工作如何进行有效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在西部测图工程中,结合两年的野外测绘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西部测图工程野外测绘工作的有效管理模式,为西部测图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保障,使西部测图工程野外测绘工作的管理更加科学和高效.  相似文献   
14.
张烨方  刘冰  冯真祯  朱彪 《气象科技》2021,49(6):953-959
为了研究福建省有效致灾雷电的分布情况,基于福建省2004—2012年闪电定位数据及雷击人员伤亡数据、福建省L17级谷歌遥感影像瓦片,引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遥感影像所在区域是否属于人员活动的属性进行建模、训练和预测,得到福建省人员活动属性的格点产品,结合福建省历史雷电数据对有效致灾的雷电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设计的遥感影像+CNN识别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准确率,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1的假设检验;②福建省有63.55%的格点为无人员活动区域;③平均有45.36%的闪电落在无人员活动的区域,因地制宜地对其他致灾闪电进行预警是提高应急减灾服务效果的可行途径;④有效致灾雷电密度与历史雷击人员伤亡数据的相关性远大于常规雷电密度与历史雷击人员伤亡数据的相关性,有效致灾雷电分布在表征雷电灾害上比常规雷电分布更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e application of steam-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SAGD) to recover heavy oil sand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northern Alberta McMurray Formation because of the vast resources/reserves accessible with this mechanism. Selecting the stratigraphic elevations of SAGD well pairs is a vital decision for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planning. The inherent uncertaint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geological variable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is decision. Geostatistical simulation is used to capture geological uncertainty, which is used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 distribution of the best possible well pair elevations. A simple exhaustive calculation scheme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stratigraphic location of a SAGD well pair where the recovery R is maximized. There are three basic steps to the methodology: (1) model the uncertainty in the top continuous bitumen (TCB) and bottom continuous bitumen (BCB) surfaces, (2) calculate the recovery at all possible elevation increments within the TCB and BCB interval, and (3) identify the elevation that maximizes R. This is repeated for multiple TCB/BCB pairs of surfaces to assess uncertainty. The methodology is described and implemented on a subset of data from the Athabasca Oilsands in Fort McMurray, Alberta.  相似文献   
16.
17.
裂隙型单斜介质中弹性系数的计算及波的传播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Hudson等关于裂隙介质弹性系数计算的扰动理论及Bond变换矩阵原理,给出了各向同性介质中含多组垂直裂隙时等效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含两组斜交的垂直裂隙形成的单斜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等效弹性系数,并根据Christoffel方程推导、得出水平面内平面波传播的相速度和群速度随方位变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A new method for upscaling fine scale permeability fields to general quadrilateral-shaped coarse cells is presented. The procedure, referred to as the conforming scale up method, applies a triangle-based finite element technique, capable of accurately resolving both the coarse cell geometry and the subgrid heterogeneity, to the solution of the local fine scale problem. An appropriate averaging of this solution provides the equivalent permeability tensor for the coarse scale quadrilateral cell. The general level of accuracy of the technique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application to a number of flow problems. The real strength of the conforming scale up method is demonstrated when the method is applied in conjunction with a flow-based gridding technique. In this case, the approach is shown to provide results that are significantly more accurate than those obtained using standard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9.
20.
阐述了新疆煤炭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新疆煤田地质工作的发展方向及当前工作重点,并对新疆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