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288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16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51.
本文以2005年以来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开放式空间数据共享网站(OSDS)平台的注册用户为研究对象,利用最近邻层次空间聚类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各省注册用户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差异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用户空间分布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几个在测绘和地理信息科学领域卓有建树的地区,信息、科研和教育是主要影响因素,经济、网络和测绘的单因素影响力较低,而与主要影响因素结合的交互影响得到了提升。因此,多因素共同制约着用户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区域不均衡性。应用地理探测器能从宏观上把握遥感学者群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其分析结果能够指导数据提供者更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服务,也可为遥感产业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2.
为了合理有效地分析和挖掘海洋涡旋移动数据中的规律和模式,本文以基于空间交互性流聚类的区域化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海洋涡旋移动特征的网格区域化方法。该方法以网格为统计单元,对涡旋移动数据进行组织,通过图论模型构建海洋涡旋的移动网络图,然后采用基于平均邻接的层次聚类和基于模块度的划分2个步骤,实现涡旋移动特征的区域划分。基于该算法,对1992-2011年中国南海海洋涡旋移动数据进行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南海海洋涡旋按照其移动频繁性特征可分为越南东南部(R1)、越南东部-巴拉望岛(R2)、南海北部(R3)3个区域。其中,R1区域包含了南海西南部深海盆地区的涡旋活跃条带;R2区域体现了南海中部涡旋向西移动的活动规律;R3区域则包含了南海北部东北-西南走向条带。3个区域内冷涡和暖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R1和R3区域冷暖涡变化相似,暖涡在夏秋季移动最多,冬季最少,而冷涡则相反,夏秋季移动最少,随后逐渐增加,并在春季达到峰值;R2区域暖涡在春季移动最多,而冷涡在夏冬移动最多,春秋移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53.
轨道站点是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线网系统中的关键节点,科学的轨道站点分类,对了解城市功能分区及评价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轨道交通站点时间序列客观记录了所观测的站点在各个时刻点的重要信息,研究其时间序列聚类,是认识和理解轨道交通站点时间序列形成本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挖掘轨道交通站点时间序列中隐含的有较高价值规律知识的重要方法。本文以北京IC卡轨道站点刷卡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描述轨道站点的4个数据集,即工作日进站数据集(WB)、工作日出站数据集(WA)、休息日进站数据集(RB)和休息日出站数据集(RA);并首次引入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符号集合近似(SAX)方法)对4个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实现了高维数据的有效降维和轨道站点之间的相似性度量。采用层次聚类方法并根据聚类有效性DB指数确定将195个站点分为8类更为合理。通过分析每类站点的日客流特征和空间位置分布情况,为轨道交通站点规划设计和管理服务提供一定的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54.
采用点源位错模型、层状介质速度结构,利用地震波垂直向记录的直达 、 波最大振幅,计算小地震震源机制。通过系统聚类,利用矢量合成方法,计算得到各类解的平均震源机制解。采用上述方法,针对2003年以来新疆北天山西段和中天山地区4次中强地震前,震源区周围中小地震震源断错性质和P轴方位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强地震前2~3年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类型随机分布,震前1年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分布特点,主压应力P轴方位发生较明显的偏转变化。  相似文献   
455.
岩体结构面控制着岩质边坡和地下洞室等岩体工程的稳定性,在岩体力学及水力学分析中起到关键作用。为对岩体结构面进行合理分组,精确地模拟岩体结构面网络的分布,提出一种融合改进遗传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的聚类方法。首先,根据岩体结构面产状信息建立结构面分组的数学模型,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计算结构面样本的全局最优聚类中心,再以聚类中心为训练样本,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将结构面样本进行完全划分。通过随机产生的结构面数据以及实际工程的运用表明,遗传-支持向量机聚类算法对岩体结构面的分组合理,获得的优势结构面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56.
灰色理论在地球物理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灰色理论的基本原理及灰关联分析、灰色聚类、灰色预测、灰色建模四种基本方法.通过回顾灰色理论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以及灰色理论在地震解释、地质评价、测井解释三方面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灰色理论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随着油田勘探开发进程的不断深入,灰色理论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油气的勘探开发中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457.
本文从生物群落结构、非生物环境质量及生态系统功能三个方面构建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效果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福建漳江口本土红树秋茄替代入侵种互花米草生态修复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秋茄可有效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其生长指标在4年修复样地和约15年修复样地的评分等级分别为"差"和"好",即红树植物生长缓慢,至少需要十余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60%以上;修复工程的开展并未对底栖动物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两修复样地评分均为"优";沉积物生源要素生态风险评价显示,漳江口滨海湿地受到较严重的氮污染,碳、磷含量也超过了正常范围;生态系统功能指标方面,4年样地评分低于0.8,属"劣"的级别,而约15年样地评分为2.32,属"中"的级别,其中食物网功能达到"优"的级别。两修复样地综合评分等级则为"差"和"中",表明虽然红树植物替代结合物理手段能够抑制互花米草生长,但其植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修复所需年限较长,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资源。  相似文献   
458.
岩体中的结构面对岩体的水力和力学性质有很大影响,因此,弄清岩体中结构面的发育规律是岩体稳定性评价的基础。当结构面的产状一致,其他性质不一致时,结构面的水力学特性和力学性质是不同的。而传统的结构面优势分组方法仅根据产状数据分组,无法分辨产状相同、其他性质不同的结构面。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多参数结构面的优势分组方法。该方法通过结构面的相似性度量建立目标函数,运用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通过搜索目标函数的全局最优解来确定聚类中心,可用于结构面多个参数的优势分组。通过对计算机模拟的多参数结构面数据的分组,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怒江松塔水电站坝址区实测的多参数结构面数据的划分,得到了符合实际的分组结果。  相似文献   
459.
在变形监测中,变形监测控制网的稳定性分析是监测工作的首要任务,每种监测网稳定性分析方法所采用的平差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从现代平差方法的特点入手,介绍了传统的监测网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存在的问题,说明了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拟稳平差在解决该问题的优越性,并指出了这种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60.
利用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时序数据,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55种植被类型上的468个测试点和一个测试区进行了实验,综合比较欧氏距离、光谱信息离散度、光谱角余弦、核光谱角余弦、相关系数、光谱角余弦-欧氏距离6种距离测度方法对遥感植被指数时序数据聚类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关系数方法的聚类精度最差;光谱角余弦-欧氏距离方法充分利用了植被指数时序数据的曲线幅度和形状特征,在这6种距离测度方法中表现出了最优的聚类效果;只对光谱亮度敏感的欧氏距离方法或只对曲线形状敏感的光谱角余弦方法,无论是在区分地物类型方面,还是在区域应用上,表现效果均较差;核光谱角余弦虽然在点数据测试上表现较差,但在区域应用上却有较好的表现;光谱信息离散度无论是在点数据测试上还是在区域应用上均表现出了较为适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