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推广地定义了一个新的鞅空间aΣp,通过对它的讨论,建立了它与Herz在[1]中所给鞅空间aLp的等价关系,并将这种讨论扩充到限制增长的Young凸函数场合。此外,还给出了其它平行鞅空间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82.
中国海域大地水准面和重力异常的确定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莫洛金斯基(Molodensky)等1960年给出的由垂线偏差计算大地水准面空域积分公式出发,导出了其相应谱域1维严密卷积和2维球面及平面卷积公式。由Topex/Poseidon,ERS 1/2及Geosat/GM,ERM测高资料求解的垂线偏差计算了我国海域及其邻区大地水准面,其中计算格网为2.5′×2.5′。为了检核,将测高垂线偏差由逆维宁 迈尼兹(Vening Meinesz)公式反演重力异常,与海上船测重力值进行了外部检核;同时还利用司托克斯(Stokes)公式,由上述反演的重力异常计算大地水准面高,与莫洛金斯基公式直接解得的相应结果进行比较作为内部检核。前者的中误差为±9mGal(1Gal=1cm/s2),后者为±0.025m。本文在积分计算中充分应用了2维平面坐标形式和1维卷积严格公式,并做了比较和自校核。  相似文献   
83.
陶赖昭松花江特大桥挠度测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陶赖昭松花江特大桥挠度测量结果。利用QY倾角仪对该桥第六跨和第十跨进行了9组静挠度和36组动挠度的实测,并同光电桥梁挠度检测仪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对比结果表明利用倾角仪测量桥梁挠度的结果是可靠的,精度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84.
文章通过城市地区旧道路的注浆前后弯沉检测分析,说明通过注浆加固可以解决路面脱空,有效提高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承载能力。同时通过工程实践总结出一套可供工程使用的压密注浆参数、控制和检测措施。  相似文献   
85.
土钉与复合土钉支护结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几年来,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广泛应用于深基坑支护中。本文对一工程实例用SnEpFem土钉墙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对土钉和预应力锚杆+土钉、微型桩+土钉、微型桩+预应力锚杆+土钉3种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工作机制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4种支护结构的坡面水平位移、坡顶沉降和沉降范围、坑底隆起、张拉区和塑性区范围等特点,发现:(1)与单纯土钉支护相比,复合土钉支护可以有效控制边坡变形,缩小边坡张拉区和塑性区范围,对提高边坡的稳定有利。(2)设置微型桩对坡面水平位移的控制比施加预应力的效果更好。(3)设置微型桩可以有效控制坡顶沉降,而施加预应力对坡顶沉降的影响很小。(4)4种支护结构对坑底隆起的影响趋势是一致的,量值变化很小。经过对比分析,在这一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下,最可靠的复合土钉支护结构是微型桩+预应力锚杆+土钉支护结构,该支护结构的变形、沉降以及张拉区和塑性区范围都是最小的,是最优的设计结构。  相似文献   
86.
光电液位传感器及其在桥梁挠度自动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挠度是反映桥梁线性变化的重要参数,光电液位传感器是一种新型的连通管液位检测传感器,它的测量精度能达到0.1mm。将光电液位传感器、连通管、485总线、RS485/232转换卡、计算机等组成桥梁挠度自动测量系统,能够对大型桥梁挠度进行多点、长期、在线、远程、自动监测且不受桥梁现场高尘、高湿和浓雾的影响。目前,该系统已经成功应用到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上,测量结果表明可以准确获取桥梁的挠度信息,测量的挠度值能够真实反映桥梁的挠度变化,是一种有效的桥梁挠度自动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87.
从大地测量学的角度论述了垂线偏差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和演变,比较全面地探讨了现代垂线偏差的含义和测定方法。通过对垂线偏差量级和误差大小的具体分析,得出结论一般长周期的、幅度较小的非潮汐变化要小于潮汐变化,但短周期的、幅度较大的非潮汐变化则可能与潮汐变化相当,个别地区甚至还会超过潮汐变化,这种情况完全可以用重复重力测量的方法检测到,这也说明重复测量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8.
In general, pile materials are assumed to be isotropic during the analysis of the load–deflection response of piles under lateral loads. However, commonly used materials such as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timber as well as potentially promising new pile materials such a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s are typically transversely isotropic materials. Experiment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ransversely isotropic materials have a high ratio of section longitudinal modulus to the section in‐plane shear modulus (Ezz/Gxz) compared to the value for isotropic materials. The high modulus ratio leads to a more significant shear deformation effect in beam bending. To account for the shear deformation effect, the Timoshenko Beam Theory has been adopted in deriving the solutions for the load–deflection response of transversely isotropic piles under lateral loads instead of the Classical (Euler–Bernoulli) Beam Theory. The load–deflection responses depend on the shear effect coefficient, the lateral soil resistance, the embedment ratio, and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deflection of the pile, if the shear deformation effect is considered, is always larger than if it is neglected.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9.
山东莱州西岭勘查区ZK88-19号钻孔设计孔深2500 m,2016年12月开孔,于孔深2034 m处发生烧钻事故,处理孔底钻具时再次发生烧钻事故,导致2套钻具及2套内管总成滞留孔底;2017年8月,受划定环境保护区的影响,中断施工,直至2020年3月恢复施工,继续处理孔内事故难度很大;经过多次论证,应用了深孔同径造斜绕障技术,包括设计了造斜偏心楔、造斜钻头以及研发了偏心楔固定技术等,成功绕过事故段,恢复钻进。  相似文献   
90.
联合T/P数据、T/P新轨道数据、ERS2数据、GFO数据、Geosat GM数据和ERS-1/168数据,用测高卫星记录点的位置信息直接计算沿轨大地水准面的方向导数,在交叉点处联合方位角推求垂线偏差,然后利用Shepard插值法得到了中国近海2′×2′格网分辨率子午圈和卯酉圈垂线偏差模型。将其与2′×2′分辨率的CLS_SHOW 99垂线偏差模型比较,在子午圈分量上的RMS为0.87,″在卯酉圈分量上的RMS为1.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