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01.
A new computational procedure for derivation of marine geoid on a 2.5′×2.5′grid in a non-tidal system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Philippine Sea from multi-satellite altimeter sea surface heights is discussed. Single-and dual-satellite crossovers were performed, and components of deflections of the vertical were determined at the crossover positions using Sand-well's computational theory, and gridded onto a 2.5′×2.5′resolution grid by employing the Shepard's interpolation procedure. 2.5′×2.5′grid of EGM96-derived components of deflections of the vertical and geoid heights were then used as reference global geopotential model quantities in a remove-restore procedure to implement the Molodensky-like formula via 1D-FFT technique to predict the geoid heights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Philippine Sea from the gridded altimeter-derived components of deflec-tions of the vertical. Statistical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altimeter-and the EGM96- derived geoid heigh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root-mean-square agreement of ±0.35 m between them in a region of less tectonically active geological structures. However, over areas of tectonically active structures such as the Philippine trench, differences of about -19.9 m we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302.
以山西潞安矿区地层为参照,建立圆锥状陷落柱模型,模型区域为[0,1000]×[0,600]。分别在模型(0,0)、(250,0)和(500,0)三点激发,101道接收,道距10m。采用高斯射线束法对陷落柱模型进行地震射线追踪,模拟结果表明陷落柱柱面产生的反射波只有小部分能为地表所接收,难以形成能量可观的连续的反射波。另外根据射线路径,提出了延迟反射波(包括“反射—透射波”和“透射—反射波”)的概念,认为延迟反射波是在地表一定范围内可以接收到的陷落柱的特征波,它对CMP道集、水平叠加及偏移处理均会造成影响,从而影响陷落柱的地震解释精度。延迟反射波很可能就是实际揭露陷落柱规模小于地震资料解释结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03.
桥梁挠度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挠度预测的复杂性,本文介绍了一种考虑温度因子影响的多项式分布滞后(PDL)模型,并与灰色模型进行加权组合,结合长江某大桥挠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组合模型能明显提高挠度预测精度,其预测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304.
保证车辆在正常情况下沿直线行驶是汽车制造的基本要求,汽车制造厂商高度重视车辆行驶跑偏的检测.文章分析了车辆行驶跑偏量测量的一般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的汽车行驶跑偏检测方法,实现了车辆行驶跑偏量的自动测量.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测量精度高以及可靠性强等特点.基于数字图像的车辆行驶跑偏在线测量系统已投入汽车制造公司的实际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305.
夏启繁  杜德斌 《地理研究》2022,41(7):1797-1813
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领域与核心内容,理清沿线能源贸易结构演化特征对明晰“能源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方向与路径具有一定意义。论文基于2000—2018年沿线国家化石能源贸易数据及其对外经贸属性,借助贸易互补模型、复杂网络方法、GIS空间技术等手段,揭示了沿线能源贸易的产品结构、网络结构及空间格局演化特征,探讨了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能源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变动及互补特征。研究发现:① 沿线贸易规模近年扩大,贸易逆差明显。进口占全球的比例有所上升,出口占比整体下滑。② 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产品是主要贸易产品。发达国家多对技术要求较低的原始产品具有进口劣势,对加工制成品具有出口优势,发展中国家基本相反。③ 消费大国逐步取代出口大国成为石油贸易网络核心节点;资源赋存国家始终主导天然气贸易网络;出口大国与消费大国共同主导煤炭贸易网络。④ 石油贸易形成亚洲洲内“拱形”格局且不断夯实;天然气贸易呈亚洲“金三角”和地中海“四边棱形”结构并存格局;煤炭贸易呈跨洲“多拱”联系衰落、洲内贸易增强格局。⑤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供给地与合作对象。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石油贸易领域互补水平较高但有所下滑,在天然气与煤炭贸易领域互补水平较低但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306.
孙武  乔志强  李华聪 《地理研究》2022,41(8):2295-2310
在廓线指数的确定中,不同高度来流方向相同的假定很难得以保证。特别是超高层建筑密集的区域,热力与动力作用使风向随高度的变化复杂化。因此,风向的偏转产生的效应必须要给予重视。以高层建筑密集的广州主城区为例,基于激光雷达在4个不同测点获取1 km以下的垂直风塔数据,利用分钟尺度的高频样本,在划分随高度风向组合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风向偏转对廓线指数的影响以及廓线指数α形成的机理。风向偏转的校正对指数廓线的发育在结构、均值以及高度分布上均产生影响,但最明显的优势是提高了廓线指数表达的科学性。测点所处的风场环境和来流经过的下垫面的建筑高度离散度决定了风廓线指数α。  相似文献   
307.
陈映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441-1445
湖南省隆回县金山矿区地层板理发育,造斜强度大,钻孔偏斜一直是制约该矿区钻探施工的瓶颈问题。通过采用钻孔初级定向与使用LZ型连续造斜器实施受控定向相结合的施工工艺,钻孔轨迹得到有效控制,成功解决了金山矿区钻孔偏斜问题,达到了地质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308.
钻孔弯曲的偏斜距离是地质钻探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介绍了钻孔弯曲及钻孔弯曲计算模型中最常用的全角半距法。通过基于三维坐标系的钻孔轴线上各测点的空间位置的描述,借助于立体几何的方法,推导出钻孔中任一深度处偏斜距离的计算公式,讨论了顶角和方位角的变化对偏斜距离的影响程度,给出了一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309.
在煤田地质钻探中,会由于各种原因,发生打漏、打丢煤层及煤心采取率不高等现象,达不到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影响了对煤炭资源的评价。为了补救的地质资料,必须进行补取煤岩心。为安全完整的补取煤心,首先加工偏斜器,将其加工成圆弧状,斜面光滑平整,背面曲直,上、中、下段预留一个直径为2cm的圆孔,末端加工成尖形;其次,侧开窗位置选择在井壁完整硬度低的泥岩段,一般距煤层顶10~15m;再次,采用水泥砂浆及不规则碎石块建造牢固的人工孔底,并固定好偏斜器,使其不易滑动;最后,通过合适的钻具组合及施工参数,可安全顺利的补救缺失地质资料。本次补心岩层段长度采取率80%,煤层段长度采取率87%,满足煤田地质钻探质量要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10.
谢学斌  李建坤  董宪久  田听雨 《岩土力学》2018,39(11):4183-4190
在胶结充填采矿法中,胶结充填体弹性系数和其不接顶高度是空区顶板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柔性支护原理,把顶板变形分为两个阶段:顶板在覆岩自重应力作用下产生挠曲变形;顶板与胶结充填体接触后共同承载顶板覆岩自重应力;并据此分别建立了力学模型。以广西盘龙铅锌矿为工程分析实例,研究在不同胶结充填体弹性系数和不接顶高度条件下顶板挠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胶结充填体弹性系数k≥0.1 GN/m3时,不接顶高度h是影响顶板挠度的主要因素,当胶结充填体弹性系数k较小时,弹性系数k是影响顶板挠度的主要因素;当k≥0.1 GN/m3且h≤300 mm时,胶结充填体能有效控制顶板岩层移动和降低储存在其中的应变能。现场勘探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吻合,验证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