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94篇 |
免费 | 3065篇 |
国内免费 | 14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761篇 |
大气科学 | 2093篇 |
地球物理 | 2212篇 |
地质学 | 3136篇 |
海洋学 | 1276篇 |
天文学 | 1267篇 |
综合类 | 1452篇 |
自然地理 | 137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331篇 |
2023年 | 291篇 |
2022年 | 524篇 |
2021年 | 649篇 |
2020年 | 720篇 |
2019年 | 713篇 |
2018年 | 527篇 |
2017年 | 818篇 |
2016年 | 738篇 |
2015年 | 752篇 |
2014年 | 846篇 |
2013年 | 1035篇 |
2012年 | 923篇 |
2011年 | 822篇 |
2010年 | 661篇 |
2009年 | 820篇 |
2008年 | 847篇 |
2007年 | 988篇 |
2006年 | 907篇 |
2005年 | 734篇 |
2004年 | 697篇 |
2003年 | 532篇 |
2002年 | 449篇 |
2001年 | 381篇 |
2000年 | 311篇 |
1999年 | 278篇 |
1998年 | 218篇 |
1997年 | 159篇 |
1996年 | 151篇 |
1995年 | 141篇 |
1994年 | 124篇 |
1993年 | 110篇 |
1992年 | 71篇 |
1991年 | 63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1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6篇 |
1977年 | 11篇 |
1973年 | 4篇 |
1972年 | 4篇 |
1971年 | 5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在基于ArcGIS模型处理1∶5000专题地理信息数据过程中,数据的批量面擦除、批量数据整合和裁切、数据属性一致性检查、数据格式转换到外业调绘平板是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利用ArcGIS模型构建器对专题地理数据处理程序进行了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主要程序的关键技术和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2.
993.
对应用放射性直接探寻油气藏勘探试验所取得已知油藏区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油气藏上方放射性异常的规律;探讨了放射性异常与油气藏的关系。对放射性异常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应用放射性方法探寻油气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剖析。指出:在实际应用中,氡浓度测量在勘查油气藏方面比伽玛能谱总量和伽玛能谱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4.
995.
多波束数据的海底数字地形模型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大批量多格式原始多波束数据的DTM构建方法,以满足大区域、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制图的需要。在多种格式原始多波束数据接口和系统内部标准数据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文件、数据种类和数据运算量的有效组织管理,实施边读入、边权重配赋的网格插值,分析了高斯、指数和距离平方反比权重函数的适用性,及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的实用性。在权重配赋网格插值基础上,提出分形fBM和张力样条配合使用的方程式插值方法,保证DTM数据的有效外延和地形分辨。整套算法效率高,并能有效保证DTM的精度,对存储在外部介质的数据遍历一次即可完成网格插值。 相似文献
996.
电子地图的数据交换(CNSDTF)实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电子地图是传统地图的矢量数据格式,由于采用不同的软件平台和不同的数据格式,因此在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时经常需要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中国《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标准中给出了矢量数据交换的标准格式,对于GIS应用中的矢量数据交换基本已满足要求,但对于电子地图的交换尚有不足。本文在认真研究了电子地图的一般特征后,提出了电子地图所具备的图形表现属性不同于非图形属性的概念,在不违背标准的基本原则下扩充了现有标准的格式,大大方便了电子地图数据的交换,并且给出了程序实现的简要流程。 相似文献
997.
998.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拼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三维建模过程中,需要对不同测站的点云进行拼接。为了提高不同测站点云拼接精度,本文开展了球形标靶表面扫描点数量、标靶的分布和数量及扫描距离4个因素对三维激光扫描仪不同测站下点云拼接精度的影响研究。采用法如(FOCUS)三维激光扫描仪开展了不同扫描分辨率、不同标靶数量、不同标靶分布和不同距离下的点云拼接试验,并采用SENCE软件对点云进行了拼接精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选择两测站的标靶表面的扫描点数量大致相等,并将4个标靶作为连接点,且放置在不同高度不规则排列时,点云拼接的精度最优。 相似文献
999.
位置签到数据蕴含了城市居民活动变化。由于客户端位置候选问题,不同的签到行为以同一候选位置签到时会产生位置重复现象。针对现有密度聚类方法在签到数据聚类上存在的问题,以快速搜索和查找密度峰值聚类算法(CFSFDP)为基础,提出了签到位置数据的密度峰值快速搜索与聚类方法。首先,引入位置重复频率来表达签到位置重复,然后,对原始签到位置数据点统计位置重复频率并重新设计数据结构,以新的空间点要素为研究对象寻找密度峰值点;最后,构建了峰值点密度簇聚类算法,在点要素集聚类过程中考虑密度连通性来保证峰值密度簇的连续与完整。试验表明,所提出的聚类方法有效避免了重复度较高的离群位置对象选为峰值并聚类的情况,并具有良好的空间适应性。所提取的密度峰值点不仅可以用来表示热区的中心,还能够反映热区的集中趋势,进而可以帮助探索热区的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00.
Bart Kuijpers Walied Othm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2017,31(9):1722-1748
Space-time prisms envelop all spatio-temporal locations that moving objects may have visited between two of their known spatio-temporal locations, given a bound on their travel speed. In this context, the known locations are often the result of observations or measurements, and they are called ‘anchor points’. The classic space-time prism, in isotropic two-dimensional space, as well as in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assumes that the measurements of these anchor points are exact. Whereas, in many applications, we can assume that time can be measured fairly precisely, this assumption is unrealistic for the spatial components of measured locations (we think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errors, for instance). In this paper, we extend the classical prism from anchor points to circular ‘anchor regions’ that capture the uncertainty or error on their measurement. We define the notion of a space-time prism with uncertain anchor points, called uncertain prism, for short. We study the geometry of uncertain prisms in an arbitrary metric space to make this concept as widely applicable as possible. We also focus on the rims of uncertain space-time prisms, which demarcate the area that a moving object can have visited between two anchor regions (given some local speed limitatio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