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95篇 |
免费 | 738篇 |
国内免费 | 67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7篇 |
大气科学 | 642篇 |
地球物理 | 1369篇 |
地质学 | 1644篇 |
海洋学 | 440篇 |
天文学 | 85篇 |
综合类 | 241篇 |
自然地理 | 8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109篇 |
2022年 | 204篇 |
2021年 | 231篇 |
2020年 | 216篇 |
2019年 | 248篇 |
2018年 | 214篇 |
2017年 | 179篇 |
2016年 | 227篇 |
2015年 | 193篇 |
2014年 | 292篇 |
2013年 | 326篇 |
2012年 | 234篇 |
2011年 | 239篇 |
2010年 | 225篇 |
2009年 | 225篇 |
2008年 | 251篇 |
2007年 | 206篇 |
2006年 | 238篇 |
2005年 | 162篇 |
2004年 | 168篇 |
2003年 | 144篇 |
2002年 | 135篇 |
2001年 | 107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89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74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济南城市雨洪水回灌岩溶含水层是维护自然水循环,增加地下水补给量,维持济南泉群喷涌以及城市防洪的有效途径。但由于裂隙岩溶含水层具有渗透系数大、水流速度快,地下水一旦污染很难短时间恢复等特点,需要对回灌工程开展风险评价。本文以济南大学西校区的屋面雨水深井回灌裂隙岩溶水工程为例,利用澳大利亚MAR指南对工程进行风险评价。主要由初级风险评估、试运行调查、试运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与管理4部分组成。初级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屋面雨水回灌裂隙岩溶含水层工程的总体难度水平较低,项目可行。试运行调查期间监测的屋面雨水和回灌前后地下水水质可知屋面雨水经初期弃流、沉淀和过滤后,除浊度外基本达到地下水Ⅲ类标准,且处理后达标的雨水可迅速补充地下水。试运行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屋面雨水中浊度经预处理后仍较高,使其成为该系统的最大风险项和关键控制点,故本项目的风险控制措施为改进预处理设施,降低雨水中的浊度。为保证工程能够高效持续运行,加强后期管理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2.
利用GVG线采样技术提取农作物种植面积及其精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VG(GIS&Video&GPS)线采样系统提出以线状样区代替以往成数抽样中的点样区与面积样区概念,通过统计线状样区内作物种植面积成数来反映区域总体农作物种植面积成数。通过 GVG实地采样,将其结果与解译遥感影像提取的作物种植面积成数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GVG线采样方式精确度较高,其采样系统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3.
河北省冬麦区土壤水分监测预测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河北省冬小麦生育阶段正值少雨时期,一般年份只有在灌溉的情况下才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求,麦区土壤水分实时监测预测对于灌溉决策十分重要。在冬小麦单站多层次土壤水分动态模型(VSMB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河北省麦区从南到北冬小麦发育期和土壤类型的不同进行参数调整和修正,并对数据库进行设计,形成河北省整个冬麦区麦田土壤水分监测预测系统(RSM-MFS)。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并对实际应用进行了效果分析。从近年在河北省冬麦区土壤水分的监测预测结果来看,监测相对误差在10%左右,风险预测相对误差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74.
Growth response of the saltbush Atriplex nummularia L. to inoculation with th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 Glomus intraradic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lantlets of Atriplex nummularia were inoculated with th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Glomus intraradices in a pot experiment. Plants were grown in a low P soil. Highly significant growth response of a Chenopodiaceae was recorded for the first time.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of roots was well developed, internal hyphae and vesicles were observed, but not arbuscules.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arbuscules are not necessary to obtain significant growth stimulation from mycorrhizal inoculation. Atriplex nummularia is already used as forage crops, its high mycorrhizal dependency offers possibilities to develop this production and revegeta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75.
76.
77.
虽然关于一些重要参数值仍然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地学家们一致认为断层分布遵从幂律标度关系。本文我们把这些标度关系和地震分布的幂律标度关系结合起来获得了区域板内地震复发间隔对断层长度的标度关系式,再对其进行局部校准进而得到某一具体小地方的地震危险估计方法。小断层(未跨越孕震层与断4层)的标度资料表明地震复发间隔和断层长度的负幂成比例变化。由于最近认识到了大震标度中参数的不确定性,对于大断层(跨越孕震层的断层),其地震复发间隔是和断层长度的负幂还是和正幂成比例变化的问题是不确定的,这个问题对地震危险估计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8.
太湖流域西氿湖沉积岩芯中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太湖流域西沈湖沉积物岩芯XJ2中Cu、Pb、Zn、Cd、Cr等5种重金属元素总量的分析,结合测年结果,揭示了不同时间段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并利用Hakanse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沉积物岩芯的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的历史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芯受Cd元素污染最重,其它4种元素较Cd则轻得多,因此Cd元素是影响该地区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的绝对主导因素.从20世纪初叶开始,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污染及其相应的潜在生态风险开始上升,并且上升幅度不断加剧,到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值,沉积物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级别均为很高,随后便开始迅速下降,然而直到2004年这两个参数仍然维持在很高级别. 相似文献
79.
龙门山断裂带可分为南段、中段和北段,2008年汶川M8.0级地震发生在该断裂带中-北段.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是否存在发生强震的危险性倍受关注. 利用1977—2012年四川区域地震台网资料,获得了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图像以及汶川地震前、后b值的差值Δb图像. 同时,根据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资料,计算了2007年以来南段及附近区域ML≥3.8级地震的视应力. 结果表明,2008年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天全—芦山、泸定和宝兴北部等区域应力增强,而靠近汶川余震区南端的大邑地区应力水平降低. 天全至宝兴段应力水平相对较高,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条件. 鲜水河断裂带康定以南段应力水平低,短期内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80.
K. A. van der Hucht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Review》1992,4(2):123-159
Summary Recent literature on Population I Wolf-Rayet star research extending from the Milky Way to blue compact dwarf galaxies is reviewed, broken down into inventory, basic parameters and galactic distribution, atmospheres, binaries, intrinsic variability, mass loss, enrichment and evolution. Also the incidence of Wolf-Rayet stars with variable non-thermal radio emission, excess X-ray fluxes, and episodic/periodic IR excesses is reviewed. These phenomena appear to be associated with wind-wind interaction in wide long-period WR+OB binaries and with wind-compact object interaction in WR+c binaries, with orbit sizes of the order of magnitude of the WR radio photosphere sizes or large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