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270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14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拉开了新时代政府改革的帷幕。改革中最主要的策略是应用信息技术再造政府,电子政务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在新阶段,电子政务要得到较大发展,就不能忽视时代动力对它的影响。在认识电子政务内涵的基础上,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的组成,并借助绘制系统图看清楚电子政务背后的动态性复杂关联。系统结构图显示,中国电子政务的动力要素既包括外在动力要素(即软、硬件设施),也包括内在动力要素(即分别来自各阶层间关系及生产力发展的结构性冲突),并且该结构图中还隐含着一个舍本逐末的环路。强化外在动力,解决结构性冲突以及缩短时间滞延是加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的根本解。  相似文献   
102.
山东省黄河下游地区盐渍土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资源、气象等因素控制。盐渍土的形成与水体地球化学作用等密切相关。根据盐渍土地球化学元素分布规律、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将本区域划分成3个不同自然环境类型的地球化学分区和盐渍分区。为合理治理土壤盐渍化和系统规划农业布局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03.
针对新疆地震多、地域广、台站数量多的特点,结合新疆地震台网地震编目现状和JOPENS6.0系统的远程波形调用功能,提出以有人值守台为核心均衡考虑工作量、便于运行维护和明确编目职责的原则划分子台网进行编目工作,并研究其可行性。结果表明,有人值守台站进行编目工作时,在带宽越宽的行业网内,操作流程越流畅;按照制定的子台网编目原则,编目效率得到提高。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应用到大震应急时地震序列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4.
结合工程测量课程建设,着重从课程体系改革及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阐述了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认识。  相似文献   
105.
海洋空间规划是重要的海洋空间管理工具,构建科学高效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对海洋空间规划及其体系的基本认知,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空间治理需求,提出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时代背景、着力点和基本路径。研究表明,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是由各类海洋空间规划组成的,具有一定逻辑组织关系的管理制度集合,是海洋空间发展与资源环境管制的基础性机制集合;其构建应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和海洋空间治理需求,体现国家海洋生态文明意志和海洋空间治理现代化,以总结多样化实践、建立完善协调机制和统一技术体系为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6.
长江沿岸港口体系的形成过程与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沿岸港口体系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本文首先对自古以来长江沿岸港口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了科学实证,发现港口体系经历了“港口的起源与产生—港口体系萌芽—港口体系雏形—港口体系形成—港口体系升级”5个阶段。依据实证分析,对长江沿岸港口体系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归纳演绎,认为相关港口对水水中转和陆水中转腹地的长期相互竞争是导致港口体系形成的主要机制,其中对水水中转腹地的竞争尤为关键,而港口对中转腹地的竞争随时间推移不断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进。最后从政策层面,对长江沿岸港口体系和长江经济带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伦。  相似文献   
107.
王鹏飞 《地理研究》2005,24(3):453-463
运用政治生态学(politicalecology)的基本观点,以北京市农村地区为对象,在对平原、丘陵、山区4个不同类型村庄多年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在政治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影响下北京郊区农村的组织形态、产业结构、土地利用、耕地质量、生态环境的变化过程。研究揭示,1979以来北京农村政治改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与其他的农村地区不同,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变化使北京农村生态环境在不同时期呈现出恶化-改善的波动性过程;根据长期研究,政体改革、政策变化在总体上起到了抑制生态恶化、改善农村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国外空间规划研究与实践的新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空间规划是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公共管理工具。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空间规划应该具有协调和整合空间发展的功能,而不仅仅是部门性的土地利用管理体系;应该关注地域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增长;应该关注不同利益人之间共识的形成,而不是简单地分析一定地域空间开发的适宜性和先后顺序。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空间规划实践的一些新动向: a) 重新分配空间规划的权利和职能; b)注重全纳性的参与; c) 重视空间规划的协调与整合; d)强化空间规划的环境维度; e)增强空间规划的灵活性。基于此对我国的空间规划实践得到几点启示: a)空间发展的战略框架和行动计划相结合; b)形成适合于我国的规划参与机制; c)在增强规划约束性的基础上增加灵活性; d)强化区域层次的空间规划; e)突出空间规划的公共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09.
论《GIS空间分析》课程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述了GIS空间分析理论的相关知识面和知识点,分析了课程的教学适应性,提出了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0.
构造解析表明,现今观察到的中扬子地区中部江汉叠合盆地主体构造格架面貌大体形成于印支 早燕山碰撞造山期;其中,主造山初期前陆盆地发育阶段,盆区东、西部构造形变差异明显,晚期经调整而渐趋平衡,由此显现华南与华北两大陆块在碰撞造山过程中可能先后经历了早期点状接触与陆间斜向俯冲和晚期线状接触与陆内俯冲两个发展阶段。晚燕山期以来,盆地裂陷阶段构造格架的分区发育与右行旋转特点,证明中扬子地区曾发生过双向伸展和构造旋转作用,暗示晚燕山 早喜马拉雅期华南与华北两大陆块可能处于逐渐焊合的过程,研究区总体处于造山后陆内应力场调整阶段。盆地坳陷期发育阶段山盆非耦合面貌及壳幔“立交桥”式结构特征展示晚喜马拉雅期以来叠合盆地南、北边缘造山带已进入去根与裂解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