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31.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apid landslides is quite complex mainly because constitutive models capable of simulating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granular materials in the pre‐collapse and post‐collapse regimes are still missing.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introduce a constitutive model capable of capturing the response of dry granular flows from quasi‐static to dynamic conditions, in particular when the material experiences a sort of solid‐to‐fluid phase transition. An ideal assembly of identical spheres under simple shear conditions is considered. In the constitutive model, void ratio and granular temperature have been chosen as state variables, and both shear and normal stresses are computed as the sum of two contributions: the quasi‐static one and the collisional one. The former is determined by using a perfect elasto‐plastic model including the critical state concept, while the latter is derived from the kinetic theory of granular gases. The evolution of the granular temperature, fundamentally governing the material phase transition, is obtained by imposing the kinetic fluctuating energy balance.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has been integrated, under both constant pressure and constant volume conditions, and the influence of shear strain rate, initial void ratio and normal pressure on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has been investigated.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32.
地洼学说的理论结构和发展纲领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地洼学说(活化区理论)自1956年诞生以来,经受过35年的检验,已发展成为5个组成部分和2个衍生学科的理论体系。它的理论结构是以第一个组成部分,即大陆地壳中发生于地台阶段之后、特征与地槽区不同的一种新型活动区——活化区即地洼区概念为内核。保护层为其余的组成部分和衍生学科,即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递进(地洼)成矿理论、壳体概念和地幔蠕动热能聚散交替假说,以及构造地球化学和成矿构造学。 地洼学说是属于作者倡议建立的“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范畴。它的发展纲领应是运用“历史—动力综合分析法”的研究方法;贯彻理论实践并重和切合生产需要的学术路线;采用充实和加固内核以及调整某些保护层的方式;按照自我完善与学百家之长相结合的原则,研究领域包括学说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和运用它以解决实际问题。 内核的充实和加固包括两个方面:(1)理论方面的研究,例如地洼区的鉴别依据、类型划分、形成时代、分布地区、地壳运动等方面的问题。(2)实用方面的研究,例如用于区域地质、地貌、新构造、地震等方面的问题。 关于保护层的加强和扩大,主要有如下的工作:(1)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在理论方面为适用范围的检验,地壳发展按照动定转化规律的原因、超越发展阶段问题、可逆发展问题及哲学思维方法等的?  相似文献   
233.
瑶岗仙矿田控矿因素及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依壤 《湖南地质》1992,11(4):285-293
本文从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岩浆演化分异、包裹体测温、稳定同位素、物质来源和矿床定位机制、成岩成矿概念模式诸方面,论证了矿田系“层、相、位、源、障”等成矿有利条件有机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34.
绿洲景观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3,自引:9,他引:43  
本文应用近年来日益活跃的景观生态学研究成果,对绿洲的概念,基本特征,分布,景观类型,景观命名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5.
吴信值 《地理研究》2018,37(10):1947-1956
国外学界已对跨国界的“和平公园”或保护区进行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目前仍存在概念和术语使用混乱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统一使用“国际和平公园”这一术语并对其概念进行界定,同时指出它与国内通常所说的和平公园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归纳总结出国际和平公园的4个基本特征,即空间分布的跨境性、发展目标的多维性、合作水平的多样性、联合管理的复杂性。进一步从项目可行性、规划与建设、开发与保护、监测与评估等方面提出一些研究议题供国内旅游地理学界参考,以便开拓本学科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236.
为了应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响应"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定位,通过系统辨析经济核心区的概念与内涵,及其与土地节约集约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在人口、产业与土地资源时空匹配的基础上,经济核心区作为国家经济增长、人口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理应成为国家和地区实现节约集约的关键和推进主体;并据此对经济核心区土地节约集约的内涵、我国土地节约集约的几个基本认知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指出粗放式经济增长与扭曲房地产市场、土地规划不科学、土地产权和义务的混乱、土地供应与管理的不完善等因素,是造成我国经济核心区土地非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中国要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核心区节约集约用地,需要从机制创新、规划创新、技术和标准创新、以及监督管理创新等层面予以切入与落实。  相似文献   
237.
针对当前内河数字航道概念不清、构成不完整的问题,在新时期内河航道发展转型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内河数字航道的基本概念,建立了由航道模型规范、航道条件监测、航道数据资源、航道养护管理、航道信息服务、航道运行保障等构成的内河数字航道体系,简述了对转型需求的支撑关系,对于加快和推进我国内河数字航道的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8.
信息化质检系统数据库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国内大多测绘质检软件还仅限于满足成果质检需要的现状,该文提出了面向所有地理信息产品信息化质检系统的构建思想,采用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详细论述了满足信息化质检系统的数据库概念模型结构及关系模型结构。基于该数据库模型,研发了测绘地理信息产品质量检验与评价系统。实践应用表明,该数据库模型能够满足信息化质检系统的需要。但数据库设计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在应用开发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39.
Abstract

The formal process of system design begins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of use cases. No such cases are readily apparent for the current generation of geobrowsers, though the text of the 1998 Gore speech refers to several. An analysis of the use case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reveals similarities with the functionality of geobrowsers, inviting the view that the two form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ll eventually converge. However, experience suggests that users are finding very different ways of exploiting geobrowsers, and two example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se uses can be interpreted within a broad framework of spatial concepts, and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is framework provides a better guide to the future of geobrowsers and Digital Earth than current GIS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240.
借助于辅助模型辨识思想,针对白噪声干扰的输入非线性有限脉冲响应系统,研究了辅助模型最小二乘辨识方法、辅助模型多新息最小二乘辨识方法、变递推间隔辅助模型最小二乘辨识方法、变递推间隔辅助模型多新息最小二乘辨识方法、等递推间隔辅助模型多新息最小二乘辨识方法,以及有限数据窗最小二乘辨识方法,包括引入加权因子(加权矩阵)、遗忘因子得到的一些相应辨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