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14篇 |
免费 | 1259篇 |
国内免费 | 116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2篇 |
大气科学 | 640篇 |
地球物理 | 2613篇 |
地质学 | 3824篇 |
海洋学 | 929篇 |
天文学 | 60篇 |
综合类 | 321篇 |
自然地理 | 11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200篇 |
2021年 | 272篇 |
2020年 | 289篇 |
2019年 | 287篇 |
2018年 | 264篇 |
2017年 | 303篇 |
2016年 | 283篇 |
2015年 | 297篇 |
2014年 | 424篇 |
2013年 | 562篇 |
2012年 | 355篇 |
2011年 | 416篇 |
2010年 | 383篇 |
2009年 | 459篇 |
2008年 | 521篇 |
2007年 | 441篇 |
2006年 | 488篇 |
2005年 | 354篇 |
2004年 | 331篇 |
2003年 | 300篇 |
2002年 | 288篇 |
2001年 | 261篇 |
2000年 | 239篇 |
1999年 | 236篇 |
1998年 | 202篇 |
1997年 | 177篇 |
1996年 | 154篇 |
1995年 | 131篇 |
1994年 | 119篇 |
1993年 | 117篇 |
1992年 | 92篇 |
1991年 | 74篇 |
1990年 | 70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8篇 |
1978年 | 16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高铁作为城市群内部物质与信息交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扩展和城市间相互联系的重要通道,而城市群则是被高铁系统压缩了空间的众多城市空间。本文通过采集长三角城市群380个高速铁路客运数据建构20×20的矩阵,建立了基于高铁客流的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间联系的矩阵,并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城市群内外空间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宁波间城市网络联系密度高于其他廊道城市间联系;②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向外延伸的轴线联系加强,主要表现为上海与镇江、嘉兴,南京与丹阳、湖州,苏州与常州、昆山等城市间联系紧凑;③在城市群“空间流”分层方面:第一层级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沪—苏—锡—常”及其沿线;第二层级城市网络主要由“沪—宁”及其沿线路线构成;第三层级城市网络主要由“沪—杭—甬”及其沿线路线构成;第四层级城市网络主要由上海—金华—义乌及其沿线路线构成。 相似文献
62.
新疆帕米尔跃动冰川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2015年5月,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公格尔九别峰北坡克拉牙依拉克冰川发生跃动,造成草场和部分房屋被冰体淹没,本文针对这一冰川跃动事件的发生过程进行研究.利用2013-2015年间ASTER立体像对数据监测了克拉牙依拉克冰川的冰川表面高程的变化,并利用2015年4月13日至2015年7月11日期间的LandsatOLI数据监测了冰川的表面运动速度变化.监测发现,克拉牙依拉克冰川从2015年4月13号开始活动强烈,表面运动速度呈加快趋势,2015年5月8-15日期间冰川表面运动速度达到最高水平,其最大运动速度在西支中部达到了(20.40±0.42)m·d-1,冰川跃动达到顶峰.冰川跃动"积蓄区"位于西支冰川平衡线以下区域,跃动向下游接收区输送冰体体积约为2.4×108m3,大量冰体堆积在东西支汇合口地段(海拔3100~3500m),造成了该处冰面隆起,其中最大隆起高度为(130.58±0.70)m.本文获得了西支冰川由静止期、跃动状态、恢复到稳定状态期间的冰面高程和表面运动速度变化,为本地区冰川跃动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黄河口快速沉积及其动力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现场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校准图像计算表明 ,185 5年以来 ,黄河三角洲新淤陆地 36 99km2 ,生长速率为 2 6 8km2 /a ,黄河输入三角洲 1× 10 8t泥沙形成 3 14 4km2 的陆地。进入河口区的泥沙约 88 4 %堆积在水下 8km宽的三角洲前缘。研究表明 ,这一堆积比例是河口切变锋、异重流和潮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异重流在黄河汛期一直存在 ,大约搬运黄河来沙的 6 0 %沉积在三角洲前缘 ;一个潮周期内 ,切变锋出现两次 ,它能够捕获异轻羽状流中的悬浮泥沙堆积 ,也能够限制异重流的远距离扩散。切变锋消失后 ,少量悬浮泥沙才能远距离扩散 ,随潮流离开三角洲水下斜坡。 相似文献
64.
65.
针对当前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中出现的科室业务衔接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就如何明确科所责权、完善机制,全面提升科所业务水平,提出了一对一业务指导、通过收(退)件登记卡完善管理机制、制定不同行政许可事项工作程序流程图等措施。 相似文献
66.
城市的发展对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引发了地铁的快速发展, 而地铁车站的存在, 会对原本稳定的地下水流场产生阻挡效应, 因此, 很有必要研究地下结构物对地下水流场造成的影响。本文采用数值方法研究地下结构物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 基于单元中心有限差分法软件Visual, MODFLOW。为了明确地下结构物影响地下水流场的因素, 对计算模型进行了简化, 模型计算针对的是单层土层中地下结构物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地下结构物不仅能够影响地下水流场的稳定时间, 而且使得迎水面水位上升, 背水面水位下降, 其中, 对背水面的影响程度大于迎水面。地下结构物左右侧上下游之间的水位差, 也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7.
68.
若干交代成岩成矿作用组份质量转移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几种常见的交代成岩成矿作用为例,介绍了一种新的综合性的组份质量转移计算法-真恒量定值非固定同体积质量计算法(TCFM法),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这些成岩,成岩作用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9.
70.
2009-07-31,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溪河流域金阳县地洛电站施工区暴发泥石流,造成9人死亡、施工道路及设施损毁.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认为,"7.31"泥石流是一场高容重低粘度坡面型泥石质泥石流,强降雨是此次泥石流形成的激发条件,工程弃渣是其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过沟公路未合理设置排水涵洞,路基被毁,沿途大量物质补给是泥石流形成的促进因素."7.31"泥石流隐蔽性强,人们对其危害范围认识不足,防灾意识薄弱,监测预警不到位,是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重要因素.结合西溪河流域水电开发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规范人类工程活动,提高防灾意识,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等防治对策,建议进一步加强中小水电工程施工的监管力度,切实落实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