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1.
青藏高原的剧烈隆起对中华文明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道一 《古地理学报》2004,6(2):216-225
自1百万年前以来,青藏高原的迅速隆起确定了长江、黄河的形成。在青藏高原周围的两个构造结附近,已发现有元谋人和兰田猿人等。从而提出:这些中国古人类起源的环境因素与青藏高原的剧烈隆起有关。由青藏高原隆起形成的特殊地质、地理、气象条件,对近万年来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中华文明思想体系。因此,中华文明的形成不仅与长江、黄河等流域有关,而且与青藏高原的剧烈隆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2.
The accumulative profiles of seabird and sea animal excrement together with the depositional sequences influenced by the excrement have been utilized to reconstruct the historical populations of Antarctic penguins and seals, also to study the eco-geology in the ice-free areas of Antarctica and Arctic. The historical populations of Antarctic penguins show dramatic fluctuations, the period of sharp decrease coincides well with Neoglaciation, and extremely cold or warm climate conditions are unfavorable for the survival of Antarctic penguin. The historical change of seal population seems to be related to climatic variations, sea-ice coverage and its forage behavior. The fluctuations of Hg (mercury) in the seal hairs and the sediments influenced by seal excrement were found to b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ancient gold and silver mining activities and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 over the past several thousand years.  相似文献   
93.
区域开发与区域划分:中国古代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述彭  曾杉 《地理科学》1997,17(2):97-104
中国人很早以前就有区域发异的概念,由此产生的中持续发展思维成功地运用到三角洲的开发和三角洲文明的形成之中。在以海岸带为基线,面向内陆和面向海洋的区域开发与区域交往的漫长历程中,古代留下众多历史启示。古往今来,区域划分一直是中国区域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5000年文明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锤炼出区域划分的目标:寻求区域内部的向心力和亲和力,保持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最佳临界状态,分级处理模糊边界。  相似文献   
94.
中国“三生空间”分类评价与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刘继来  刘彦随  李裕瑞 《地理学报》2017,72(7):1290-1304
本文在探究“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功能与土地利用类型的辩证关系,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建立了三生空间分类与评价体系,揭示了1990-2010年间中国三生空间的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 生产空间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东南侧的主要城市群及粮食主产区,其扩张区域主要分布于东北平原、新疆西北、宁夏、兰州—西宁、四川盆地、环渤海、长三角、厦漳泉、珠三角等地区,缩小区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呼伦贝尔大草原、江汉平原、闽南丘陵等地区;② 生活空间主要集中在全国主要城市及城市群,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格局,其扩张过程表现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大规模、区域式扩张和各主要省会城市的小规模、点状式扩张。③ 生态空间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西北侧,整体呈现“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④ 工业化、城镇化是中国三生空间变化的基本动力,西北和东北地区的农田开垦、华北平原和三大城市群的城镇化建设、黄土高原的退耕还林等是导致三生空间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可以为三生空间的分类规划和优化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
以济南小清河为例,通过分析小清河的历史足迹和文化底蕴,挖掘小清河文化内涵,揭示小清河文化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梳理文脉、拓展河流文化新内涵;意向塑造,建设河流文化宣教载体;文化设计,恢复文化记忆;资源整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传承,开展积极有益的宣教活动;文化研究,成立文化研究机构等措施,旨在为我国今后更好地开发利用河流、保护河流文化,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6.
印度河文明兴衰和地理环境变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班武奇 《地理研究》1998,17(3):249-257
历史学界证实,约发端于公元前3000年的印度河文明,历经千年辉煌后,突然衰落了。此文着重探讨了与这一兴衰过程相伴的地理环境变迁问题。初步结论是:印度河流域的热带森林,孕育了古代农业,并成为阶级社会诞生、发展的自然基础。青铜利刃、文明之火,砍尽、烧光了一片又一片原始森林,终于引发了良性生态平衡的崩解,导致难以逆转的沙漠化过程,使一个兴旺的古代社会衰落到死亡的边缘。雅利安人的入侵和其后的漫漫风沙,彻底埋葬了印度河古代文明。  相似文献   
97.
文章综述了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减轻自然灾害学术研讨会”期间,由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和中国文物学会等共同举办的“地震灾害与人类文明”专家论坛的讨论情况;摘录了部分专家、学者对今后应当开展的工作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8.
明晰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间的交互胁迫作用是协调旅游地人地关系的重要基础。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指数法测度2002-2018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并引入Tapio解耦模型探析二者解耦关系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波动中提升,不同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2)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以波动低速上升为主,在空间上形成不同类型和范围的“压力俱乐部”;3)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的年际解耦关系大致呈类“U”形,而在阶段性解耦关系上,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解耦与耦合具有反复性、动态性和不可持续性。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加速旅游经济发展、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
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江及其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保障。长江横贯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水量丰沛、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巨大。长江经济带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的生态环境变化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本文在系统分析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长江经济带面临的灾害威胁大、环境污染重和生态退化快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威胁,提出了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保障工程体系,加快形成开发集约集中、生态自然开敞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大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建设与保护力度,强化节能减排和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以及率先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策略,确保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地绿天蓝”的绿色生态走廊。  相似文献   
100.
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问题,胡锦涛同志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这两个概念的先后提出,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进入全新境界。这两个概念之间在理论上是递进关系,在话语上,却是对传统的回归,是在充分尊重人的自由与权利基础上对社会的重新整合,因此获得了世人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