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72篇
  免费   2298篇
  国内免费   2958篇
测绘学   3735篇
大气科学   2532篇
地球物理   2348篇
地质学   6538篇
海洋学   1834篇
天文学   425篇
综合类   1448篇
自然地理   2368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379篇
  2021年   495篇
  2020年   503篇
  2019年   636篇
  2018年   444篇
  2017年   605篇
  2016年   593篇
  2015年   710篇
  2014年   860篇
  2013年   880篇
  2012年   1002篇
  2011年   1113篇
  2010年   862篇
  2009年   906篇
  2008年   950篇
  2007年   1172篇
  2006年   1098篇
  2005年   1036篇
  2004年   947篇
  2003年   794篇
  2002年   800篇
  2001年   623篇
  2000年   603篇
  1999年   492篇
  1998年   469篇
  1997年   400篇
  1996年   342篇
  1995年   299篇
  1994年   282篇
  1993年   201篇
  1992年   147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61.
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两大指标体系;简评了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提出了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系统的设想,并简要介绍了该信息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及值得重视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62.
长江三峡坝区断裂构造的形成和演变的最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底岩体内存在4组断裂构造。这些断裂、裂隙并非岩体的原生构造,而属于构造成因。根据断裂内岩脉侵入、岩石蚀变作用、结构面特征和构造岩类型的分析研究,认为断裂具有多期活动性的特点。对比基底岩体和沉积盖层的构造,确认岩体中的断裂构造在晚元古代晋宁期就已基本形成,以后在燕山期黄陵背斜出现时,喜马拉雅期断块构造产生时,断裂多次重新活动,演变为新的断裂系统。  相似文献   
463.
论述了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采用多种测吉参数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Bayes判别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建立起一套适用于煤田地质勘探的测井计算机解释系统。  相似文献   
464.
对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下第三系、中上元古界沉积物和油样的低环萜烷参数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油源对比,表明石炭-二叠系部分样品与该区轻质油的关系密切。进一步分析这套地层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后,提出壳质组含量和成熟度是决定石炭-二叠系能否生成轻质油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该区煤系地层生成轻质油的成熟度下限是镜质组反射率R0为1.1%。  相似文献   
465.
全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及预测图编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区域地质灾害预测是地质灾害研究的难题。本文运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价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将全国剖分为2700个单元,对地质灾害进行现状评价,并与已数字化的地质灾害图件进行单要素叠加,编制了全国地质现状等值线图,在现状评价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进行趋势预测,将降雨条件、区域地震活动、区域地壳稳定程度、区域岩组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作为区域地质灾害演变的因素,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综合评判,编制了1:600万中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图。  相似文献   
466.
自然灾害研究中几个观念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人类生活环境系统的整体观角度讨论了自然灾害的两重性、关连性及人类圈之形成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认为自然灾害从短时间尺度和小范围看是灾变, 从长时间尺度和大范围看是一种自调节、自平衡过程;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存在着双向效应关系;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群发共生现象)是由其同源性、链发性和韵律性决定的;人类圈是地球演化进入新阶段的产物, 它具有进行层次深、作用强度高、活动领域宽和通过信息实现调控的特点。建立上述观念, 对灾害研究、减轻灾害损失,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7.
耿国仓  袁效奇 《甘肃地质》1996,5(2):11-20,T004
钻井资料证实,内蒙巴彦浩特盆地东部保存有较完整的石炭系,其中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厚达459.6m。经72块岩样分析鉴定,共发现62属119种孢粉,含6个新种。可概括为上下两个孢粉组合,上组合称Densosporitesbelulus-Crassisporalatigranifer-Lycosporagranulata(简称BLG)组合,下组合称Crasisporalatigranifer-Camptoriletesreticuloformis-Vestisporacostata(简称LRC)组合。地质时限为晚石炭世中期羊虎沟组(维斯法期A—C)。  相似文献   
468.
本文提出延边地层区的晚石炭世地层有两种类型:一是原地系统的天宝山组;二是外来岩块,包括原山秀岭组。并建议停止使用山秀岭组一名。  相似文献   
469.
露天矿边坡实用型专家系统PESOPS V1.0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彰明 《岩土力学》1996,17(4):48-55
结合边坡工程和岩质边坡普遍存在的问题,建造了一个露天矿边坡实用型专家系统PESOPS V1.0。介绍了滑坡预报子系统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应用实例表明该子系统适用性强,预报可靠、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470.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汪集Yang 《地学前缘》1996,3(3):96-100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在自然界和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这类地热系统在阐明地区构造活动性、地热资源形成、分布以及水-岩相互作用和有用元素富集成矿等方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重点介绍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特点及其形成模式、在我国的分布,并以漳州地区为例作出实例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