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1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测绘学   133篇
大气科学   130篇
地球物理   260篇
地质学   568篇
海洋学   29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53篇
自然地理   6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模糊熵值的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概率化预处理方法,把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多种观测项目的观测值转化为概率值时间序列,然后计算其模糊从属函数。在此基础上计算该区地下流体构成的信息源系统的模糊熵值,分析了模糊熵值变化与1983年山东菏泽Ms 5.9地震和1985年河北任县Ms5.0地震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这两次中强地震前分别有明显的减熵异常过程,并且一次比一次明显,中强地震都发生在低熵值处,震后恢复到高熵值的变化过程。这可能反映了地下流体构成的信息源系统在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的减熵有序变化。通过研究认为,该区模糊熵值减到0.907为发震前兆异常警戒线,并且离中强地震发生的时间越近,减熵过程越大;震级越大,减熵过程越明显,减熵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32.
通过目前国内外现有资料的对比研究,对严重影响石太高速公路修建和运营的柏井采空区采用压力注浆的方法,充填采空区上覆的裂隙冒落带,以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灌注材料选用水泥和粘土,水固比为1:1.5,依据地面构造物不同,在桥涵地段采用1:0.8:0.7(水:水泥:粘土,下同)的配比,在边坡地段采用1:0.5:1的与比,在一般路段采用1:0.3:1的配比,灌注浆液的结石体在采空区及上覆的裂隙冒落带中充填率达  相似文献   
33.
对东部欠发达地区的特征,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助于这些地区经济早日腾飞,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与发展也会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河北省沧州市为例,分析了东部欠发达地区的特征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东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4.
The constitutional decision to return to their original owners all real-estate property in East Germany that had either been expropriated or placed under state administration (the restitution principle) has had significant consequences for urban development and urban renewal. Experiences from East Berlin's innercity residential areas illustrate the effects on the state of repair of housing, the character of residential neighbourhoods, the tenants living in the areas affected, and the future structure of real-estate ownership. The case studies reveal a picture of a contradictory development of residential neighbourhoods, including shifting power relations and new polarizations, especially between tenants and landlords.  相似文献   
35.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coastal area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manifold influences of tourism on coastal areas are analysed from three different angles: (1) The development of seaside tourism including the changes of socio-economic and settlement patterns; (2) its cultural impact on the local population; (3) its environmental aspects. Point 1 is described with the help of a model showing four peripheries in space and time: (I) the North Sea and Baltic coasts since the 18th century; (II) Southern Europe during the 19th century; (III) the North African shores around 1950; (IV) the tropical oceans after 1965. Within every periphery, several phases (pioneer, domestic, international) can be distinguished according to the origin of tourists, the investment, the know-how etc. While the beginning of every phase is dominated from abroad, later-on national actors play an increasing role. This applies also to point 2, which refers mainly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for point 3, mass tourism may result detrimentally on water supply, sensitive coastal landscapes, socio-cultural identity etc. Among the questions to be raised are: How far are industrial societies responsible for any negative impacts of tourism, and what are the chances for, and a general consciousness on, a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36.
结合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阳原县具体的地理情况、地质环境,分析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查明区内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对地质灾害进行区划,划分出地质灾害危险区、易发区、稳定区,并依据区划结果提出治理阳原县地质灾害的切实可行的建议,指出在不同地质灾害区中采取不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7.
工程物探方法在浅海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浅层地震、浅地层剖面、旁侧声纳、海磁等近几年应用较广的物探方法及其工程实例介绍,指出物探方法在浅海域地质调查中的优点及不足。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1948-2001年南、北半球及欧亚大陆、非洲大陆、澳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中国 7个大尺度区域 6~8月降水的长期趋势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南、北半球 6~8月的降水都为负趋势,但南半球降水的负趋势在统计上不显著。在54年的时间段内,南半球 6~8月降水的递减速度为 0.12 mm/a,仅为北半球同期降水减幅(0.24 mm/a)的一半。南、北半球 6~8月降水量年代际尺度的振荡都非常明显,但是,南、北半球年代际变化的特征明显不同。目前北半球仍是在少雨时间段,而南半球处在降水量正常或多雨的时间段。分析还表明,非洲大陆 6~ 8月降水的年代际特征最明显,降水的负趋势也最为显著;欧亚大陆 6~8月降水也有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与明显的负趋势变化;澳洲大陆 6~8月降水的年际变化明显,年代际变化相对来说要小得多;北美大陆 6~8月降水的年际变化明显,但无明显的趋势变化。此外,分析了大尺度区域 6~ 8月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部分区域大尺度降水量之间有明显的联系;分析了中国夏季降水的长期变化,发现中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明显,但无明显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39.
叠前深度偏移述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叠前深度偏移是理想的改善复杂地区和强横向速度变化的地震资料成像技术,笔者就4种典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理论基础与技术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0.
包气带中温度变化对水分分布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高180cm、宽50cm的砂槽中,做了温度对水分运移影响的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包气带一定深度以下,孔隙相对封闭,孔隙内液态水与气态水处于动态平衡,相对湿度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在此条件下,砂柱内温度场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导致孔隙系统内的水分发生蒸发或凝结。当包气带内温度场发生变化时,气态水在温度梯度作用下,向最低温度界面运移,蒸发或是凝结取决于最低温度界面的性质。在不发生聚集的开放性界面上出现蒸散,消耗包气带内水分。在聚集性封闭界面上则出现凝结,使包气带内水分增加。在温度场控制下,包气带中气态水凝结或蒸发是水分运移的另一重要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水分的分布状态,尤其在温差巨大的地区,这种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