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地磁异常二维反演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鸿  黄传杨 《安徽地质》2008,18(3):198-201
文章通过一个地面磁测勘查项目,探讨了地磁异常二维反演的方法与步骤,介绍了一个实例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2.
中国沙区人居环境安全研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沙漠化严重威胁沙区人居环境安全,研究沙区人居环境安全保障技术,是关系到民族生存空间的迫切任务。基于人居环境理论的介绍,阐述了沙区人居环境的概念、内涵、分级和研究尺度,初步勾勒了沙区人居环境安全研究的内容体系和评价方法。在深入讨论导致沙区人居环境恶化根源的基础上,认为从资源环境和人类社会两个互相耦合的维度上,从沙区人居环境这一综合的系统整体入手,是防沙治沙技术研究重大突破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53.
吴美蓉 《测绘科学》2000,25(2):25-29
介绍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应用系统中 7个分系统的基本概况和数据处理系统的基本特点 ,还对星上三种传感器和高密度磁记录器的特点以及产品的生产能力和类型等进行了简单的描述。重点探索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遥感数据在资源、环境、灾害监测、各种数据库的建立与更新、遥感定量化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54.
现代地壳运动与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美国、日本的GPS连续观测系统和INSAR空间测地技术在现代地壳运动和地震监测预报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5.
柯礼聃 《水科学进展》1994,5(4):328-332
水利科学是在有关基础学科的发展和水利事业的实践中建立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水利建设推动了水利科学的不断进步,使其进入一个综合发展的新阶段。现在,随着水利事业发生的战略性转变,水利问题中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显着增多,正确处理水利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愈来愈成为水利发展中的重大课题。水利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加强水利学科中的软科学建设是今后水利科学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6.
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 也是多个国际科学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25年来有较大进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参加了我国组织的23次南极考察、2次北冰洋考察和3次北极考察; 承担了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北极黄河站气象业务建设和维持, 以及中-澳合作南极冰盖3个无人自动气象站工作; 进行了常规地面气象、Brewer大气臭氧、近地面物理、冰雪和大气化学等观测, 获得了较为系统的极地大气环境资料。开展了有关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的研究, 在极地天气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时空多样性、极地海冰变化和南极海冰涛动、极地近地面物理特征和海-冰-气相互作用、中山站臭氧变化特征及南极臭氧洞和大气化学、气候代用资料获取和古气候环境以及极地大气环境变化对东亚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中国极地大气科学正积极通过多学科交叉、走国际合作道路, 努力提高对极地在全球变化中作用的认识水平, 并积极探索极地变化对我国气候、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通过统计2012—2013年东莞市观测到的629次降雨过程和对应的PM2.5质量浓度降雨前后的变化,分析每次降雨过程的雨量级、时间、强度与PM2.5质量浓度净化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降雨有助于PM2.5沉降,缓解空气污染,但由于每次降雨过程的雨量、降雨时长、强度不同,降雨前的PM2.5质量浓度不同,雨滴、雾滴的影响,局部性降雨的影响,雨滴大小、数密度以及其它气象要素的影响,导致每次降水过程不是都能削减PM2.5质量浓度,起净化作用,净化的程度也不一样;从平均净化能力来说,雨量级越大、降雨时长越长,雨强越强的降雨过程对PM2.5质量浓度削减的能力越强,净化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58.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用地图数据检索方法——“放大镜”式地图数据检索,建立了相应的软件系统,并讨论了该方法的数学基础、软件的特点,还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9.
关于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矿作用地球化学是矿床地球化学的基础理论分支,属于应用基础类学科,以地球化学原理和方法研究造成元素沉淀富集形成矿床的地球化学作用的原因和机理。本文讨论了热液矿床成矿作用的几个问题。指出花岗岩与矿床类型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即花岗岩是否具有成矿专属性仍然存在争论,需要继续探索。花岗岩类具有成矿潜力不等于这些花岗岩最终都能成矿。决定岩浆发生成矿作用的因素很多,其中岩浆分异作用过程和流体释放时间及其机制可能是决定成矿发生和矿床类型的关键,岩浆熔体中挥发组分及其行为可能是岩浆能否发生成矿作用的决定性要素,聚焦流体流动是成矿作用能否发生的关键环节,而自组织临界性和反馈作用决定了成矿效率和矿床的规模。  相似文献   
60.
BOOK REVIEWS     
Book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Lob Trees in the Wilderness . Clifford and Isabel Ahlgren . Satellit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 T. D. Allan , ed. Sunbelt Cities: Politics and Growth Since World War II . Richard M. Bernard and Bradley R. Rice , eds. Legacy of Minneapolis: Preservation Amid Change . John R. Borchert , David Gebhard , David Lanegran , and Judith A. Martin . Bloomington, MN: Preparing a Historic Preservation Ordinance. Richard J. Roddewig . The Mountains of Northeastern Tasmania, A Study of Alpine Geomorphology . Nel Caine . Introductory Cartography . John Campbell . Englewood Cliffs, NJ: Changing Climate . Manual of Remote Sensing, Second Edition . 2 Vols. Robert N. Colwell , ed.-in-chief; David S. Simonett and John E. Estes , vol. eds. Remote Sensing in Meteorology, Oceanography and Hydrology . A. P. Cracknell , ed.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 Mark L. Davison . Environmental Karst . Percy H. Dougherty , ed. The Urban Environment . Ian Douglas . Geomorphology of Europe . Clifford Embleton , ed. An Introduction to South Asia . B. H. Farmer . Great Geological Controversies . A. Hallam . Hazardous Waste Management: In Whose Backyard? Michalann Harthill , ed. Energy for Subsistence . Margaret Haswell . Perspective on Ratzel's Political Geography . James M. Hunter . Economic Deposits and their Tectonic Setting . Charles S. Hutchison . Energy Risk Assessment . Herbert Inhaber . Discovering the Vernacular Landscape . John Brinckerhoff Jackson . Climate and Energy Systems: A Review of Their Interactions . Jill Jäger . Dilemmas in Regional Policy . Antoni Kuklinski and J. G. Lambooy , eds. California Farmland: A History of Large Agricultural Landholdings . Ellen Liebman .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New Land Settlement in Latin America . Jacob O. Maos . Dark Continent: Africa as Seen by Americans . Michael McCarthy . Westport, CT: Climatology: An Introduction . John E. Oliver and John J. Hidore . Columbus, OH: The Geography of Warfare . Patrick O'Sullivan and Jesse W. Miller . The Expanding City. Essays in Honour of Professor Jean Gottmann . John Patten , ed. Scotland's Environment During the Last 30,000 Years . Robert J. Price . Integrated Urban Models . S. H. Putman .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al Crisis: Red or Green Alternatives? Michael Redclift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