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4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MGEX网提供的GPS、GLONASS、BDS、GALILEO四系统双频观测数据,以CODE、GBM、WUM、GRG精密产品进行了静/准动态模式下多系统组合无电离层延迟PPP浮点解与整数钟法固定解实验。结果表明多系统的组合提升了定位精度,尤其是GLONASS的加入效果最明显,CODE与GBM产品的解算精度优于WUM、GRG产品。部分模糊度固定相比全模糊度固定的效果显著,模糊度固定明显缩短了PPP收敛时间,在静态模式下相对浮点解精度提升10%以内,动态模式下E方向与U方向精度提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2.
传统多历元累积观测量随机模型通常忽略各历元间观测量的时间相关性,导致其对观测量整体随机特性刻画不准确。考虑北斗系统中GEO卫星观测量的时间相关性较强,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多历元下北斗观测量的时间相关随机模型构建方法。在传统多历元随机模型的基础上,将时间相关系数直接引入随机模型,通过观测量站间差分残差计算各历元间观测量的时间相关系数,生成多历元下北斗观测量时间相关随机模型,并利用实际试验数据对其在整周模糊度解算中的表现进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时间相关随机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随机模型存在的整周模糊度PCF下限估值虚高的问题,提高了整周模糊度Ratio值,有助于整周模糊度顺利通过检验。此外,相比于传统随机模型,时间相关随机模型有效减少了整周模糊度漏检及误警的情况出现,提高了整周模糊度解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3.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建筑物提取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深度学习的深层次特征提取方法,非常适合高分辨率影像中建筑物的提取,但使用深度学习提取建筑物时,大多以改变网络结构为主进行算法优化,很少与其他方法结合。本文研究在改进深度学习网络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影像模糊度约束增强、形态学建筑指数约束增强等方法,对建筑物提取方法进行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改进。本文主要改进内容为:① 提出PwDeepLab网络,该网络基于DeepLab v3+网络结构,在特征融合方式和损失函数等方面进行了改进。② 提出模糊度约束方法,在固定影像块大小的情况下,通过影像模糊度约束对影像进行上采样增强。③ 提出形态学指数约束方法,通过形态学建筑物指数(MBI)约束范围拉伸增强的方法,在较少改变原始影像特征的情况下,突出建筑信息。本文在Massachusetts数据集和武汉大学的Satellite Dataset Ⅱ(East Asia) 数据集上进行验证, 2个数据集的主要建筑类型存在较大区别。本文提出的方法在2个数据集上的精度相对于DeepLab v3+分别提高了10.9%和3.8%,相对于U-Net分别提高了10.0%和9.6%。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建筑物提取效果有明显提升,且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04.
刘伟平  郝金明  李建文  陈明剑 《测绘学报》2014,43(11):1132-1138
提供高精度的精密轨道产品对北斗系统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给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度固定的北斗卫星多系统融合非差精密定轨方法,重点推导论述了模糊度固定的实现方法,并结合实测数据,对其精密定轨效果进行了分析,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方法,北斗GEO、IGSO、MEO卫星三维定轨精度分别达到1.263m、0.214m、0.134m,三类卫星径向定轨精度平均优于10cm,IGSO和MEO已经基本优于5cm;模糊度固定以后,北斗卫星三维定轨精度平均提高了21.8%,轨道切向精度改善最为明显,其中又以GEO卫星改进最大。  相似文献   
105.
张宝成  欧吉坤 《测绘学报》2011,40(6):710-716
精密单点定位(PPP)一般基于非差GPS观测值,其中相位观测所含的初始相位偏差(Initial Phase Biases, IPBs)与整周模糊度不可分离,故各类PPP估值均为模糊度浮点解。目前,借助区域或全球GPS网分离卫星IPBs,改正PPP相位观测值,可实现PPP整周模糊度解算,进而提高各类估值精度,显著缩短收敛时间。常用算法包括:分解卫星钟差(分解钟差法)和非整相位偏差(非整偏差法)估计方法。本文从GPS原始观测值入手,推导了卫星IPBs估计的满秩函数模型,以此为基础对两种算法的特点及实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分解钟差法是一种观测信息的最优利用,且与传统的卫星钟差估计方法具有较优的一致性,但未利用卫星IPBs较为稳定的有利约束;非整偏差法对组合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未加考虑,进而是一种次优估计,其实时性实施较差,且较依赖于高精度的码观测值。文中的新模型可有效克服上述两种算法的不足,便于施加部分参数的合理时变性约束,以提高卫星IPBs估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6.
针对双星姿态测量中整周模糊度解算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双星整周模糊度解算方法——天线反转法。其基本思想是,在静态初始化过程中将副天线绕主天线反转了180°。模拟算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可靠地解算出双星整周模糊度。  相似文献   
107.
基于模糊度中误差的GPS信号第三民用频率L5的选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模糊度参数标准中误差角度出发讨论信号L5频率的选取问题,在双频观测资料模糊度参数估计基础上,研究三频观测资料模糊度参数估计,并进行模糊度参数标准中误差确定、讨论信号频率与模糊度标准中误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新的民用频率取值范围的建议。为今后的GALILEO系统、其他导航系统等信号频率选取提供一种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8.
北斗卫星提供3种频率载波信号,极大地推动了利用载波对用户位置和速度信息进行高精度计算方法研究。本文重点研究基于北斗卫星三频信号的载波相位模糊度解算CIR方法,通过使用函数极限的原理推导载波组合,为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分析每一步的误差传递,选取优秀的伪距组合、相位组合,并处理数据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在短基线向量前提下,双差中忽略大气延迟的影响,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几种载波组合的计算模糊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9.
提出了一种顾及电离层约束的非差周跳实时探测与修复方法。通过构造3个线性无关的组合观测量,按逐级模糊度确定的思路,分别对超宽巷、宽巷和窄巷进行探测与修复;然后联合三步的探测结果,将周跳恢复到原始载波值上。在宽巷组合上进行了改进,将宽巷波长放大了5.34倍(GPS为3.4倍),由于窄巷波长较短需考虑电离层的影响,对不敏感周跳组合引入电离层残差法辅助窄巷的探测与修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周跳的实时探测和修复。  相似文献   
110.
阐述了GPS数据处理中基于Bootstrap的模糊度固定策略,在此基础上对二维法方程以及参数更新的算法进行改进,推导了更高效的三维法方程以及参数更新算法,能够提高解算速度,对GPS数据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