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986篇 |
免费 | 4516篇 |
国内免费 | 478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186篇 |
大气科学 | 3232篇 |
地球物理 | 4790篇 |
地质学 | 10483篇 |
海洋学 | 3277篇 |
天文学 | 553篇 |
综合类 | 2731篇 |
自然地理 | 40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9篇 |
2023年 | 1405篇 |
2022年 | 1598篇 |
2021年 | 1784篇 |
2020年 | 1303篇 |
2019年 | 1672篇 |
2018年 | 1245篇 |
2017年 | 1285篇 |
2016年 | 1320篇 |
2015年 | 1441篇 |
2014年 | 1924篇 |
2013年 | 1586篇 |
2012年 | 1812篇 |
2011年 | 1753篇 |
2010年 | 1672篇 |
2009年 | 1709篇 |
2008年 | 1714篇 |
2007年 | 1470篇 |
2006年 | 1347篇 |
2005年 | 1360篇 |
2004年 | 1217篇 |
2003年 | 1150篇 |
2002年 | 992篇 |
2001年 | 927篇 |
2000年 | 719篇 |
1999年 | 595篇 |
1998年 | 550篇 |
1997年 | 476篇 |
1996年 | 473篇 |
1995年 | 470篇 |
1994年 | 365篇 |
1993年 | 310篇 |
1992年 | 262篇 |
1991年 | 246篇 |
1990年 | 232篇 |
1989年 | 194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35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10篇 |
1964年 | 17篇 |
1962年 | 4篇 |
1957年 | 14篇 |
1954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为了提高GM(1,1)模型预测精度,采用积分优化、二次拟合优化以及残差改化方法,分步对GM(1,1)模型进行改进,建立灰色多重修正模型.具体改进步骤为:首先,利用积分优化方法对背景值进行纠正,减小模型误差并提高预测精度;接着,对模型参数(发展系数和灰作用量)进行二次拟合优化,使参数更加接近理论真值;然后,根据预测结果进行适当的残差改化,提高模型整体的预测精度;最后,建立根据GM(1,1)模型改进的灰色多重修正模型.以重庆南川地区甄子岩崩塌为例,建立灰色多重修正模型对危岩裂缝累计位移值进行模拟和预测,并与GM(1,1)模型进行对比.精度检验结果表明:灰色多重修正模型后验差比值(0.082 39)明显好于GM(1,1)模型(0.192 67),平均相对残差比(0.073 9)更远好于GM(1,1)模型(0.259 6),表明灰色多重修正模型在预测精度上有较大提高,可靠性更好. 相似文献
992.
993.
以山西省黄土高原盆地经济带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为基础,建立项目成果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辅助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994.
地理知识在虚拟地理环境(Virtu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s,VGE)的科研与应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有地理知识工程研究整体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且尚未在虚拟地理环境中展开。作为新一代GIS研究的科学方法和技术,虚拟地理环境具有典型的多领域、多协同、多交互、多模型及多感知的特点,但还亟需系统深入地了解VGE地理知识工程的特点、机理及关键技术。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现有知识工程及地理知识工程研究现状,进而提出了VGE地理知识及VGE知识工程的概念和定义。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VGE地理知识有别于通用知识的特点,并提出了VGE地理知识的分类。最后,针对VGE地理知识工程的构建阐述了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VGE知识工程的初步探索,尝试为智能虚拟地理环境系统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以促进虚拟地理环境中地理知识的快速转换和融合,为解决地理科学“数据丰富但知识贫乏”的问题提供一个可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5.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5,(4)
在对油气井进行水力压裂后产生的有限导流垂直裂缝进行研究时,特别是对于泄流面积比较狭长的储层,可采用复合流动模型求解得到接近于实际的近似结果.利用演绎一维流动数学模型,考察天然气渗流的非线性影响,并定义拟时间因子化简控制方程,利用Laplace变换求得无量纲解析解式,联立物质平衡方程后分析拟时间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生产动态的影响.进而利用复合渗流模型分析垂直裂缝气井在定流量和定流压生产的2种典型制度下的动态表现特征,绘制相应的不稳态压力及产量曲线,并采用商业模拟器(Eclipse)对该解析解进行模型的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天然气非线性渗流特点对拟稳态时期的产量及压力特征有较大影响.该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对天然气渗流规律的认识,为压裂气井的生产动态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6.
选取高纬地区的3个CORS站以及中纬地区的SHAO测站,利用PPP浮点解计算测站未经海潮负荷位移改正的坐标时间序列,采用傅里叶变换方法提取分潮的周期信息,进而反演其中8个主要分潮的海潮负荷位移参数,将其与5个全球海潮模型DTU10、EOT11a、GOT4.8、TPXO.7.2、FES2004计算得到的海洋负荷位移参数比较。结果表明,PPP反演得到的8个主要分潮的海潮负荷位移参数与海潮模型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均方根差异为mm级,说明利用PPP反演海潮负荷位移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7.
1998-2002年中国地表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表太阳辐射是陆气能量交换过程中重要的物理参数和生态参数,利用卫星数据反演地表太阳辐射对于全面认识地表太阳辐射空间差异性和年际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GMS-5静止气象卫星数据反演了中国区域1998-2002年地表太阳辐射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地表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的地表太阳辐射最大,川黔地区最小,都位于北纬22~35°这一带除川黔地区外,地表太阳辐射从东向西增强,西部随纬度升高而减小,东部以长江流域最小,向南北增加,西南最大,北部次之,至东北地区随纬度升高而减小(2)各月地表太阳辐射量分布复杂,最小值都出现在12月,但最大值出现时间受雨季影响很大,珠江、长江一带主要在雨季过后的7月,华北、东北和青藏高原主要出现在雨季前的6月及5月,西南地区则在季风雨季前的4-5月(3)5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地表太阳辐射增加了13.71%(+4.37W/m2·a),西藏高原地区地表太阳辐射减少了9.31%(-3.47W/m2·a),全国地表太阳辐射平均减少了0.84%(-0.27W/m2·a)。 相似文献
998.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保增长、保民主、保稳定"的重大决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贺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全面推进交通、工业、城市建设和旅游业"四大突破"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即在以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突破,在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上实现突破,在以城市经营与建设为抓手的城镇化发展上实现突破,在以生态休闲为主体的旅游发展上实现突破.同时,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党组织服务年"和"服务企业年"活动,力保全市365个重点项目年内26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对于贺州市国土资源局来说,面对建设热潮,保增长和保红线要做到和谐统一,既是巨大压力和挑战,也是全面服务大局、锻炼队伍、提高素质的一次难得机遇. 相似文献
999.
青岛城阳国土资源分局通过严格规范、快捷高效等一系列服务措施,扎实推进供地工作。一是专门成立了项目供地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亲自抓、分管副局长靠上抓、专职人员具体抓,局长办公会每周进行研究、每月于区政府供地调度会召开前听取一次汇报;二是将供地作为全年的创新目标,纳入土地利用管理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和各国土资源所目标绩效考核,细化责任、自我加压、克难而进; 相似文献
1000.
Conventional farming-pastoral ecotones methods of delineating were not quantitative and could not fully show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develop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mapping farming-pastoral ecotones in China. Nine indicators, related to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altitude aspects, were selected to quantify ecological susceptibility of vegetation (crops and forage). Methods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expert score ranking combined with fuzzy set theory were applied to assign the weight for each indicator and to define the membership functions.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was used to manage the spatial database and conduct the spati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calculation of evaluation model integrated with GIS, the ecological susceptibility of vegetation (crops and forage) was mapped. Three different zones, pastoral area, farming-pastoral ecotones and farming area, were classified by spatial cluster analysis and the 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 for the numeric map of vegetation ecological susceptibility by GIS. This map was validated by the economic statistical result based on the ratio of the output value from animal husbandry in total output value of agriculture by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in China, indicating that the mapping of the farming-pastoral ecotones may be accept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