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5篇
  免费   927篇
  国内免费   1157篇
测绘学   983篇
大气科学   566篇
地球物理   838篇
地质学   2177篇
海洋学   575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292篇
自然地理   277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基于日本K-NET和KiK-net台网的4695条俯冲带板内地震记录,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阻尼修正系数(DMF)的几何均值进行关于阻尼比和谱周期的回归拟合,分场地类别建立了考虑阻尼比和谱周期的竖向加速度谱DMF模型.为探究震源、路径和场地效应对该模型残差分布的影响,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将残差分离得到各类残差及相应的残差标准差,...  相似文献   
992.
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和大陆动力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代地球科学发展的新需求与板块构造对大陆地质的深化研究,使大陆问题成为21世纪地学发展的前沿研究领域、热点和关键。文中在提出“大陆动力学”研究20多年后的今天,进行关于大陆研究的新思考,从讨论厘定大陆研究的有关争议概念、大陆的基本问题、中国大陆构造的典型实例以及与世界同类范例的简要对比出发,综合概括了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与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思考课题。提出了在大陆研究中,在进一步精确深化板块构造对大陆的研究的同时,应突出加强大陆构造中有无非板块构造动力及其远程效应的大陆内的、在深部动力学与陆块间差异非均衡背景下由陆内陆块间相互作用导致的真正陆内构造及其动力学问题的研究,以便为深化发展板块构造、认知大陆、探索大陆动力学、构建包括板块构造在内新的行星地球构造观作出努力与探索。  相似文献   
993.
西北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汉 《中国地质》2001,28(3):29-31
内陆河流域是我国西北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水资源及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制约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状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4.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性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历经了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地槽阶段、晚古生代的地台阶段和中、新生代的地洼阶段。地槽阶段元古代为陆块奠基、成长和扩展时期,早古生代为洋壳化板缘构造活动和陆间碰撞构造作用时期。地台阶段大型沉积盆地发育。地洼阶段以陆内造山-造盆作用和块断推覆构造活动为特征。祁连山地区遭受了三次不同性质的造山作用:元古代未托莱运动的陆块挤压褶皱造山作用、加里东晚期祁连运动的陆间碰撞造山作用和中、新生代的陆内块断造山作用。由上,祁连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单位由北至南划分如下:(1)走廊地洼;(2)北祁连地穹;(3)中祁连洼陷;(4)南祁连地穹;(5)柴达木地洼。  相似文献   
995.
安徽铜陵矿集区是我国最著名的铜、金、铁产地之一,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本次对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①本区岩浆岩主要为辉石(二长)闪长岩( SiO2≤55%)、石英(二长)闪长岩(SiO255%~65%)和花岗闪长岩(SiO2≥65%)三种岩石组合,其矿物成分主要为中长石、正长石、镁质黑云母和直闪石铝直闪石系列.②辉石(二长)闪长岩组合岩石主要为碱性和橄榄玄粗岩系列.带有古老俯冲洋壳成分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分离结晶作用可能是辉石(二长)闪长岩组合岩石产生的最主要原因.③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组合岩石主要属于亚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其某些地球化学特征和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幔源岩浆和壳源岩浆的混合可能是石英闪长岩组合和花岗闪长岩组合岩石的主要形成机制.④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及其相关的铜、金成矿作用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及其演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6.
为建立一个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的逐日气温格点数据集,满足公共气象服务对于精确信息及实时信息的需要,利用2018年6—8月京津冀区域以及临近省区共3 974个国家级及区域气象观测站质控后的逐日气温资料,采用ANUSPLIN软件对逐日气温数据进行空间内插,得到了京津冀区域逐日气温格点数据集(0.01°×0.01°),并分别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普通克里金插值法、样条函数法对逐日气温数据进行空间插值,采用相关系数(Corr)、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RE)等作为评估指标来检验插值精度。结果表明:1) ANUSPLIN软件满足了空间插值对精度及曲面平滑度的要求,能直观体现京津冀区域气温由北向南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 2) 4种插值方法中,基于ANUSPLIN软件的插值结果最优,相关系数平均达0.97,其样本误差在1℃之内占比为90.59%,MAE为0.46℃,MRE为1.81%; 3)插值误差较大的区域位于冀北高原、燕山丘陵及太行山脉一带,高海拔、低站点密度等是造成插值误差的主要原因。基于ANUSPLIN插值方法建立的逐日气温格点数据集具有分辨率高、空间插值误差小的优势,ANUSPLIN对气温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97.
利用NOAA的逐日OLR场资料、ECMWF逐日风场(850 hPa)资料、以及美国联合台风预报中心(JTWC)的热带气旋(TC)数据,参考Wheeler和Hendon提出的MJO指数,通过Combined-EOF方法定义热带20~90 d振荡(ISO)的指数,对西北太平洋(WNP)区域进行ISO不同相位的划分,深入研究西北太平洋地区ISO对于热带气旋(TC)路径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ISO东风位相中,在ISO反气旋性环流东北侧气流影响下,西太副高南侧偏东气流较弱,生成在副高中的TC在140 °E以东转折的比率较大;而在西风位相,副高南侧偏东气流受ISO气旋性环流影响加强,生成在该区域的TC在偏东气流引导下首先向西,当西北移动至近海区域后,在西南季风气流以及副高西侧偏东南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发生顺时针的北折,因而在140 °E以西转折类的TC比率较高。还分析了台风个例中的ISO流场形势,发现当ISO气旋(反气旋)性环流中心与热带气旋中心重合时,热带气旋路径会发生突然的右折。   相似文献   
998.
异常东亚冬季风激发ENSO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1,他引:29  
李崇银  穆明权 《大气科学》1998,22(4):481-490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OGCM)和海-气耦合模式(CGCM)分别就冬半年东亚冬季风异常对赤道太平洋的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无论在 OGCM 中还是在 CGCM 中,持续的冬季风强异常将引起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水温(SST)的明显正异常,其分布类似观测到的El Ni?o事件;而持续的冬季风弱异常将引起赤道中东太平洋SST的明显负异常,其分布十分类似观测到的La Ni?a事件。因此,数值模拟进一步证实了我们过去从资料诊断和理论分析中得到的结论,即东亚冬季风异常是激发产生 ENSO 的重要机制。对模式资料的分析还清楚表明,异常东亚冬季风将激发异常海洋Kelvin波和使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出现强异常,它们是激发ENSO的重要物理因素,这与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99.
The features of 30-60-day convection oscillations over the subtropical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were investigated, along with the degree of tropical-subtropical linkage between the oscillations over the WNP during summer 1998. It was found that 30-60-day oscillations were extremely strong in that summer over both the subtropical and tro]~ical WNP, providing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study the behavior of subtropical oscillatio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tropical oscillations. Further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30-60-day oscillations propagate westwards over the subtropical WNP and reach eastern China. In addition, 30-60-day oscillations in the subtropics are affected by those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nd tropical WNP through two mechanisms: (1) direct propagation from the tropics into the subtropics; and (2) a seesaw pattern between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 with the latter being predominant.  相似文献   
1000.
El Ni?o影响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崇银  李桂龙 《大气科学》1996,20(2):159-168
根据El Ni?o期间热带大气状态的异常特征,确定了在简单大气动力模式中描写海温异常的参数化方法。然后利用斜压半地转两层模式从动力学上分析研究了El Ni?o对热带大气低频波的影响。理论分析同有关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资料分析结果完全一致,El Ni?o事件使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