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645篇 |
免费 | 23473篇 |
国内免费 | 1727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152篇 |
大气科学 | 10569篇 |
地球物理 | 18519篇 |
地质学 | 52299篇 |
海洋学 | 10665篇 |
天文学 | 5555篇 |
综合类 | 6008篇 |
自然地理 | 126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2篇 |
2024年 | 1812篇 |
2023年 | 1842篇 |
2022年 | 3048篇 |
2021年 | 3446篇 |
2020年 | 3491篇 |
2019年 | 3920篇 |
2018年 | 3066篇 |
2017年 | 3610篇 |
2016年 | 3759篇 |
2015年 | 4080篇 |
2014年 | 5005篇 |
2013年 | 4905篇 |
2012年 | 5489篇 |
2011年 | 5552篇 |
2010年 | 4846篇 |
2009年 | 5753篇 |
2008年 | 5578篇 |
2007年 | 6068篇 |
2006年 | 5861篇 |
2005年 | 5217篇 |
2004年 | 4845篇 |
2003年 | 4497篇 |
2002年 | 3890篇 |
2001年 | 3468篇 |
2000年 | 3332篇 |
1999年 | 3020篇 |
1998年 | 2672篇 |
1997年 | 2227篇 |
1996年 | 1951篇 |
1995年 | 1633篇 |
1994年 | 1655篇 |
1993年 | 1367篇 |
1992年 | 1076篇 |
1991年 | 792篇 |
1990年 | 652篇 |
1989年 | 576篇 |
1988年 | 417篇 |
1987年 | 273篇 |
1986年 | 168篇 |
1985年 | 110篇 |
1984年 | 51篇 |
1983年 | 42篇 |
1982年 | 41篇 |
1981年 | 31篇 |
1980年 | 36篇 |
1979年 | 32篇 |
1978年 | 47篇 |
1977年 | 28篇 |
1954年 | 3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The Koshi River Basin is in the middle of the Himalayas, a tributary of the Ganges River and a very important cross-border watershed. Across the basin there are large changes in altitude, habitat complexity, ecosystem integrity, land cover diversity and regional difference and this area is sensitiv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Based on Landsat TM images, vegetation mapping,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3S technology, we compiled high-precision land cover data for the Koshi River Basin and analyzed current land cover characteristics. We found that from source to downstream, land cover in the Koshi River Basin in 2010 was composed of water body (glacier), bare land, sparse vegetation, grassland, wetland, shrubland, forest, cropland, water body (river or lake) and built-up areas. Among them, grassland, forest, bare land and cropland are the main types, accounting for 25.83%, 21.19%, 19.31% and 15.09% of the basin’s area respectively.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Koshi River Basin land cover types are different between southern and northern slopes. The north slope is dominated by grassland, bare land and glacier; forest, bare land and glacier are mainly found on northern slopes. Northern slopes contain nearly seven times more grassland than southern slopes; while 97.13% of forest is located on southern slopes. Grassland area on northern slope is 6.67 times than on southern slop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major land cover types has obvious zonal characteristics. Land cover types from low to high altitudes are cropland, forest, Shrubland and mixed cropland, grassland, sparse vegetation, bare land and water bodies.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tudy of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in a critical region and will inform ecosystem protection, sustainability and management in this and other alpine transboundary basins. 相似文献
952.
2000—2019年秦岭南北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数据全面认识复杂地形单元实际蒸散发时空规律,对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基于MODIS实际蒸散发(ET)数据,对2000—2019年秦岭南北ET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究不同分区ET对植被变化的响应关系,进而识别ET趋势和年代变化的高相关海气环流因素。结果表明:① 在变化趋势上,以1000 m等高线为界,即秦岭地区北亚热带和山地暖温带的分界线,低海拔河谷地带为ET显著增加区,山地高海拔地区为ET下降区;② 除城市、乡镇周边地区,研究期间秦岭南北下垫面相对稳定,转为生态用地的活跃区主要分布在山地1000 m过渡带,其是ET与NDVI变化显著相关区,而1000 m以上高海拔地区两者相关性较低;③ ENSO、青藏高原北部气压异常,与秦岭山地、汉江谷地ET的趋势变化和年代波动显著相关,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ET的趋势显著相关,与年代波动特征相关较弱。即发生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对流层低层形成异常反气旋,导致中国东部雨带北移,秦岭山地和汉江谷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ET往往偏大。研究结果启示:秦岭南北科学适应气候变化时,应关注秦岭山地、汉江谷地ET变化显著相关的环流信号;应深刻理解秦岭高海拔地区蒸散发下降趋势对区域水资源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3.
在城市群越来越演化为多尺度、多区域复杂系统背景下,有必要引入多分形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空间结构。本文基于2018年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计算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及其局部的多分维谱,根据谱线分析不同尺度下长江中游城市空间结构的多分形特征。结果显示:① 长江中游城市群夜间灯光容量维在整体和局部都出现双标度现象。② q < -5.5时,整体广义关联维谱线突破理论上限2,在q > 0时,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分维显著较高。③ 整体的局部分维谱和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宜荆荆城市群局部分维谱表现为单峰偏右。根据上述结果,得到和验证了以下结论:①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程度较低。② 长江中游城市群不同层级和区域的空间结构差异显著,呈现出多尺度复杂特征。③ 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不同尺度中均倾向于中心集聚式发展。研究揭示多分形模型能够从尺度依赖视角有效揭示巨型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及其背后的问题,具有很好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分析前景。 相似文献
954.
谢清明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21(6):928-931
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素质教育的必然。创新教育是探索精神、综合能力、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改革,改革教学方法,营造有利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环境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55.
通过对蓄水前后三峡库首区构造应力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发现,相对于蓄水前,蓄水至135 m水位时,官渡口断裂-马鹿池断裂-牛口断裂围限区、秭归地理中心和九湾溪断裂带,出现了4个主应力下降区和共轭的主应力增长区,形成了差应力场;175 m水位与135 m水位相比,局部差应力场呈现逆向变化,即形成了加载效应与卸载效应的交替过程。这一过程,可能是水库诱发地震的诱震(或触震)因素。 相似文献
956.
通过对藏北高原西北部结则茶卡湖泊及其沿岸地质地貌调查,发现其为一个富含硼、锂、钾、锶的封闭型盐湖,沿岸海拔4 850 m拔湖325 m有一条明显的高位湖岸线,该湖岸线到湖面之间有六级湖积阶地发育,六级以上阶地保存零星。沿湖岸不同高度上的湖积物U系年龄分别为(14.2±1.2)ka BP(T2)、(38.0±3.5)ka BP(T4)和(41.6±3.2)ka BP(T5)。湖面下降的幅度是藏北高原迄今所知最大。根据湖面平均下降速度推算高位湖岸线和高位湖积层的形成年龄在(120~90)ka BP,与东部的纳木错和西部的甜水海基本一致,说明藏北高原在晚更新世初期有一个明显的泛湖期。大约100 ka BP结则茶卡湖面开始下降,晚更新世以来湖泊演化是在封闭体系干旱环境下进行的,盐湖形成于14 ka BP左右,藏北高原在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可能为自西向东逐渐变为干寒。 相似文献
957.
20世纪70年代由于防洪、防凌的需要,黄河两侧修建了南、北展宽区,受防洪的限制,展宽区内群众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小浪底水库建成运用后,南北展宽区失去其防洪作用,该文分析了南北展宽区内经济现状和资源的优劣势,针对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就资源开发、优势互补等方面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58.
近年来胶东栖霞大霞址断裂南段发现了多个金矿床。文章从蚀变带特征、矿体空间展布特征等方面阐述了研究区金矿地质特征;从地层、岩浆岩、构造“三位一体”分析总结了控矿因素;通过与典型矿床的分析对比,认为该区金矿床类型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与硅化、绢英岩化、黄铁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结合对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运移、沉淀、富集等的认识,对大霞址断裂金矿的成因进行了总结,建立了成矿模式,提出了下一步找矿建议。 相似文献
959.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