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e North American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project phase 2 (NLDAS‐2) has run four land surface models for a 30‐year (1979–2008) retrospective period. Land surface evapotranspiration (E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odel outputs from NLDAS‐2 for investigating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 or to monitor agricultural drought. Here, we evaluate hourly ET using in situ observations over the Southern Great Plains (Atmospheric Radiation Measurement/Cloud and Radiation Testbed network) for 1 January 1997–30 September 1999 and daily ET u‐sing in situ observations at the AmeriFlux network over the conterminous USA for an 8‐year period (2000–2007). The NLDAS‐2 models compare well against observations, with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s Noah land surface model performing best, followed, in order, by the 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 Sacramento Soil Moisture Accounting, and Mosaic models. Daily evaluation across the AmeriFlux network shows that for all models, performance depends on season and vegetation type; they do better in spring and fall than in winter or summer and better for deciduous broadleaf forest and grasslands than for croplands or evergreen needleleaf forest.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将求解二次椭圆偏微分方程问题的多格网算法应用到卫星影像的恢复中。其基本思想是在将由总变分求极小生成的偏微分方程离散成为差分方程的过程中,采用不同大小的格网。在取得较好恢复结果的同时,提高了传统图像恢复算法的运算效率,降低了恢复运算所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从市场和传播学的观点出发,围绕着电视气象节目的特点,提出了打造电视气象节目优质品牌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省域广播电视业发展水平的空间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08~2014年中国31个省域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广播电视业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省域广播电视业发展水平最高的集聚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部分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发展一般,西北、西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总体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梯度变化,但全国整体发展水平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经济发展水平、消费需求、财政投入和信息技术水平与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呈现正相关,而产业结构与广播电视产业呈现负相关,且各省地理空间的邻接上未表现出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机载激光点云中高压电塔自动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一种基于格网特征的机载激光点云高压电塔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对机载激光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去噪处理;然后对点云数据进行规则格网化特征分析获得高压电塔粗识别区域;最后对粗识别区域进行外接邻域网格线性特征悬空点集检测以确定电塔识别结果,并以分层切片法分析获取电塔平面中心坐标。采用大型无人机实际线路巡检获取的机载点云数据对本文算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可实现高压电塔的快速自动识别,对无人机电力巡检智能诊断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和平  万群  张炳  毕军 《湖泊科学》2007,19(5):604-610
条件价值法是目前环境经济价值货币化评估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以无锡市五里湖环境综合整治为例,在对条件价值法回顾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受益周边地区居民及外地游客的面对面直接问卷调查,对周边旅游环境的改善所带来的旅游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1)游客对五里湖综合整治后总的支付意愿为2.49亿元/年,比整治前多0.68亿元/年,占当地旅游总收入的1.49%;(2)游客的支付意愿与其收入成正比,与其年龄也基本为正相关关系,而与其受教育程度的关系比较复杂;(3)游客对五里湖景区满意度表现最差的是娱乐设施,其次是购物、住宿的便利性和水面的表观形象,表现最好的是空气质量和其安静的氛围.本文最后对本次采用的调查方法与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双边界二分式CVM进行了有益的对比和讨论,并对环境综合整治为当地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绩效提出了期望,以期为其相应的政策措施的制定和环境资源资本的运作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250m低层大气风廓线模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天津250m气象塔的风廓线观测资料,检验了M-O相似理论的近地层风廓线模式。结果认为,在中性和不稳定条件下,使用近地层计算得到的L和U_*,M-O相似模式可以较好地推广应用。对稳定层结,用Yokoyama等人提出的U_*一级近似表达式替换常通量层公式中的相应量后,U_*和u/z之间的关系在风向随高度没有明显偏转的层次中仍然成立并且至少可推广应用到120m。  相似文献   
18.
天津塔层风切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鸣  唐有华  刘学军 《气象》1996,22(1):7-12
根据天津气象铁塔1990-1992年冬季8个月的风速、风向、温度等资料的分析,得到了天津250m以下边界层中风切变的若干特征,如风垂直分布幂次律中指数p的时空变化及频数分布,各层各时段风切变的频数分布,风切变与温度梯度、稳定度的关系。这些特征有助于对城市下垫面塔层中风垂直分布的了解。还分析了冷锋过境前后风切变及温度状 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9.
立体影视与地景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进行“虚拟现实”、GIS等各项研究中,立体观察当是最关键的技术之一。人为什么能看出立体?如何产生人工立体视觉?怎样在CRT视屏上显示一个立体的图像?显然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包括如下两方面的内容:1)双眼自然立体视觉的生理基础。彩色立体电视与CRT视屏立体观察的原理。重点介绍目前已广为采用的时分制视屏立体观察的原理。2)视屏立体观察用于地景仿真的初步实践。介绍如何以数字地面模型(DTM)数据为原始资料,用3DS生成某一地区动态地面立体透视图,实现所谓视景地形仿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省台———国家气象中心的电视会议系统的构成原理,总结省台与国家气象中心电视会商系统使用维护过程中的经验,对系统的使用和正在进行安装调试的“省—市—县”电视会商系统的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