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2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156篇
大气科学   102篇
地球物理   131篇
地质学   939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161篇
自然地理   129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何岱洵 《地质与勘探》2023,59(5):1083-1092
温度是影响土体干缩开裂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之一。为研究温度对红黏土干缩裂隙的影响,以昆明呈贡石灰岩上覆红黏土为对象,经风干、碾碎和筛分后,选取2 mm以下的细颗粒,用正方形钢化玻璃容器制备9个厚度为10 mm的饱和泥浆样,分成3组,每组3个平行样,利用控温烘箱分别进行30℃、50℃和70℃的干燥试验,试验过程中定时称重试样和对土样表面进行拍照,然后用PCAS软件对照片进行图像处理。结果表明:红黏土的蒸发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干缩裂隙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5个阶段;温度升高,干燥完成时间减短,常速率阶段的蒸发速率和蒸发量增大,最终含水率降低;初始临界含水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着土体含水率持续减小,表面裂隙率先缓慢增加,然后快速增大,最后趋于稳定;温度升高,裂隙交点数、裂隙条数、裂隙总长度和土块数减少,裂隙平均长度、裂隙平均宽度、表面裂隙率、土块平均面积、土块最大面积、干缩厚度和干密度增大。温度显著影响红黏土的水分蒸发过程,干缩裂隙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表面裂隙结构和形态。  相似文献   
42.
吴亚楠 《中国岩溶》2018,37(4):617-623
岩溶不仅会导致基岩面起伏很大,而且会产生较多的溶蚀带、溶洞、土洞等岩溶地质特征,灰岩分布区发生的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对建筑物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高密度电阻率法是岩溶地质调查的重要物探手段。文章根据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对莱芜市泉河地区进行了岩溶地质勘查,通过对视电阻率二维成像图异常形态、高低阻等的反演分析,推断了该地区岩溶分布范围、大小和埋深。经钻探验证,推断结果与钻探资料吻合,为该地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3.
In recent years, many city authorities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have sought to attract people back to city centres for leisure, shopping, business and residence. The planning measures commonly adopted take explicit account of issues of crime and safety.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safety' as applied to the city centre is problematic, however, as users have diverse lifestyles, interests and values which impact on their own and others' safety.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study of the experiences and perceptions of safety of different groups of city centre users in Newcastle upon Tyne, England. While social identities and roles shaped the extent of concern and subsequent impacts on people's use of the city centre space, the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many concerns are genuinely shared.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ngruence of a range of planning strategies with city centre users' safety concerns. Situational measures were viewed with scepticism, as fear centres on the presence and behaviour of others.  相似文献   
44.
昆明市地热田的开发利用已有20多年历史,部分地段长期过量开采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日趋突出。本文用TOPSIS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昆明市南市区近l0年来地下热水水质演变过程及现状作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地下热水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有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5.
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安全警戒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雪芹  文丽杰  孟庆国 《水文》2003,23(3):37-39,33
明确了地下水开采安全警戒量的概念,建立了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安全警戒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地下水过量开采所带来的环境负效应作为评价指标,对这些环境指标进行了量化分级、加权。运用GIS空间叠加手段,建立了研究区每个栅格的地下水开采安全警戒量评价体系,求出了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安全警戒量。  相似文献   
46.
介绍了岳阳市地质灾害特征,依据区内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为防治地质灾害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47.
梅泓  唐金湘 《安徽地质》2009,19(3):218-221
安徽省桐城市地质环境复杂,是安徽省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的地区之一,尤其以小规模的崩塌、滑坡为主,给桐城市人民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并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对桐城市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特征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以期对桐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8.
天津市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天津市是我国主要缺水城市之一.1990~2000年地表水年平均用水量16.33×108m3,地下水年平均用水量7.11×108m3,地下水的供水比例约占30%左右.1990~2002年,按全国统一部署,对天津市地下水资源进行了新一轮评价,评价结果是天津市地下水天然资源为18.13×108m3/a,矿化度小于5g/L的天然资源为15.75×108m3/a,可开采资源为8.27×108m3/a,其中浅层水2.58×108m3/a,深层水3.56×108m3/a,隐伏岩溶水1.24×108m3/a,山区1.10×108m3/a.天津市地下水开采程度已达90.45%,除蓟县、宝坻、宁河、静海略有盈余,其余各区、县已超采.要解决天津市规划需水量(2010年)56.76×108m3/a的要求,必须采取外调水源、工农业节水和污水回收利用、海水淡化利用、利用坑、塘、洼、淀尽可能拦蓄汛期弃水等措施.天津市每年7×108~8×108m3的地下水资源为多年稳定补给的地下水资源,属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但必须调整开采布局,压缩深层水的开采量,以遏制地面沉降继续发展.在连续干旱年份,为解决城镇生产及生活用水的燃眉之急,保证城市供水安全,建立一种非常规的并有一定开采周期的应急供水水源地,可缓解一部分供水压力.经初步论证,蓟县平原区和宝坻中北部第四系全淡水区及邻近的咸水分布区,有望建成大型集中供水水源地.经勘查,蓟县城关、西龙虎峪、宝坻石化、宁河县北部岩溶水等4个蓄水构造,也具备建设集中供水水源地的条件.用于应急供水的水源地总可开采量约100.57×104m3/d(3.67×108m3/a),可供市区水量为64.5×104m3/d(2.35×108m3/a).对于类似天津市这种特大型城市,建立供水水源储备机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9.
简要阐述地震小区划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实施地震小区划的研究中浅层地震探测的重要作用及其方法原理,并给出应用浅层地震探测在城市地震小区划中的实例。  相似文献   
50.
大同市地下水开采的有关资料表明,自1981年以来大同市地下水开始超采,致使大同市地下水各降落漏斗已逐渐靠拢或合并,已经形成了一占据大同大半市区的降落漏斗。通过对大同市各地下水取水点超采量的变化、地面沉降的发生时间与相应位置、地裂缝产生的规律、地质构造的区域背景资料的详细对比与分析,说明了地下水严重超采是导致大同市地面沉降与地裂缝产生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