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For the case of Tycho’s supernova remnant (SNR) we presen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last wave and contact discontinuity radii calculated within the nonlinear kinetic theory of cosmic ray (CR) acceleration in SNR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radii are confirmed by recently published Chandra measurements which show that the observed contact discontinuity radius is so close to the shock radius that it can only be explained by efficient CR acceleration which in turn makes the medium more compressible. Together with the recently determined new value E sn=1.2×1051 erg of the SN explosion energy this also confirms our previous conclusion that a TeV γ-ray flux of (2–5)×10−13 erg/(cm2 s) is to be expected from Tycho’s SNR. Chandra measurements and the HEGRA upper limit of the TeV γ-ray flux together limit the source distance d to 3.3≤d≤4 kpc.  相似文献   
42.
上海TWP3型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探测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上海TWP3型风廓线雷达系统的基础上,从雷达运行情况、风数据获取率和产品资料分析3方面对该型号雷达探测性能进行评估。通过统计分析不同高度层上平均测风数据全年和逐月的数据获取率,发现TWP3风廓线雷达在3km以下具有较高的数据获取率,对于边界层的探测能力要远高于高层,且夏季的数据获取率明显高于冬季。利用风廓线雷达提供的信号噪声比SNR、垂直速度和折射率结构常数C2N等资料分析了一次弱降水探测过程,二次产品可以清晰地反映降水的始末时间,且降水期间探测高度增高2km左右。评估结果表明TWP3型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具有较低的故障率和较好的探测性能,产品资料具有可靠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在利用正交小波对图像进行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不同尺度子分量的小波系数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系数概率密度函数模型,而不同尺度的系数的选择依赖于其父层系数的大小,从而保证在消除噪声的同时保留图像的边缘信息,然后再对图像进行重构。实验证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44.
对比地震记录信噪比的几种估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估算地震记录信噪比的三种方法有SVD法、统计平均分析法和频率域估算法。利用理论模型分别对它们进行对比评价,得出当地震记录有效信号的水平相关性比较好时,三种方法都可以得到较理想的结果;但当地震记录有效信号为非水平时,三种方法均存在不同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时移法,该方法考虑了地震记录道间有效信号的相位变化,比起其它方法来更能得出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5.
低信噪比的浅层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质灾害浅层地震勘探受人文噪声和地质噪声干扰较大的状况,提出一种低信噪比地震数据的处理技术方法。应用实践表明,处理效果理想。拓宽了地质灾害调查中浅层地震勘探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6.
二维小波变换在地震勘探面波消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在深层油气勘探中,针对深层地震数据的特点,我们利用二维小波变换技术易于分离信号和噪声的特点,将其应用于东部深层地震资料的处理中,对面波的消除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大大提高了深层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47.
利用卫星高度角和信噪比提高GPS定位精度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PS基线解算通常基于观测值独立且同精度的假设建立等权随机模型,在复杂环境下采用该模型往往无法满足高精度的定位要求。文中从研究卫星高度角、信噪比与GPS观测值质量之间的关系出发,利用卫星高度角、信噪比信息分别建立相应的精密随机模型。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对比,验证了基于卫星高度角和信噪比的随机模型的可靠性和其提高GPS定位精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8.
编码震源提高地震探测能力的野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31,自引:9,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深部结构研究是地震预报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传统人工地震受到探测深度、分辨率或震源能量的环保限制,探索利用小能量震源进行深部高分辨率探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雷达探测中的编码原理,开展了震源编码探测实验,利用人工震源向地下发送具有独特特征的随机编码序列脉冲,作为一次等效激发,利用准确记录的编码震源的源函数与地震连续观测的互相关进行“解码”分析,获取地下信息,形成编码地震探测技术.实验表明编码地震能够大幅度提高地震探测能力,利用小能量震源获得远距离的探测和高分辨率,是一种具有重要发展前景的人工探测技术.  相似文献   
49.
基于正则化条件的地震数据局部信噪比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洋  李炳秀  王典  刘财  武尚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5):1979-1987
信噪比是衡量地震数据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的地震数据信噪比估计方法往往得到的是整个数据的全局信噪比,这种方法只能说明地震数据总体质量的好坏,无法直观细致地刻画地震信号的局部质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正则化条件的局部信噪比估计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使用正则化共轭梯度法求解局部信噪比最优解,正则化算子的参数将控制地震信号各点数据局部信噪比的平滑性.其中应用一种基于"过滤波"的级联信号估计方法来计算有效信号,该方法利用有效信号和噪声的相关性特征计算局部信噪比中的有效信号.局部信噪比估计方法利用了信号中每个数据点及其邻域各点的局部信息,避免了使用单个数据点而可能出现的信噪比不合理值,而且局部处理能够减少全局噪声对信噪比估算的影响,该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表征地震资料信噪分布特征.另外,局部信噪比对去噪方法的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理论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局部信噪比估计方法能够准确反映任一给定地震信号剖面的局部信噪比特征,为非平稳地震数据质量评估提供了直观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50.
随着高分四号(GF-4号)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与初步应用,其兼顾高空间与高时间分辨率的优势在同类型卫星中独具特色,中国对地静止卫星影像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对GF-4号卫星在轨探测能力进行评估,掌握日内可用影像数据时段以合理安排成像时间提高卫星使用效率与延长寿命,有必要对以暗像元为代表的典型地物(如水体)进行辐射能模拟与信噪比研究。基于MODTRAN辐射传输模型,将香港沿岸水体作为暗目标,对GF-4号静止卫星多光谱遥感全色谱段以及蓝、绿、红、近红外4个多光谱谱段进行标准大气条件下入瞳处辐亮度的模拟,并利用在轨影像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去除大气背景辐射干扰计算有效信噪比,并分别选取一年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个典型日的模拟数据进行质量分析,探讨一天连续观测中卫星能够获取高质量水体影像的有效时段,尤其是对晨昏时段临界微弱信号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至、冬至日内表观辐亮度峰值依次为59.26 W/(m~2·sr·μm)、56.20 W/(m~2·sr·μm),均出现在蓝光谱段;夏至、冬至最高地表有效辐亮度分别为17.52 W/(m~2·sr·μm)、12.13 W/(m~2·sr·μm),出现在蓝光谱段,但差距有所缩小。这是由于入瞳处辐射主要受到大气背景辐射的影响,以夏至正午为例,各谱段受背景辐射影响程度达到49.7%—75.5%。为规避背景辐射噪声,提出适用于陆表观测的有效辐射百分比的概念,推导出传统信噪比、有效信噪比以及有效辐射百分比之间的转换关系式,揭示了背景辐射对成像信噪比干扰的定量形式,提出有效信噪比计算方法,并以此为依据,以香港海岸带水体为目标,建立了相应有效信噪比对应时刻表。经计算香港海岸带水体一年中卫星全天有效信噪比均低于50 dB,夏至、冬至最高地表有效信噪比分别为41.0 dB、38.2 dB,其中蓝光谱段模拟效果最差,近红外、全色谱段结果较好。为保障影像质量,以香港海岸带水体有效信噪比35 dB为阈值确定影像获取时段,分别为夏至日北京时间7:49—17:01,冬至日北京时间9:28—15: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