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52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GPS网络RTK线性组合法与内插法关系的讨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证明了线性组合法可以转化为内插法在平面的线性函数内插,得出了采用线性函数内插法模型在理论上也能直接消除卫星轨道误差项和电离层延迟项对动态用户的影响,并且还能大幅度削弱对流层延迟、多路径误差和观测值噪声对动态用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2.
差分GPS RTK技术在富春江水库库容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以GPS定位和测深技术为基础的三维数据自动采集系统,通过快速准确地采集高密度、高精度的水下地形数据,利用有关软件进行测量数据综合处理的方法,实现了对浙江富春江水库库容测量自动成图及库容计算,并通过对其实测数据成果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93.
RTK图根控制测量及其精度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新斌 《现代测绘》2003,26(5):29-30
本文结合实例,介绍RTK图根控制测量的一般作业过程,根据对RTK测量成果的检测结果,用详实的数据说明RTK测量精度完全能满足l:500地籍图根控制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594.
周立 《测绘通报》2003,(9):16-19,26
探讨城市空间信息RTK综合集成采集模式;通过精度分析,论证各种RTK集成模式的适宜精度范围;提出城市RTK集成定位作业相关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95.
传统光学仪器测量需要测量点之间通视,数据需要手工记录和进行繁琐的后处理。RTK技术将GPS接收机、现场手持计算机和无线电数据链相结合,实时提供cm级测量精度,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它由基准站、流动站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在基准站安置GPS接收机,对GPS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将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GPS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地计算并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RTK技术可以替代常规测量为地质勘查工作快速提供可靠、高精度的测量成果。  相似文献   
596.
RTK技术在GPS高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介绍了RTK技术,并就其在GPS高程测量应用中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实验研究了该技术在GPS高程测量应用的可行性,总结了应用RTK技术的条件和可能达到的精度以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597.
GPS参考站网络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DI)”是联合国和美国政府首脑倡导的为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战略措施,也就是建立起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信息数据的采集、传输、分享、处理、分析和反馈的服务网络体系。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系统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文中针对GPS参考站建立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98.
高精度全球差分GPS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差分GPS(包括DGPS,RTK,LCDGPS,WADGPS等)已取得了长足的长展,并能在数个星基内实现。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其后任务的需要,迫切要求解决全球范围内的无缝对接,因此,实现高精度全球差分GPS已成为当前GPS研究的一大课题。本文以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研究为例,讨论了其基本内容、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99.
ABSTRACT

Geospatial information acquired with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provides valuable decision-making support in many different domain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coincide with a demand for ever more sophisticated data products. One consequence is 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cus on more accurately referenced images and derivatives, which has long been a weakness especially of low to medium cost UAV systems equipped with relatively inexpensive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 and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receivers. This research evaluates the positional accuracy of the real-time kinematics (RTK) GNSS on the DJI Matrice 600 Pro, one of the first available and widely used UAVs with potentially surveying-grade performance. Although a very high positional accuracy of the drone itself of 2 to 3 cm is claimed by DJI, the actual accuracy of the drone RTK for positioning the images and for using it for mapping purposes without additional ground control is not known. To begin with, the actual GNSS RTK position of reference center (the physical point on the antenna) on the drone is not indicated, and uncertainty regarding this also exists among the professional user community. In this study the reference center was determined through a set of experiments using the dual frequency static Leica GNSS with RTK capability. The RTK positioning data from the drone were then used for direct georeferencing, and its results were evaluated. Test flights were carried out over a 70 x 70 m area with an altitude of 40 m above the ground, with a ground sampling distance of 1.3 cm. Evaluated against ground control points, the planimetric accuracy of direct georeferencing for the photogrammetric product ranged between 30 and 60 cm. Analysis of direct georeferencing results showed a time delay of up to 0.28 seconds between the drone GNSS RTK and camera image acquisition affecting direct georeferencing results.  相似文献   
600.
为了确定桥梁的通航标准,给桥跨和桥墩位的设计提供基础资料,需要对各种船舶的航迹和航速进行测量,在比较和研究后选择了利用GPSRTK技术进行测量,经过实践检验,该方法不仅切实可行,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