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华西地区(25°N~35°N,100°E~110°E)是中国秋季降水主要地区之一。本文根据华西地区72站月平均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哈德莱中心海温及海冰资料,利用相关和回归等分析方法研究了1961~2014年华西地区秋雨的年代际变率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华西秋季降水年代际变率分解为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的P1时段(1964~1998年)和呈现上升趋势的P2时段(1998~2014年)发现,对应P1时段降水下降趋势的华西区域大气位势高度异常场具有西正东负结构,大尺度环流场显示为从大西洋东传经北极巴伦支—喀拉海区至东亚的准纬向波列,该波列体现了上游负位相NAO(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的调制作用。对于P2时段的降水上升趋势,其位势高度场配置与P1时段相反,而大尺度波列结构在欧亚大陆的部分呈西北—东南走向,且整体偏西,体现了上游正位相NAO的调制作用。这种环流结构导致华西区域西北侧形成负异常中心,有利于西南暖湿气流进入研究区域。影响华西秋雨趋势转折的海温关键区位于热带中东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在P1时段,华西秋雨降水趋势与同期热带中东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在P2时段,华西秋雨与前冬热带中东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存在显著负相关,前冬西北太平洋海温正异常也同时影响了华西秋雨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2.
基于Curvelet变换与POCS方法的三维数字岩心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页岩气勘探与开发的深入,研究页岩裂隙的三维空间展布成为页岩岩石物理研究的必要步骤之一.但由于仪器的限制,页岩切片在深度上具有不连续性,以及数字岩心纵向上成像最小间隔与横向分辨率的不一致成为影响裂隙表征和数字岩石物理模拟精度提高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的研究裂隙在三维的空间展布,本文将curvelet稀疏变换与凸集投影(POCS)迭代算法有效结合,实现三维数字岩心重建.首先对X射线扫描砂岩得到的三维数据体进行隔片抽稀,利用本文方法实现三维数据体重建,重建结果与完整数据体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优于现有方法(spgl1),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与先进性.其次对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得到的纳米级页岩二维切片在深度上进行了加密重建,获得纵向上成像最小间隔与横向分辨率基本一致的三维数字岩心,由于仪器限制引起的页岩切片深度上的不连续性得到减弱,裂隙展布更加清晰.砂岩CT图像以及页岩FIB-SEM成像数据的重建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43.
21世纪重庆中雨以上天数的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用于IPCC-AR4的全球气候模式产品,验证其对重庆地区极端降水指数中雨以上天数(dR10)模拟能力的基础上,对模拟能力较好的模式进行组合,预估高(A2)、中(A1B)、低(B1)三种排放情景下未来21世纪重庆地区dR10的变化。不同排放情景下未来重庆dR10的变化不太一致。与目前气候(1980—1999年)相比,不同情景下未来21世纪重庆地区dR10在多数时期将可能减少。21世纪的后90a(2011—2100年),A2情景下重庆dR10减少最多,平均减少1.3d;3种情景平均将减少0.5d。21世纪初期(2011—2040年)、中期(2041—2070年)和后期(2071—2100年),A2情景下重庆dR10减少都最多,分别平均减少1.6d、1.6d和0.7d;3种情景平均分别减少0.8d、0.6d和0.1d。  相似文献   
44.
赵小祥  韦福彪  狄群 《江苏地质》2012,36(1):104-106
利用航空摄影测量的共线方程式,可以计算由于地形高差导致的地物在航片上的投影差大小和方向,从而进行修正,从投影的角度来分析IKONOS影像中由于地形起伏带来投影差的原因和特点,给出了计算公式用以分析影像纠正所需的地形精度要求,并对使用投影差和地物阴影大小来估算建筑物高度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45.
姜江  姜大膀  林一骅 《大气科学》2015,39(5):901-910
本文使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中共46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数值试验结果,通过对中国区域的年、夏季和冬季降水气候态的模拟能力评估,择优选取了18个气候模式用来预估RCP4.5情景下21世纪中国季风区范围、季风降水及其强度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1986~2004年参考时段,RCP4.5情景下多数模式和所有模式集合平均在不同时段内均模拟出中国季风区面积、季风降水及其强度的增加趋势,最明显的时段出现在2081~2099年。其中,季风区面积扩张是导致季风降水增加的主要因素。在机制上,热力与动力条件变化均有利于季风降水强度的增加以及更多的水汽进入中国东部,从而引起季风区范围的扩大。  相似文献   
46.
不同升温阈值下中国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晓晨  徐影  姚遥 《大气科学》2015,39(6):1123-1135
本文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18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预估了全球平均气温在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s)下达到2℃、3℃和4℃阈值时,中国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并采用了具有稳定统计意义的27个极端气候指标定量评估了全球平均气温达到不同阈值时,中国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未来我国平均气温增幅将高于全球平均增暖,极端暖事件(如暖夜、暖昼、热带夜)明显增多,达到4℃阈值时,暖夜指数相比参考时段增加约49.9%。极端冷事件(如冷夜、冷昼、霜冻)减少。随全球气温升高,中国北方平均降水增多。在不同升温阈值下,中国地区降水的极端性都体现出增强的趋势,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如中雨日数、大雨日数)和强度(如五日最大降水量、极端强降水量)都明显增加。随升温阈值的升高,这些变化幅度更大,在 RCP8.5 情景下全球升温 3℃和4℃时,中国平均五日最大降水分别增加 12.5mm和17.0mm。我国西南地区极端降水强度的增幅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47.
脉状金矿为非水平或非垂直(即倾斜,尤其是中度倾斜)状态时,垂直或水平投影均会产生较大的投影畸变,导致矿体的几何形态失真和矿体间的展布规律不明显.对产状相对稳定的脉状金矿建立以平均倾向和平均倾角为参数的平行矿体的投影面,借助这个投影面研究金矿体的空间特征和矿脉顶板构造面的起伏规律,实例说明平行矿体的投影方法与常规投影方法...  相似文献   
48.
本文通过某市城区已有测量控制网的分析,提出了该城区测量控制网的改建发展方案,对提出的各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并对该城市区测量控制网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对该市测量控制网的改建发展和开展地籍测量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其他中小城市测量控制网的改建与布设有一定的参改价值。  相似文献   
49.
建立区域坐标系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讨论了在国家坐标系下建立区域坐标系的方法和基本要求。指出移动中央子午线法或改变椭球参数法存在的弱点,而抵偿高程面的比例系数法理论正确,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50.
对5组区域气候模式集合模拟的中国径流深进行评估,并且预估了温室气体高排放情景RCP8.5下的未来变化。结果表明:多区域气候模式集合结果能够基本模拟出径流深的观测特征,对年径流深的空间分布特征模拟较好,但量值存在一定的系统偏差,特别是黄河中游、海河和松辽河存在明显的正偏差,且对全国9个流域片中东南、西南和西北诸河的年内分配总体模拟效果相对较差。未来到21世纪末,全国平均年径流深在各个时段都以增加为主,增加幅度多在5%以内。未来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大致表现为“北增南减”的分布特征,但不会改变中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空间格局;其中,黄河、西南和西北诸河流域片呈显著的增加趋势,淮河、长江和东南诸河流域片呈现显著的减少趋势,海河、松辽和珠江流域的变化趋势不显著。21世纪末期各地的变化多在±30%以内,且多模式预估的正负变化一致性较高。到21世纪末期,各流域片平均的径流深季节分配总体特征没有明显变化,径流深的最大月份基本维持不变,分配比例的数值有±2%以内的变化,且各季节的增减变化存在明显流域间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