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243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21年   1篇
  1905年   2篇
  1900年   1篇
  1897年   1篇
  1882年   1篇
  1880年   1篇
  1877年   2篇
  1875年   2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江西冷水坑银铅锌矿田构造地球化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重点对冷水坑银铅锌矿田构造发育特征和构造地球化学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运用裂隙统计、显微构造和组构分析方法对矿田NE向、NW向和近EW向断裂的力学性质和活动方式作了概略性论述。研究了银路岭矿床三个构造地球化学剖面的分析结果,其中主要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的分布和丰度变化与构造发育的关系,显示出本区构造地球化学场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矿田F_1断裂是有一定区域意义的重要的成岩成矿和控岩控矿断裂,本次工作中选择了茶田剖面对F_1断裂带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2.
中国河南东秦岭—桐柏成矿区、带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秦岭桐柏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是以不同时期的板块或地体俯冲或碰撞增生构造分析为基础。根据华北地台南缘由两个早寒武地体所组成,划分出华熊成矿区和嵩箕成矿区。著名的秦岭—桐柏褶皱带即为秦岭—桐柏成矿带;而成矿亚带的划分是以不同时期活动陆缘增生或造山带为根据的,它们分别是中元古、加里东和海西成矿亚带。文中阐述了构造环境和成矿作用,并提出花岗岩类及其成矿作用板块构造模式,特别是中生代大储内都挤压或A—型俯冲的成岩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3.
中国滇西兰坪—思茅地洼盆地内中轴断裂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中、新生代兰坪—思茅地洼盆地东、西部沉积特征、岩浆活动、地球物理场和卫星影像资料的综合研究与对比分析,论证了盆地内中轴断裂带的地质特征;讨论了中轴断裂带对盆地演化和成矿作用的重要意义。它是该区深部动力作用的主导构造 ,又是该区超大型、大型矿床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4.
苏北盆地地震地质分析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籍助地震地质分析方法,在研究苏北盆地反射时间-深度和孔隙率-深度的关系基础上,分析了横穿盆地的两条区域地震剖面,表明盆地内坳陷的边界断层在晚白垩世形成后,持续活动到渐新世末,在始新世早期活动最为强烈,凹陷内部断裂主要形成于始新世和渐新节,后一期断裂作用主要表现在东台坳陷的范围。分析证实泰州组阜宁组为坳陷式的沉积,中始新世至渐新世为箕状凹陷内充填沉积,因此,晚白垩世后苏北盆地的演化模式可分为:热衰减(伴微弱拉张)→岩石圈伸展(热活动加强)→热衰减(整体沉降)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5.
中国石炭纪的岩相-古地理和古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的石炭纪地质年表为时间坐标,概述了中国石炭纪各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石炭纪为一海浸时期,新村期(C_2~1)和上司期(C_2~2)是其中两个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阶段,根据古生物地理学、古气候学和古地磁学等方面的资料,揭示了中国和东亚地区石炭纪的古构造格局及其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56.
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水库蓄水诱发地震虽然是水利工程建设伴生的少见现象,但有时会诱发6级以上地震,加之震中距小,震源浅,成为水利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因素。已有震例还证明,水库规模越大,诱震的可能性越大,诱震的最大震级Mmax(以下简写M)也越高。我们曾提出用水库的“综合影响参数E”来表征水库的“规模”,并给出了M~E回归关系式。本文在补充了部分震例资料,并把M和E以及最大库深Hmax(以下简写H)都视为随机量,经模式识别的分类判别后把所用震例分为两组(第一组为M≥4.5的21个震例:第二组为全部37个震例),把变量E取为确定量或取为随机量和把变量E、lnH取为两个随机量与M进行了回归。回归结果:第一组的双随机量(M、E)模型的回归标准差为口σ_M=0.610,变异系数V=0.118,三随机量(M,E,H)σ_M=0.576。V=0.111;第二组的双随机量的σ_M=1.028,V=0.234,三随机量时σ_M=1.032,V=0.235。说明第一组三随机量模型对可能发生M≥4.5级的新建水库的最大诱震震级的预测是可用的。  相似文献   
157.
The standard E – model generates aplanetary boundary layerthat appears to be much too deep. The cause of theproblem is traced to the equation for the dissipationrate () of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E), specifically theparameterization of dissipation production anddestruction. In the context of atmosphericboundary-layer modelling, we argue that a part of thedissipation production should be modelled as the inputto the spectral cascade from the energy-containingpart of the spectrum, with a characteristic length , while the equilibrium imbalancebetween local production and destruction ofdissipation is modelled as proportional toE2/E, as in the standard model. Wepropose an E – – turbulence closurescheme, in which both the mixing length, m, and are prescribed. The importance ofthe equation is diminished, though itstill determines the dissipation rate in the Eequation.  相似文献   
158.
王磊  程钢  原东方  曾宪锴 《测绘科学》2016,41(12):151-156
针对大部分城市公交发展滞后、公交站点和公交线路供需不平衡等问题,该文采用统计数据与实调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两步移动搜索法,从供需的角度研究分析城区公交站点服务的空间可达性。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以城区街道办为基本研究单元,分别采用固定阈值的简单两步移动搜索法和基于实测数据拟合的增强两步移动搜索法,对焦作市公交设施可达性的空间布局和差异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焦作市城区公交站点服务可达性整体上比较差;城区公共交通资源发展不平衡,空间差异比较明显,公交站点供需相对平衡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区中心城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城区边缘;增强两步移动搜索法考虑了距离衰减对人们公交出行的影响,更能反映焦作市真实的公交状况。  相似文献   
159.
GRAPES_MesoV4.0主要技术改进和预报效果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GRAPES_Meso V3.0存在的降水量偏大、模式运行不稳定、近地面温度预报偏差较大、可同化资料偏少以及分辨率偏低等问题,开展了多方面的改进工作:引入变分质量控制以及探空湿度的偏差订正,实现了GPS/PW资料、FY-2E云导风资料以及无线电掩星资料的同化应用,提高了模式分辨率,引入四阶水平扩散方案,调整了微物理参数化方案与动力框架的耦合方案,完善了地面辐射能量平衡方程以及优化了后处理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的诊断方案,并集成所有改进成果形成新的业务化GRAPES_Meso V4.0。批量试验结果表明:GRAPES_Meso V4.0降水ETS评分普遍提高,同时预报偏差明显降低,月平均降水更接近实况,且能够较好地刻画雨带细节;2 m温度预报偏差有较为显著的改善,大部分地区24 h预报有1~2℃左右的降低,有些地区有3~5℃的降低;GRAPES_Meso V4.0对高度场、温度场和风场的改进效果比较显著,500 hPa的温度、风速、位势高度场的相关系数均有显著提高,850 hPa的均方根误差也明显降低,整体性能明显高于GRAPES_Meso V3.0。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