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6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370篇
测绘学   241篇
大气科学   156篇
地球物理   144篇
地质学   734篇
海洋学   162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26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中北段嘎洒地区出露了多种典型的变沉积岩,其中夕线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和二云母片岩保存多期/多阶段矿物相转变特征,本文通过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的综合分析,并结合传统矿物对温压计的估算结果,限定上述典型变沉积岩峰期角闪-麻粒岩相(M1)阶段、近等温减压-高温剪切变形阶段(M2)和晚期退变质(M3)阶段的矿物组合及变质温压条件。峰期角闪-麻粒岩相(M1)阶段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Grt)+板柱状夕线石(Sil1)+黑云母(Bt1)+钾长石(Kfs)+斜长石(Pl)+石英(Qtz)+钛铁矿(Ilm),变质温度压力条件为t=690~750℃,p=690~810 MPa;近等温减压-高温剪切变形阶段(M2)阶段,稳定矿物组合为:Grt+Sil2+Bt2+Kfs+Pl+Qtz+Ilm,黑云母在强烈走滑剪切作用下发生脱水熔融反应:2 Bt→Sil+6(Mg,Fe)O+K_2O+5 Qtz+2 H_2O,石榴石、黑云母和夕线石等受到剪切变形影响而发生强烈定向,形成的温度压力条件为t=650~720℃,p=450~630 MPa;晚期退变质阶段(M_3)的稳定矿物组合为:Qtz+Bt+Ms+Pl,退变的温度压力条件为t=580~640℃,p=400~500MPa。其变质演化p-T轨迹样式具有近等温减压的顺时针型式,表明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曾经历了一次明显的俯冲-碰撞造山事件,峰期变质可达到角闪-麻粒岩相;在碰撞后的构造折返过程中,上述变质岩石发生强烈的高温剪切变形作用,并伴随着黑云母等含水矿物的脱水熔融。  相似文献   
82.
中国桐柏大别构造带变质演化的岩石学证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桐柏大别构造带是秦岭造山带的东延部分,经历过多期次不同体制的构造运动,现今的桐柏大别山区是由一系列变质地体拼合而成,地体与地体之间为断层或韧性剪切带所围限各地体有自身变质变形史和PTt轨迹,但却有着碰撞造山带所共有的后造山抬升过程。本文揭示了随县群、红安岩群及大别杂岩中柯石英榴辉石、蓝晶铝直闪石片岩及紫苏石榴黑云母片麻岩的退变质再平衡结构特点。报道了大别山麻粒岩相变质年龄为1699Ma。各类岩石减压退变质再平衡结构,标志着后造山的隆升过程及其对桐柏大别构造带变质演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83.
84.
吴琼  仰美霖  窦芳丽 《气象》2017,43(3):348-353
以双频降水测量雷达为主载荷的GPM卫星于2014年2月发射升空。由于轨道倾角以及仪器通道的设置,大大提升了对弱降水和降雪的探测能力。通过四次降雪个例,分析比较了双频降水测量雷达的三种扫描模式(Ku,KaMS和KaHs)对降雪探测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DPR相态产品和地面实际观测结果比较一致,固态降雪温度-0.5℃并且降雪发生时的风暴顶高度大多6 km。Ku波段雷达由于仪器灵敏度的大幅提高.对降雪的综合探测能力最强,而KaMs和KaHS也具有特定的作用。此外,为了保证衰减订正的精度,和非降雪部分的衰减相比,需要主要提高降雪衰减尤其是混合相态湿雪的衰减订正精度。  相似文献   
85.
生命历程视角下的广州市居民居住迁移的时空路径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古杰  周素红  闫小培 《地理研究》2013,32(1):157-165
转型与重构是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在这一背景下,从个体生命历程的视角研究居住迁移的时空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助于从深层次理解城市空间结构重构的内置机制,同时,对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2007年进行的一次入户调查资料作为基础,研究了广州市居民居住迁移时空路径的生命历程特征。结果显示,广州市居民居住迁移的时空路径呈现出年龄偏好和空间偏好两个基本规律,这两个规律可以用“N”形曲线和“微笑曲线”来表达。“N”形曲线揭示了居住迁移率随年龄变化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最后再上升的规律。微笑曲线则揭示了老人与孩子的居住迁移的方向较为集中而中年人的居住迁移方向较为离散的特点。文章据此从不同生命历程居民居住偏好的角度分析了产生上述居住迁移宏观规律的原因。从而证实了广州市居民居住迁移的时空路径具有若干生命历程的特征,对转型期广州市住房的供给与公共设施和服务的空间配置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and how a large, modern estuarine system, situated in the middle of an ancient carbonate platform, has affected its adjacent inner shelf both in the past during the last, post-glacial sea-level rise and during the present. An additional purpose was to determine if and how this inner shelf seaward of a major estuary differed from the inner shelves located just to the north and south but seaward of barrier-island shorelines. Through side-scan sonar mosaicking, bathymetric studies, and ground-truthing using surface grab samples as well as diver observations, two large submarine sand plains were mapped – one being the modern ebb-tidal delta and the other interpreted to be a relict ebb-tidal delta formed earlier in the Holocene. The most seaward portion of the inner shelf studied consists of a field of lobate, bathymetrically elevated, fine-sand accumulations, which were interpreted to be sediment-starved 3D dunes surrounded by small 2D dunes composed of coarse molluscan shell gravel. Additionally, exposed limestone hardbottoms supporting living benthic communities were found as well. This modern shel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s situated on a large, buried shelf valley, which extends eastward beneath the modern Tampa Bay estuary. These observations plus the absence of an incised shelf valley having surficial bathymetric expression, and the absence of sand bodies normally associated with back-tracking estuarine systems indicate that there was no cross-shelf estuarine retreat path formed during the last rise in sea level. Instead, the modern Tampa Bay formed within a mid-platform, low-relief depression, which was flooded by rising marine waters late in the Holocene. With continued sea-level rise in the late Holocene, this early embayment was translated eastward or landward to its present position, whereby a larger ebb-tidal delta prograded out onto the inner shelf. Extensive linear sand ridges, common to the inner shelves to the north and south, did not form in this shelf province because it was a low-energy, open embayment lacking the wave climate and nearshore zone necessary to create such sand bodies. The distribution of bedforms on the inner shelf and the absence of seaward-oriented 2D dunes on the modern ebb-tidal delta indicate that the modern estuarine system has had little effect on its adjacent inner shelf.  相似文献   
87.
邹广安 《海洋科学》2016,40(2):151-158
日本南部黑潮路径变异对北太平洋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具有显著的影响,对黑潮路径变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数值模式模拟了日本南部黑潮的路径变异情况,分析了黑潮大弯曲路径形成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黑潮处于非大弯曲路径时,相对位势涡度的平均值呈现递减趋势,说明日本南部低位势涡度水在不断积累,这样会使得四国再循环流的强度增强,迫使黑潮保持平直路径,同时,近岸黑潮垂直流速剪切增大,斜压不稳定性的作用也逐渐增大;当黑潮从非大弯曲路径向大弯曲路径过渡时,再循环流强度的减弱会导致黑潮的流速剪切减小。根据海表高度异常场以及海洋上层流场信息发现,近岸黑潮附近的气旋涡会随着再循环流区域反气旋涡的东侧向南运动,最终导致黑潮大弯曲的发生。分析涡流的能量,结果显示,黑潮大弯曲路径的形成与斜压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8.
孙俊岭 《海洋工程》2011,29(4):135-140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电子海图作为一种专门的电子地图也越来越成熟。电子海图中提供了详细而准确的海洋环境信息。利用电子海图的环境建模和考虑海流因素的遗传搜索策略为解决大范围海洋环境下智能潜水器全局路径规划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利用电子海图中的信息对智能潜水器的工作环境进行环境建模,以遗传多目标优化算法为搜索策略进行全局路径规划,并考虑海流因素对潜水器的影响,使潜水器在航行时可充分利用海流的能量。通过仿真试验对环境建模和路径规划进行了验证。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9.
长江冲淡水的扩展及其营养盐的输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硝酸盐和硅酸盐的平面分布特征,研究得出,除冬季外,长江冲淡水中的营养盐同时向两个方向输送,一、向北或东北输入南黄海西南部;二、向南或东南输入东海。据此提出“长江冲淡水双向扩展”的观点,即长江冲淡水先顺河口走向朝东南方向流动,到达口门处分成两部分(冬季除外),一部分穿过杭州湾口及舟山群岛一带沿岸南下,或自长江口向东南方向扩展;另一部分则左转向北或东北,进入南黄海西南部。南、北两股冲淡水的水量大小及其比例,因不同季节而异。  相似文献   
90.
无舵翼水下机器人路径跟踪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舵翼水下机器人的各种不同任务要求下的路径跟踪控制进行研究。通过模拟人的运动行为,建立了虚拟避碰声纳模型。根据地形跟踪的方法提出基于虚拟声纳的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并通过考虑纵向速度对于其他各个自由度运动的影响设计了运动控制器。通过海上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对于无舵翼水下机器人是可以满足实际需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