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157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零炮检距数据在海洋地震资料处理中有很多优势和用途,然而,受海洋水平拖缆地震采集作业方式的限制,接收数据的最小炮检距一般在200 m左右,小于该炮检距的数据是无法直接获得的.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对较大炮检距数据进行动校,通过外推来变相获得零炮检距(包括小炮检距)数据,其外推的精度会受到地震资料信噪比、动校正速度的精度等因素影响,并且保幅性较差.本文通过一种基于Kirchhoff真振幅偏移和反偏移串联的技术,在反偏移过程中改变观测系统,有效实现了大炮检距反射地震数据向零炮检距(包括小炮检距)数据之间的转换,且很好地保持了零炮检距(包括小炮检距)数据的振幅特性.同时,经偏移-反偏移串联处理后,有效压制了地震数据中的随机噪声,地震资料信噪比和成像精度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2.
针对我国西南印度洋合同区热液硫化物矿快速、有效以及便捷地质勘探装备的要求,研发了由甲板控制系统、万米光电复合缆、仪器舱拖体和天线拖体组成的深海6000 m拖曳式瞬变电磁系统.为了便于拖体布放和快速发现异常,选择重叠回线收发装置类型;采用理论数值计算确定了在拖曳高度不大于50 m的前提下,观测1~100ms窗范围内的二次场响应,可以发现近海底深海热液硫化物矿堆;另外,通过不同拖延深度海上试验,研究了拖曳深度对瞬变电磁的影响规律及仪器性能.大洋第30航次第二航段在西南印度洋脊热液区,应用该系统发现了明显的瞬变电磁异常.印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3.
测量拉萨地磁台观测区内自然地磁场梯度和建成地磁记录室后的地磁场梯度,并测量新建记录室内不同高度磁场梯度,对比分析新建地磁记录室内的磁场稳定性,进而找出潜在干扰源,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去除,为产出连续可靠的地磁相对记录数据提供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54.
At present, there is less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he aspect of ultra-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to the target layers at depths of only tens of mete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Seismic explo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ocation of faults and active structures, but the depth dozens of meters below the ground surface is the blind area of any kind of deep and 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Start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etecting urban active faults, and using related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geology, geophysics and mathematic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econditions for acquiring efficient ultra-shallow seismic survey results in complicated geological backgrounds in Qingdao. Taking the Qingdao area as an example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depth condition of Quaternary deposits, and apply 4-8 stacking folds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to get the exploration results with high-resolution and high-SNR. Preliminary results reveal that selecting a proper surveillance layout is one of the keys to acquire authentic exploration results in ultra-shallow P-wave reflection exploration. Our results also show that ultra-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 method in detecting faults in the Qingdao area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相似文献   
55.
王喜龙  王海燕  付聪  王松阳  杨振鹏 《地震》2019,39(4):158-171
讨论了锦州沈家台水氡活度浓度出现的高幅度波动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沈家台水氡测项自2004年开始观测以来, 数据变化稳定, 氡活度浓度一般在4~5 Bq/L范围波动, 且具有很好的年周期变化规律。 但在2016年11月20日开始出现高幅度异常变化, 较正常波动范围平均高出约5 Bq/L。 针对此次出现的异常变化, 在排除外界干扰的基础上, 应用临界慢化方法进行高频异常识别分析。 结果表明, 提取的水氡高频信息成分和方差均存在异常变化, 且高频异常与原始数据异常出现时间具有同步性变化特征。 综合测点映震效能、 区域地震活动性、 井水地球化学分析及水氡异常形成机理等分析结果, 认为这次沈家台水氡出现的异常变化与辽西及环渤海地区应力场调整关系密切, 该区应力增强及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是造成水氡出现高值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
根据天山中段8套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利用自洽方程计算应变观测的信度,用信度指标检验数据的可靠性,从而进一步用自洽方程计算实际各元件灵敏度的相对大小,并用相对标定的结果,对观测数据进行校正。结果表明:①石场、巴仑台、巴音沟、雀儿沟、榆树沟和库米什台经过校正后,数据观测信度有了明显提升,其中石场和雀儿沟台的数据信度最高;②库米什台校正前数据观测信度较高,因个别“坏点”影响,校正后,观测信度反而下降;③小泉沟和新源台数据信度较低,存在从自洽到失洽的情况,分析认为这可能与系统自身存在问题有关,也有可能是前兆异常,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7.
传统模式下,由于卫星信号中断等原因导致的实时动态PPP重新初始化问题将严重影响PPP的实际应用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思路,首先设计了电离层延迟变化预报模型,并提出预报信息的定权方法,进而将上述预报结果作为虚拟观测值,联合历元间/星间差分观测数据估计得到周跳参数浮点解,并尝试固定,从而实现PPP快速重新初始化.该方法通过实现电离层预报结果权重的自适应确定,改善了参数估计结果的精度,提高了周跳修复成功率及可靠性.利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的大量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周跳修复效果与测站位置、太阳活动及中断时长存在密切关系,当中断时间较短(90 s以内)时,均可以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平均达到90%以上,由此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随着中断时长进一步增大,不同地区和太阳活动情形下的修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纬度越低,太阳活动越剧烈,成功率越低.  相似文献   
58.
太原基准地震台地电阻率干扰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太原基准地震台2001年至2011年地电阻率观测中常见干扰因素,着重分析因不同干扰引起的图像变化特征,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力求对观测场地的选择、线路架设、资料分析、异常的判断及地震预测预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从地电场观测原理出发,在概要分析地电场观测系统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太钢防震观测站ZD9A地电场观测系统的运行状况,并对地电场观测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表明,太钢防震观测站地电场观测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为地震前兆研究提供相应信息。  相似文献   
60.
本文收集整理了距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震中700km范围内的全部13个地下流体观测井孔的温度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2008年5月以来各井温度当月超过3倍均方差的数据个数(以下简称月超差个数).结果发现,在玉树地震前6个月,13个观测井中有10个井观测数据出现月超差个数升高现象,有4个观测井月超差个数出现了同震升高和震后升高现象.2008、2009年大柴旦发生的2次6级以上地震前,也有类似现象.此异常现象可能反映了玉树地震前场兆和源兆的共同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