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2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4篇 |
大气科学 | 24篇 |
地球物理 | 50篇 |
地质学 | 165篇 |
海洋学 | 40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60篇 |
自然地理 | 5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58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44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942.
943.
文化产业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具有重大影响。以南京市街道(镇)区划尺度,采用文化企业工商注册数据,运用LISA时间路径、LISA时空跃迁、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南京市文化企业空间分布格局演化过程及其企业区位选择机制。研究发现:①南京市文化企业在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空间集聚特征;②南京市文化企业空间格局的演化具有较高的负向空间整合性,不同街道单元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转移惰性,中部的近郊区具有相对动态的局部空间结构,东南、西北部的远郊区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具有更大的波动性;③产业历史集聚基础、路网密度、高等院校等因素对文化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较为突出,表明南京市文化企业选址会考虑到区域的产业集聚程度、企业技术、人才的输入源以及交通通达性。 相似文献
944.
“噪”起来:广州音乐现场的文化地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广州的音乐现场看作一个承载制造“噪音”的场所,以6个现场音乐酒吧为具体案例,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探讨音乐现场如何连结不同人和不同的地方,以及如何被建构成一个“动态”的空间和“越轨”的地方。研究结果表明:音乐现场作为一种动态的物质文化空间,由经营者、组织者、音乐人和乐迷通过社会实践共同建构而成,成为所有音乐演出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不同地理尺度之间关系的节点;音乐现场作为一个“越轨”的地方,将音乐现场的“局内人”和“局外人”区分。上述结论回应和丰富了现有音乐地理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并对中国超越“看的方式”进行文化地理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45.
都市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文化景观感知对重游意愿的影响——以南京夫子庙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南京夫子庙为例,从文化景观感知角度出发构建都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者文化景观感知指标体系,探讨其对重游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1)游客文化景观感知分为四个维度:“曲艺表演和手工艺品文化景观感知”、“儒学建筑和名人故居文化景观感知”、“饮食文化和交通工具文化景观感知”、“节庆民俗活动文化景观感知”。(2)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对于文化景观感知的四个维度的认同度均和游客的重游意愿之间都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3)旅游者对夫子庙节庆民俗活动文化景观以及夫子庙饮食文化和交通工具文化景观的感知到的认同度越高,则其重游的意愿也就越强烈。 相似文献
946.
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为例, 在国际主流CSI 模型基础上, 构建测评旅游者对昆曲满意度的CSI 模型, 并基于SEM分析方法, 得出昆曲的“内在价值性”、“外在观赏性”, 旅游者的“感知价值”、“感知质量”、“满意度”和“忠诚度”这些潜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昆曲的内在价值性和外在观赏性对旅游者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有着显著的影响, 并通过旅游者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旅游者的满意度, 旅游者的满意度继而会影响忠诚度。由此, 应深度提炼挖掘昆曲的内在价值, 重视对昆曲及其附属产品的外在包装, 提高旅游者欣赏昆曲时的感知质量, 从而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相似文献
947.
开封古城黄泛沉积形成的“城摞城”奇观为文化层重金属积累与污染分析提供难得的材料。在开封市城区(师专钻孔和医专钻孔)和郊区(金明钻孔)分别获取25 m连续岩芯,大部分按10 cm间隔分样,共获得657个沉积物样品。用ICP-MS和AFS方法测定样品Pb、Cd、Cu、Zn、Hg、As、Ni、Cr和Co含量。结合地层14C年代数据、考古发掘及历史文献记载,建立不同朝代文化层年代框架,开展文化层重金属积累与污染分析。结果表明:师专、医专和金明钻孔均存在战国、宋金、明早期、明中期、明晚期和清代6个文化层。文化层大部分重金属发生不同程度富集,以Hg富集最为明显,城区钻孔明早期以前文化层达到强富集至极强富集水平。绝大多数文化层发生了重金属轻度至中度污染,中度污染发生在城区钻孔的宋金文化层。城区钻孔的最主要污染重金属是Hg,其次是Cu、Pb和Zn;郊区钻孔的主要污染重金属是Cd、Cr、Hg和Pb。不同朝代文化层重金属污染程度与其人口密度呈正相关。明早、中、晚期文化层污染程度逐渐减轻的现象可能与明朝开封城复兴与频繁的黄河泛滥有关。 相似文献
948.
Although considerable effort has been deployed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vegetation change on runoff in major basins across Africa, such studies are scarce in the Gulf of Guinea Basin (GGB). This study combines the Budyko framework and elasticity concept along with geospatial data to fill this research gap in 44 nested sub-basins in the GGB. Annual rainfall from 1982 to 2021 show significant decreasing and increasing trends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GGB, respectively. Annual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PET) also shows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s with higher magnitudes observed in the northern parts of the GGB. Changing trends in climate variables corroborates with shift to arid and wetter conditions in the north and south, respectively. From 2000 to 2020 vegetation cover estimated using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EVI) shows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s in all sub-basins including those experiencing a decline in annual rainfall. Vegetation composition measured using vegetation continuous fields (VCFs) from 2000 to 2020 show an increase in tree canopy cover (TC), a decline in short vegetation cover and marginal changes in bare ground cover (BG). Elasticity coefficients show that a 10% increase in annual rainfall and PET may lead to a 33% increase and 24% decline in runoff, respectively. On the other hand, a 10% increase in EVI may lead to a 4% decline in runoff while a 10% increase in TC, SV and BG may reduce runoff by 4% and increase runoff by 3% and 2%, respectively. Even though changes are marginal, decomposing vegetation into different parameters using EVI and VCFs may lead to different hydrological effects on runoff which is one of the novelties of this study that may be used for implementing nature-based solutions. The study also demonstrates that freely available geospatial data together with analytical methods are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vegetation change on hydrology in data-scarce regions. 相似文献
949.
黄土地貌本体的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类认知差异和语义描述的模糊性,导致地理要素语义表达的不一致以及信息共享的极大困难.鉴于本体是解决基于语义知识表达的有效方法,该文以黄土地貌为例,使用本体的形式化定义形式,对黄土地貌概念进行语义形式化表达,提出了构建黄土地貌的五元组逻辑结构,进而建立了黄土地貌的本体模型. 相似文献
950.
集聚型农业村落文化景观的演化过程与机理——以山东曲阜峪口村为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业型村落的建设将会成为今后的要点和难点。而集聚型农业村落乡村文化景观的代表性、典型性和示范性,使其文化景观演化研究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以山东曲阜峪口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入户访谈,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改革开放30年来集聚型农业村落文化景观的演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聚落空间演变经历了机械型外向扩展、蔓延型外向扩展与空心化、内部重填与再集聚三个阶段;民居景观演变经历了传统四合院、平顶化和立体发展三个阶段;土地利用经历了圈层化、细碎化与集约利用、集中化与粗放利用三个阶段。其演化是城乡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计划生育与农地制度、国家政策等驱动因子影响下产生的乡村人口、社会、经济和文化变化所导致的。未来,聚落空间的再集聚,民居景观的现代化、生态化和特色化并重,土地利用景观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将会成为集聚型农业村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