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63篇 |
免费 | 1590篇 |
国内免费 | 7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46篇 |
大气科学 | 806篇 |
地球物理 | 983篇 |
地质学 | 2509篇 |
海洋学 | 498篇 |
天文学 | 28篇 |
综合类 | 1023篇 |
自然地理 | 207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43篇 |
2023年 | 144篇 |
2022年 | 279篇 |
2021年 | 312篇 |
2020年 | 334篇 |
2019年 | 351篇 |
2018年 | 262篇 |
2017年 | 426篇 |
2016年 | 384篇 |
2015年 | 428篇 |
2014年 | 465篇 |
2013年 | 629篇 |
2012年 | 517篇 |
2011年 | 592篇 |
2010年 | 435篇 |
2009年 | 434篇 |
2008年 | 440篇 |
2007年 | 527篇 |
2006年 | 494篇 |
2005年 | 457篇 |
2004年 | 452篇 |
2003年 | 363篇 |
2002年 | 335篇 |
2001年 | 265篇 |
2000年 | 216篇 |
1999年 | 216篇 |
1998年 | 183篇 |
1997年 | 144篇 |
1996年 | 126篇 |
1995年 | 87篇 |
1994年 | 101篇 |
1993年 | 80篇 |
1992年 | 65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黄河流域湿地景观时空演变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景观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是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的重要参考,本文利用1980—2015年7期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黄河流域湿地矢量数据集,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对黄河流域湿地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采用转移矩阵对每两个时期湿地资源的转移类型和数量进行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1980—2015年,黄河流域湿地率为3.5%,其中自然湿地率约为2.0%,即黄河流域的湿地类型以自然湿地为主。②斑块面积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湿地总面积减少了312.74km2,表现为人工湿地增加,自然湿地减少;自然湿地中沼泽湿地呈增加状态,主要是在2005—2010年增加了979.22km2,滩地呈减少状态,减少了1218.19km2,主要发生在1990—1995年和2005—2010年。斑块密度结果显示,随着河渠和滩地受人为活动影响程度的加大,两者的斑块破碎化程度逐渐加大。最大斑块指数结果显示,水田是黄河流域的主导湿地类型,沼泽和湖泊是自然湿地中的主导湿地类型。③黄河流域湿地类型与非湿地之间转换是黄河流域景观转换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沼泽与滩地是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湿地类型。 相似文献
992.
耕地是丘陵山区稀缺的土地资源,具有地形条件复杂、种植结构多样的特点,导致了山地耕地信息难以快速、准确获取,并且基于传统的遥感数据及遥感监测方法开展山区耕地信息快速自动提取比较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西南山区贵州省息烽县作为试验区,根据地理空间异质性特征,提出分区控制、分层提取的耕地形态信息提取思路,构建了一种地貌单元约束条件下的分区分层耕地形态信息的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地貌-植被特征将试验区划分为平坝区、山坡区、林草区3类地理分区;然后在每类分区基础上,根据耕地所呈现的视觉特征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对不同类型的耕地分别设计不同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分层提取。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对山区复杂地形背景噪声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所提取的耕地地块信息相比于传统方法更符合实际耕地的实际分布形态,有效地减少了漏提率和错提率。 相似文献
993.
河流网络是地表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河流网络动态监测已成为河流遥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以PlanetScope为代表的CubeSat小卫星已具备了米级空间分辨率、1 d重访周期的优势,这为河流网络高时空分辨率动态监测提供了可能。本文以青藏高原长江源区的通天河流域(227 km2)为研究区,选取2017-05—2017-10 5期3 m空间分辨率CubeSat遥感影像,增强河流横纵剖面特征自动化提取了河流网络,研究了通天河流域河流网络动态变化,对比分析了3 m CubeSat与30 m Landsat 8、10 m Sentinel-2所提取的河流网络,以及5种现有水体数据集(GRWL,GSW,FROM-GLC 2017,OpenStreetMap,HydroSHEDS)。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河流网络5月水系密度较低(0.38 km-1),7—8月河流网络进入丰水期,水系密度显著增加至0.61 km-1,9月河流网络进入平水期,水系密度趋于平稳(0.53 km-1),随后迅速退化并于10月开始冻结,水系密度迅速降低至0.37 km-1;(2)采用高空间分辨率CubeSat所提取的河流网络能够识别更多细小河流(河宽3—30 m),CubeSat所提取的河流总长分别为Landsat 8、Sentinel-2所提取河流总长的1.6倍和1.3倍;(3)CubeSat所提取的河流网络水系密度高于现有水体数据集(2.9—12.4倍),弥补了现有水体数据集无法反映细小河流的不足。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Yog ARYAL; Jianting ZHU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2021,35(2):295-312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structure of drought over the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CONUS) and their teleconnection at different timescales from observations and climate models. We use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 at 12-and 24-month timescales as the drought index. Spatial patterns of drought regimes are delineated by us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while the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ability of each drought pattern and teleconnection with climate indices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wavelet analysis. Wavelet coherence of the drought pattern and four climate indices: 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 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 and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ajor drought patterns are located over the Northwest, South, Upper Midwest, and East region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drought regimes is similar for the 12-and 24-month timescale drought. ENSO influences the drought over West and South at decadal timescales throughout the study period(1950–2015) while intermittent significant coherence is observed at interannual timescale. The coherence of NAO and PDO with SPEI-12 is decreased during recent decades. Generally, regional climate model(RCM)-simulated drought patterns are more localized in a smaller area over the region compared to the spatial extent of observed drought patterns. Power spectra of seasonal to interannual variability(2–5-yr period) of all four drought patterns from RCM simulations are similar to those from the observations. However, at larger periodicities(decadal variations)among-RCM spread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eriods. 相似文献
997.
雷电灾害已日益成为影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灾害之一。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江苏省2008—2019年雷电灾害事故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江苏省雷电灾害事故多集中于320次·a-1内,约1.9 a一遇,而发生880次·a-1以上的概率较小,约38.2 a一次;人身伤亡风险主要集中在12人·a-1内,约1.8 a一遇,大于30人·a-1的伤亡次数则约14.1 a发生一次;经济损失风险值为650万元·a-1的累积发生概率为58.62%,而2 250万元·a-1的发生概率极低,仅为1.84%。定量化的计算分析数据可使人们对雷电灾害事故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998.
鄂西清江流域滑坡崩塌致灾背景及成灾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清江流域是我国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在该区域11个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基础上,运用归纳和类比等方法,对区内2 276个滑坡和567个崩塌(危岩)的要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了区域滑坡崩塌的基本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并从构造作用、岩性组合、河流地貌演化、人类活动、降雨等几个方面,分析多种致灾背景对滑坡崩塌的不同影响和控制作用;继而根据主控因素归纳分析了区内滑坡具有的降雨型、箱形(紧窄)背斜型、宽缓向斜型和水库型等4类主要成灾模式,以及崩塌(危岩)具有的宽缓向斜型和岩溶石柱型两类主要成灾模式;指出了今后需要重点防控的三种类型滑坡崩塌风险。 相似文献
999.
从目标函数的线性化出发,采用奇异值分解法求广义逆矩阵并适当加阻尼,用迭代法直接解超定方程实现改进广义逆矩阵反演。进一步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阐明改进广义逆矩阵反演法的灵活、稳定,它涵盖了多种反演方法的优点,又具有自身特点,在实际应中适应性强,并能提供一些辅助信息,可更好地评价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牧原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群中研究程度和勘探程度均较低的凹陷,尚未取得勘探突破。为明确牧原凹陷的油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前景,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老井复查与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等,基本明确了凹陷油气地质条件: ①牧原凹陷具有单断箕状结构,可划分为陡坡带、洼槽带和缓坡带3个构造单元; ②发育大磨拐河组、南屯组和兴安岭群3套有效烃源岩,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烃源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有机质类型好,以II1-I型为主,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量大,热演化进入成熟阶段,是凹陷主力烃源岩,兴安岭群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处于高成熟阶段,虽然厚度与分布有限,也是一套有价值的烃源岩; ③发育兴安岭群的自生自储或上生下储、大磨拐河组与南屯组的自生自储、伊敏组的下生上储3套储盖组合。对比高勘探程度区单断箕状凹陷的成藏规律,结合牧原凹陷自身的地质特点,构建了牧原凹陷油气成藏模式。通过开展区带的初步评价,优选出2个有利区带,提出了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