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11篇
地球物理   242篇
地质学   172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91.
利用中国大陆东部21个台站的43条面波大圆路径上瑞利面波记录的双台资料, 计算出双台间地震面波相速度频散,采用Tarantola概率反演的方法求得相速度频散曲线的分 布,并由各处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得到地壳上地幔的三维横波波速图像,进而得到中国东部 地壳上地幔的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我国大陆东部地壳厚度总体上呈东薄西厚的趋势,以 105°E为界向西地壳厚度逐渐加深到55km以上,其中有一个北东向的h形地壳厚度的坡度 带.豫西及晋南地区为相对薄地壳的地区.大别山地区和泰山附近地区地壳变厚,但秦岭地 区地壳不变厚.上地幔低速层上界面的深度在华北地区较浅,为80—90km,在鄂尔多斯、四 川东部以及黔湘地区为120—130km.扬子地块东部及华南褶皱系中、东部上地幔顶部速度 偏低使低速层的速度反差不明显.滇黔褶皱系的西部在200km以内的上地幔中未出现低速层。  相似文献   
192.
一次夏季低涡系统中MCS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1年7月11-13日,黑龙江省西部连续出现3次中尺度强对流天气,伴有短时强降水、冰雹、大风、雷电等天气。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对MCS环流、中尺度及物理量特征进行分析,探究低涡系统下MCS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地面辐合线和干线是触发强对流天气产生的重要因素。高低空一致的切变线和辐合线促使MCS的发展,MCS向不稳定能量区移动。假相当位温、K指数、沙氏指数和上干下湿的水汽条件及上冷下暖的温度平流等物理量因素对MCS发生发展有重要指示作用。飑线发生在MCS云团强度梯度大的前边界,该地域是强对流天气的多发地。  相似文献   
193.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地震活动频繁,是一个多震多灾的省份。当地民众对地震灾害的认知程度和自救互救能力,对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云南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为样本区域,对民众的地震科普知识认知情况和互联网信息智慧化推送接受程度等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评价,10个样本区域民众的地震科普知识整体认知水平不高,“优秀”等级的州市为0,“良好”等级的州市有6个,“差”的州市有4个;对互联网智慧化推送的民众接受程度存在比较明显的群体差异。  相似文献   
194.
华北地区三维地壳上地幔结构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33  
本文用均等显示滤波频时分析方法分析了长周期瑞利面波资料,获得了路经中国大陆及邻区的238条混合路径的面波群速度频散,其周期范围为10.5-113s.用改进的分格反演方法从混合路径频散中提取出位于华北地区的12个4°×4°网格单元的纯路径频散并反演其地壳上地幔结构.所得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横向变化显著;从东向西地壳逐渐变厚;位于华北东部的分格在地壳中20km深处普遍存在低速层,整个华北地区上地幔低速层埋藏较浅,一般为55-100km之间.各个网格上地幔低速层的速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5.
亚洲季风区ITCZ对华北雨季异常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冬、春季亚洲季风区ITCZ活动对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用OLR资料定义了ITCZ综合指数,分析表明该指数能比较清晰、客观地综合反映出亚洲季风区深对流活动的强度和位置。用该指数分析了华北多雨年和少雨年前期热带大范围对流活动的变化特征。印度和东亚季风区的ITCZ活动在多雨和少雨年显示出明显不同。华北夏季降水与2-4月ITCZ综合指数的时滞相关性最明显。这种时滞相关可能与球面Rossby波的频散相联系,并可以为华北夏季降水的长期预报提供新的参考依据。低频振荡分析表明,多雨年南北两个半球的低频振荡强度较强,范围较大,并不断由南向北传播,这种传播很可能与副热带高压的北跳有关。而少雨年低频振荡在南半球或热带地区呈准静止状态。  相似文献   
196.
A future large-volume liquid scintillator detector such as the proposed 50 kton LENA (Low Energy Neutrino Astronomy) detector would provide a high-statistics measurement of terrestrial antineutrinos originating from β-decays of the uranium and thorium chains. Additionally, the neutron is scattered in the forward direction in the detection reaction . Henceforth, we investigate to what extent LENA can distinguish between certain geophysical models on the basis of the angular dependence of the geoneutrino flux. Our analysis is based on a Monte-Carlo simulation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light yield, considering an unloaded PXE scintillator. We find that LENA is able to detect deviations from isotropy of the geoneutrino flux with high significance. However, if only the directional information is used, the time requir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different geophysical models is of the order of severals decades. Nonetheless, a high-statistics measurement of the total geoneutrino flux and its spectrum still provides an extremely useful glance at the Earth’s interior.  相似文献   
197.
Simulations of subtropical marine low clouds and their radiative properties by nine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climate models participating in the fourth assesment report (AR4)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are analyzed. Satellite observations of cloudiness and radiative fluxes at the top of the atmosphere (TOA) are utilized for comparison. The analysis is confined to the marine subtropics in an attempt to isolate low cloudiness from tropical convective systems. All analyzed models have a negative bias in the low cloud fraction (model mean bias of −15%). On the other hand, the models show an excess of cloud radiative cooling in the region (model mean excess of 13 W m−2). The latter bias is shown to mainly originate from too much shortwave reflection by the models clouds rather than biases in the clear-sky fluxes. These results confirm earlier studies, thus no major progress in simulating the marine subtropical clouds is noted.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biase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all investigated models are likely to overestimate the radiative response to changes in low level subtropical cloudiness.  相似文献   
198.
本文对郴州市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出现的历史罕见雨雪冰冻天气灾害的特点,天气、气候成因和地形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剖析.结果表明:中低层的逆温和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稳定对峙是产生重度冰雪天气的必要条件,郴州特殊地形增加了冰冻强度和持续时间.这些分析结论对今后开展冰雪天气预报预警业务和科研工作都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9.
两次西南低涡造成广西暴雨差异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ECMWF 2.5°×2.5°客观分析资料和MICAPS常规资料,对2008年6月12日和16日两次西南低涡影响,造成广西暴雨范围和强度明显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6.12"过程西南低涡深厚,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强盛的西南低空急流;而"6.16"过程西南低涡较浅薄,其发展过程中无西南低空急流的配合;(2)"6.12"过程低涡发展强盛,涡旋度大,正涡度值达200 hPa高度,上升运动强烈;而"6.16"过程低涡发展较弱,涡旋度小,正涡度值只到500 hPa高度,上升运动相对较小;(3)"6.12"过程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水汽辐合强;而"6.16"过程水汽仅来源于孟加拉湾,水汽辐合较弱;(4)两次西南低涡影响,对流层上下之间的风垂直切变小,有利于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0.
2003年7月4~5日梅雨锋暴雨维持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忠明  杨康权 《高原气象》2009,28(6):1316-1325
利用卫星云图、 多普勒雷达产品以及探空资料, 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 对2003年7月4~5日淮河流域大暴雨过程发生的环境场条件、 强降水的中尺度特征、 低空急流与能量锋的配置对强降水天气的影响等进行了详细的天气学分析, 并对大气正压非平衡强迫、 低空急流与能量锋相互作用对强降水天气发生\, 发展与持续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动力诊断。结果表明: 这次梅雨锋暴雨过程, 暴雨区上空气柱内水汽较少, 孟加拉湾与南海地区向暴雨区输送的水汽占据主导地位。暴雨区的平均散度与垂直速度变化与强降水天气变化比较一致。对流层低层能量锋与低空急流的配置及其相互作用对强降水天气的发生\, 发展和维持具有重要影响。当低层能量锋与低空急流处于同时强的配置状态时, 强降水天气发生并持续; 当两者处于一强一弱或两者皆弱的配置状态时, 则没有强降水天气发生或持续。正压非平衡强迫对强降水启动作用较大, 而湿斜压热动力相互作用对强降水天气持续影响较大, 是导致强降水过程维持的主要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