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265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2-D full-waveform inversion of double-couple earthquake sources is implemented.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extended sources are represented by superposition of double-couples. The source parameters solved for are the spatial location, origin time, amplitude and orientation of each double-couple. The velocity and density distribution and source time function are assumed to be known a priori but may be arbitrarily complicated. The non-linear inverse problem is solved by iterative linear approximation. The Jacobian matrix elements for source depth and rupture angle are computed by wavefield extrapolation forward in time, while those for origin time and amplitude are computed analytically. A smoothing technique that results in faster convergence and avoids local minima associated with cycle skipping is applied at each iteration. A spatial sampling interval, between discrete sources, of one-quarter wavelength of the dominant shear wave is optimal for inversion if high uniqueness of the result is desired. The presence of a fault is inferred from the spatial continuity of the rupture solution, rather than being imposed a priori. The method is illustrated by successful application to three synthetic source models: a single double-couple, a single extended rupture and a double extended rupture. The resolutions of the source depth and origin time are higher, and their posterior covariances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amplitude and rupture angle at each source point. Source depth, origin time and amplitude are primarily determined by the data; the rupture angle is mo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a priori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642.
鄱阳湖"斩秋湖"水位调控方式对湖泊湿地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鄱阳湖由于其长期的水文和地质过程形成了独特的碟形湖泊群。人类活动历史演变形成的、与大型通江湖泊节律性水文特征相互协调的"斩秋湖"水位调控是长江中下游季节性湖泊中的一种重要渔业方式。采用PRA方法调查和统计渔业数据,分析了"斩秋湖"人工调控的成因和调控方式;基于"斩秋湖"渔获物组成和年龄结构,分析其对湿地生态系统和关键物种生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斩秋湖"水位调控会显著改变湖泊湿地物种组成和群落生物量,提出了该调控方式对湖泊湿地保护与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643.
以涞水县胡家庄乡为例,以无人机航拍正射遥感影像叠加行政村界线图为工作底图,首先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大地块划分,然后按自然村、组、户、地块的顺序进行调查。利用影像的空间、纹理等特征,采用图解法测量地块边界及界址坐标。在零碎地块、地块边缘以及影像判读不清的情况下,利用GNSS-CORS技术实地测量获取地块界址点坐标。利用GIS技术进行图解法和实测法的数据处理与融合,获取完整的承包地块图,确定地块位置、面积、四至等信息,从而获得权威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成果。  相似文献   
644.
北斗导航卫星位置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北斗卫星轨道的精确性和实时性,在分析星历文件中的开普勒轨道参数和轨道摄动参数的基础上,阐述了卫星轨道计算方法,用VisualC++语言编程实现了卫星轨道位置计算,并用2013年1月13日的北斗导航文件计算出1、5号GEO卫星和6、9号MEO/IGSO卫星位置及其它们外推时刻卫星的位置,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45.
陆丰凹陷T5反射层整体上为3个正向和2个负向同相轴组成的(较)强反射波组,其中部为正向轴,即本次研究追踪的T5反射轴连续、分布广、最稳定,在深洼区为下超终止面,向岸或古地貌高地为上超面,是最好的区域对比和地震追踪标志层。T5反射层整体对应3个岩性层段,其中部岩性段为灰岩或与之可对比的灰岩与砂泥岩的互层,陆丰凹陷北西部则均为砂泥岩,并对应T5反射轴,年龄185 Ma,为三级层序TB21最大洪泛期前后的沉积,是南海运动以来海水整体变深背景下,陆丰凹陷首次由滨海过渡到浅海陆架的一次明显海侵期沉积。中部岩性段之上常为一套砂岩层及再向上的泥岩发育段,为TB21下降体系域和另一期海侵沉积;中部岩性段之下邻接的砂泥岩互层层段为TB21内的一个四级层序。T5反射层对应灰岩与其上下不同级别层序界面附近储盖组合有利;层序的旋回变化及继承性发育的地貌高地是该层段油气有利勘探区带平面展布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646.
张长厚 《地学前缘》2009,16(4):203-214
华北克拉通破坏问题,是通过对古生代时期和新生代以来华北东部岩石圈厚度、热状态、岩石圈地幔组成与时代等特征的比较研究中,逐渐认识到的一个重大的大陆构造动力学问题。岩石圈厚度的巨大变薄是克拉通破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已有的构造动力学模型从不同角度着重讨论了克拉通岩石圈是如何减薄的问题,但由于岩石圈减薄远不是克拉通破坏的全部,因此,即使已有动力学模型可以对减薄过程给出比较合理的解释,也还难以成为克拉通破坏的综合动力学模型。文中针对目前流行的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动力学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构建克拉通破坏综合动力学模型时需要关注的一些主要构造问题:(1)从构造变形、沉积作用、火山活动及其事件序列特征角度,甄别和评价主动裂谷作用和被动裂谷作用在克拉通破坏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热 化学侵蚀岩石圈减薄模型可能需要与上述裂谷作用模型相结合,才可能成为克拉通岩石圈破坏的候选模型。(2)从拆沉相关岩浆侵入和火山活动时空演变规律、地壳表层快速隆起及相关沉积作用和构造变形、地壳热状态异常、拆沉引起的热弱化地壳对区域应力场的响应、拆沉导致的局部应力场模拟等方面展开研究,检验、充实或修正岩石圈拆沉模型。(3)从区域构造变形和相关沉积作用、火山活动相结合的综合研究角度,探索华北克拉通的破坏是在古老克拉通基础上的直接破坏,还是在古老克拉通基础上经历了造山作用过程之后的造山带伸展垮塌,这是涉及华北克拉通破坏动力学模型建立的根本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47.
济南破损山体概况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破损山体不仅造成了大量陡坡岩面裸露,恶化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而且还带来了坍塌、滑坡等安全隐患,是城市建设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首先对济南城市破损山体现状及修复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破损山体具体的生态修复工程实例,较详细总结研究了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的技术和方法。经过几年的生态修复建设与养护管理,济南破损山体的生态景观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恢复提升,该文筛选总结出的台地续坡式等治理方式及挂网喷播等生态修复技术,可为类似破损山体的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48.
利用1981—2016年川西台站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Butterworth滤波等方法,分析了大气低频振荡对川西持续性强降水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强降水预报工作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川西降水主要表现为15—30 d低频振荡特征.降水期间,低层低频东北风波列和西南风波列在川西相遇,辐合上升....  相似文献   
649.
《都江堰灌溉区域图》的设计与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英  李维庆 《四川测绘》2009,32(3):142-144
本文介绍了《都江堰灌溉区域图》的设计与编制,包括设计思路、制图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等。通过对该图制图工艺和关键技术的总结,同时也对地图制图新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50.
Abstract Optical and X-ray studies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 in the Tono contact metamorphic aureole, Kitakami Mountains, northeast Japan, have revealed that metamorphic graphitization proceeded through two discontinuous changes: first, optically anisotropic domains develop within the coaly phytoclast, forming transitional material, and then, ordered graphite crystallizes by the decomposition of pre-existing carbonaceous materials. Coaly material disappears in the uppermost chlorite zone. Transitional material appears in the middle of the lower chlorite zone. Graphite appears in the upper chlorite zone and its modal abundance increases across the andalusite iso-grad to the cordierite isograd where all the carbonaceous materials have converted to graphite. The apparently continuous variation in the crystallographic parameters of the bulk carbonaceous material during graphitization is largely due to variation in the modal proportions of three types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The temperature of graphitization in the present area is at least 100°C higher than the temperature in the Sanbagawa and New Caledonia 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terrains, probably due to the slow reaction rate of metamorphic graphitization and to the short duration of contact metamorph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